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6)
2023(9840)
2022(8150)
2021(7535)
2020(6172)
2019(13856)
2018(13426)
2017(25086)
2016(14262)
2015(16331)
2014(16726)
2013(15948)
2012(14544)
2011(12768)
2010(13465)
2009(12607)
2008(12794)
2007(11866)
2006(10736)
2005(10302)
作者
(38391)
(31882)
(31858)
(30436)
(20463)
(15081)
(14703)
(12193)
(12140)
(11933)
(10854)
(10822)
(10664)
(10294)
(10083)
(9802)
(9637)
(9615)
(9440)
(9130)
(8190)
(7819)
(7703)
(7534)
(7483)
(7420)
(7175)
(7097)
(6385)
(6336)
学科
(73855)
企业(73855)
(69719)
管理(65987)
(54091)
经济(53961)
(26226)
业经(21864)
方法(20527)
(20058)
财务(20032)
财务管理(20008)
(19199)
企业财务(18993)
技术(16137)
理论(15965)
(15117)
中国(13764)
(13076)
数学(12816)
数学方法(12649)
(12464)
企业经济(12215)
体制(12111)
(11963)
(11303)
经营(11043)
技术管理(10911)
(9759)
银行(9752)
机构
学院(203898)
大学(194960)
(80837)
管理(79947)
经济(78909)
理学(66667)
理学院(66056)
管理学(65313)
管理学院(64896)
研究(59165)
中国(48620)
(45513)
(40513)
(35957)
财经(34204)
(30635)
科学(30454)
中心(28368)
(27956)
(27872)
技术(26388)
职业(25908)
北京(25547)
财经大学(24838)
(24271)
师范(24059)
研究所(23964)
经济学(23901)
商学(23314)
商学院(23112)
基金
项目(120800)
研究(98041)
科学(97183)
基金(85785)
(71126)
国家(70320)
科学基金(63244)
社会(61274)
社会科(57876)
社会科学(57864)
(50020)
教育(49572)
基金项目(44523)
编号(42316)
(40143)
自然(38589)
自然科(37736)
自然科学(37725)
自然科学基金(37141)
成果(35537)
资助(34608)
课题(30918)
(30338)
(28009)
(27588)
重点(27214)
(26803)
项目编号(26506)
(26176)
创新(25745)
期刊
(100634)
经济(100634)
研究(63276)
中国(48954)
(42442)
管理(38672)
教育(35294)
技术(25277)
科学(22713)
(22098)
金融(22098)
学报(21764)
(20795)
大学(18625)
财经(18395)
学学(16987)
业经(16055)
(15855)
职业(15282)
经济研究(14022)
财会(13211)
农业(12745)
问题(12177)
会计(11821)
(11370)
论坛(11370)
技术经济(10929)
(10718)
技术教育(10164)
职业技术(10164)
共检索到329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坚  
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使教学更好更快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紧迫课题。文章结合本校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办学实践,对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京  孟冬菊  王纪东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实施路径为,基于现代职教理念,校企共建"汽车工厂"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上构建"141"教学模式,设置综合教学项目,采用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克勤  
校企合作办学,是指学校与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共同投资,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一种合理结构体系。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多种模式的合作办学可以实现转型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志革  侯建军  李治国  王伟力  
本文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对服务湖南汽车产业的高职汽车专业群建设基本背景、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总结疏理,为职业院校深入推进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实践案例参考。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琦峰  沈丹华  
在分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对实施和应用制造执行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视图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MES应用模式,并从功能视图、过程视图、组织视图、支撑技术视图和实施视图5个方面对MES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应用模式进行了研究。应用上述成果,结合某汽车空调制造企业的需求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秦伟  王辉  
本文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为例,结合区域产业背景和校企合作实践,对校企合作的创新、成效以及重要性做了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银年  孟巧红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面临更大的挑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办学平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骆美富  江会平  陈开考  郑尧军  
针对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特点和难点,文章提出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成立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对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校企互通实训基地的硬件、师资队伍、软件等方面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伟斌  
实训基地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实践技能锻炼的重要阵地之一,目前,实训基地建设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师资问题、资金问题和场地局限等问题,尚没有很好的解决策略。本研究在几所高等和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汽车类专业”校企互通、双向流动”实训基地建设框架,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甘超宏   覃宏观   贺颖奇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复杂多样化,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经营环境下,企业不能再只是埋头生产产品,而应该通过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拓展获利空间。正因如此,我国有很多企业在积极实践“制造服务化(Product Service Systems,PSS)”经营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品和以该产品为平台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创造比较优势,挖掘新的、更大的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文章以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为例,基于“制造服务化”视角分析企业在AI/IoT等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如何通过对成本企划实施变革,融入服务化要素,改革经营模式,推广从单纯为客户提供产品转变为提供产品与服务相整合的PSS经营模式,提高客户感知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新的价值创造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公芳  蒋承杰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离不开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四方的协同合作,更需要构建一个"结构多层次递进、制定多主体参与、内容多元化分布"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体系,来保障和确认各主体间的协同责任和利益,进一步创新多元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熊世伟  
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如何推进上海汽车工业新一轮发展是上海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本文分析了汽车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性,在分析上海发展汽车装备制造业所具备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加快发展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坚  
重点专业的建设是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核心。本文结合汽车维修重点专业建设的实践,阐述了专业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照军  
本文分析了高职汽车专业现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高职汽车专业工学结合教学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瑞睿  侯建军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国由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的转化过程中,对汽车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当前,我国高职汽车专业设置与汽车产业结构协同性不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与企业需求难以协同、企业参与校企协同内生动力不足。为此,应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对接汽车产业共建汽车专业群,服务汽车产业共育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校企协同管理体制、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协同积极性,完善校企协同平台、推进汽车职教集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