- 年份
- 2024(8217)
- 2023(11882)
- 2022(10490)
- 2021(10056)
- 2020(8375)
- 2019(19691)
- 2018(19624)
- 2017(36891)
- 2016(21037)
- 2015(24514)
- 2014(25313)
- 2013(24119)
- 2012(21827)
- 2011(19376)
- 2010(19358)
- 2009(17083)
- 2008(16325)
- 2007(14124)
- 2006(12224)
- 2005(10439)
- 学科
- 济(74353)
- 经济(74266)
- 管理(57358)
- 业(51277)
- 企(43525)
- 企业(43525)
- 方法(35052)
- 数学(30307)
- 数学方法(29877)
- 中国(22017)
- 农(20213)
- 学(18410)
- 财(17891)
- 理论(17298)
- 业经(16868)
- 地方(16138)
- 教育(14194)
- 技术(13813)
- 制(13764)
- 农业(12982)
- 和(12765)
- 教学(12394)
- 贸(11984)
- 贸易(11980)
- 环境(11735)
- 易(11592)
- 务(11512)
- 财务(11423)
- 财务管理(11399)
- 体(11086)
- 机构
- 学院(288675)
- 大学(282054)
- 管理(111615)
- 济(100456)
- 经济(97832)
- 理学(96498)
- 理学院(95374)
- 研究(94076)
- 管理学(93546)
- 管理学院(93050)
- 中国(66271)
- 科学(62361)
- 京(61338)
- 农(48937)
- 所(47975)
- 业大(45697)
- 财(45358)
- 研究所(44191)
- 江(43001)
- 中心(41995)
- 范(40563)
- 师范(40122)
- 技术(40095)
- 北京(38657)
- 农业(38437)
- 财经(36535)
- 州(35290)
- 院(34856)
- 经(33124)
- 师范大学(31921)
- 基金
- 项目(201196)
- 科学(155436)
- 研究(149702)
- 基金(138944)
- 家(121310)
- 国家(120220)
- 科学基金(102072)
- 社会(87407)
- 省(83621)
- 社会科(82446)
- 社会科学(82422)
- 基金项目(74562)
- 教育(72636)
- 划(69706)
- 自然(67694)
- 自然科(66063)
- 自然科学(66042)
- 自然科学基金(64762)
- 编号(64476)
- 资助(57890)
- 成果(52260)
- 课题(46603)
- 重点(45479)
- 部(43050)
- 发(42809)
- 创(41893)
- 项目编号(38839)
- 创新(38835)
- 科研(38279)
- 年(38013)
- 期刊
- 济(109375)
- 经济(109375)
- 研究(80877)
- 中国(60211)
- 教育(49204)
- 学报(48410)
- 农(43786)
- 科学(42556)
- 管理(39540)
- 大学(35717)
- 财(33271)
- 学学(33209)
- 技术(32666)
- 农业(30775)
- 业经(19226)
- 融(19051)
- 金融(19051)
- 职业(17127)
- 图书(16885)
- 经济研究(16844)
- 财经(16493)
- 业(15931)
- 科技(14915)
- 经(13949)
- 问题(13684)
- 版(13586)
- 理论(13452)
- 坛(13435)
- 论坛(13435)
- 技术经济(13089)
共检索到414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仇荣国
就高职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苏州地方特点和"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视角,构建了高职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十维"一级指标和6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管平 胡家秀
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质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构建了由"创新教育课程平台"、"学生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平台"、"创新素质师资平台"和"社团活动平台"构成的"四平台"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校培养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加以实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创新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惠敏 俞克新
"统筹抓好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七大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列为一个重点,既说明重视,又说明重要。中国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聪明和智慧,刻苦学习的精神,在世界上富有盛名。但为什么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呢?大家普遍认同,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不足,实践能力不强,这些影响国家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的人的潜质差距,可能是关键因素。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理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主要特征。但现实是高职院校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因此培养的人才仍然实践能力不强,适应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工作技能不足,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孟庆国 曹晔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系统地梳理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八种模式,并对八种模式的产生、发展与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及比较分析,在微观层面能够指导培养机构有效选择培养模式,在宏观层面推动我国建立起适合国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培养体系 培养模式 中国特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金寿
国家明确要求.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鉴于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必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五个结合"的途径与办法.构建人才培养"全程式"实践教学体系。体现"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培养从事一线生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牛彦飞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集团化办学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文章提出应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互惠共赢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从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聚合优质资源,挖掘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优势;多元融合发展,搭建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平台;强化保障体系,优化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四个方面协同推进,架构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晶晶 沈敏敏
从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视角探索高技能人才开发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提出构建一个学习者终身参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合作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更为开放的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琳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要求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院校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改革,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与开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娟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规律性,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从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人才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基础较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冬萍
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的财富,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失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历史赋予了高职教育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之重任,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使高职教育更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技能人才培养 问题与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益宇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高技能人才从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对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突破办学瓶颈,完善能力为本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跟踪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培养适应技术更新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俊秀 马应魁 王瑾 殷培峰 李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个平台、5个模块、3条主线的"253"课程体系,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盛艳秋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基本框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吕凤军
针对高技能人才的特点,构建了由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3个一级指标和受教育程度、技术等级等1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权重的确定,指出高技能人才的技术等级、受教育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以及同行对其的评价在所有指标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不断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评价指标体系 权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