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9)
- 2023(11419)
- 2022(10096)
- 2021(9482)
- 2020(7941)
- 2019(18318)
- 2018(17856)
- 2017(33634)
- 2016(19168)
- 2015(22090)
- 2014(22384)
- 2013(21539)
- 2012(19647)
- 2011(17587)
- 2010(17577)
- 2009(15200)
- 2008(14452)
- 2007(12332)
- 2006(10575)
- 2005(9037)
- 学科
- 济(68256)
- 经济(68178)
- 管理(53719)
- 业(49799)
- 企(42072)
- 企业(42072)
- 方法(34223)
- 数学(29516)
- 数学方法(29173)
- 中国(22832)
- 农(18097)
- 财(17084)
- 学(15552)
- 业经(15444)
- 理论(15326)
- 地方(14190)
- 技术(13915)
- 教育(12894)
- 农业(12300)
- 制(12170)
- 贸(11925)
- 贸易(11917)
- 和(11535)
- 易(11517)
- 务(11385)
- 财务(11318)
- 财务管理(11302)
- 环境(10786)
- 企业财务(10761)
- 划(10095)
- 机构
- 学院(264213)
- 大学(258195)
- 管理(104419)
- 济(95190)
- 经济(92680)
- 理学(91429)
- 理学院(90393)
- 管理学(88716)
- 管理学院(88277)
- 研究(84147)
- 中国(57663)
- 京(55407)
- 科学(53663)
- 财(42397)
- 所(42214)
- 农(39353)
- 业大(39344)
- 研究所(38726)
- 江(38301)
- 中心(37363)
- 范(37324)
- 师范(37011)
- 技术(36685)
- 北京(35007)
- 财经(34850)
- 经(31756)
- 州(31460)
- 职业(31072)
- 院(31014)
- 农业(30718)
- 基金
- 项目(185778)
- 科学(146461)
- 研究(140621)
- 基金(131153)
- 家(113359)
- 国家(112320)
- 科学基金(96729)
- 社会(84319)
- 社会科(79631)
- 社会科学(79612)
- 省(75565)
- 基金项目(70473)
- 教育(69573)
- 划(63648)
- 自然(63533)
- 自然科(62030)
- 自然科学(62014)
- 自然科学基金(60879)
- 编号(60750)
- 资助(53850)
- 成果(48081)
- 课题(43600)
- 重点(42067)
- 部(41069)
- 发(39545)
- 创(39008)
- 项目编号(36685)
- 创新(36006)
- 年(35651)
- 教育部(35538)
- 期刊
- 济(100605)
- 经济(100605)
- 研究(73183)
- 中国(54763)
- 教育(47526)
- 学报(40289)
- 科学(37146)
- 管理(36753)
- 农(34216)
- 技术(30615)
- 大学(30522)
- 财(30474)
- 学学(28349)
- 农业(24535)
- 职业(19712)
- 业经(16432)
- 融(16312)
- 金融(16312)
- 财经(16034)
- 经济研究(15323)
- 图书(14609)
- 经(13541)
- 坛(13449)
- 论坛(13449)
- 技术教育(13436)
- 职业技术(13436)
- 职业技术教育(13436)
- 科技(12939)
- 理论(12631)
- 问题(12563)
共检索到371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忠明 黄慧 王燕子
职业生涯适应能力被众多研究者视为重要的、必备的软技能,是个体获取适合的工作、提升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15个月的纵向跟踪对比研究,探讨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适应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培训组成员将在培训3个月后提升职业生涯适应能力;相对于控制组,培训组成员将在就业1年后呈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状态。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措施,例如,培育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决策能力,提升探索自我和未来场景的能力,以及培育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海荣
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不论接受任何层次教育,最终都将会进入社会选择职业,以期实现自身价值。为此,选择何种职业不仅是就业数量的反映,更是就业质量的体现。实证调查发现,"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的问题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的保证就业质量,应尽早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引入教育体系,并将端口前移,尤其是高中阶段。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培养,使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认知社会、合理定位、选择专业、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提升就业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若松
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高职院校原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因而,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文章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就业指导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颖 谷云香
文章基于对辽宁水利职业学院的个案研究,对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职业适应能力方面对职业规划有所认识,但职业规划能力欠缺;对职业适应有所了解,但适应能力不强。对此,提出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助推剂,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保障,将校企合作作为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平台。
关键词:
高职生 职业适应能力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志刚 梁晨露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职毕业生从大学校园环境直接进入社会环境,能否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过渡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涉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为充分了解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笔者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38份;其中男生296人,女生142人,回收率达87.6%。结果显示,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是要想跟上产业升级步伐,须进一步提升自身办学水平。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社会交往能力在"工作(学习)之外经常参加的社会活动"调查结果显示:10.6...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敬宝
基于对4657名工作5~20年的大学毕业生调查,立体展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在职业发展初期、中期、后期的动态过程中,职业发展渠道畅通,多数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平均月薪、岗位级别、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级别、社会保障、专业对口、技能匹配、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不同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异较大,分层现象明显,昔日同窗好友散落在晋升阶梯的不同层级,同时还存在人际关系、官本位影响大等晋升制度障碍。因此,政府要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和晋升机制,明确职业发展的路径和努力的阶梯;大学毕业生在单位中也要努力工作并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推动职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职业生涯 职业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淑宵 张吉英
本文通过对186名护理专科毕业生采用自设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科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专业兴趣度、职业认同感、就业取向方面存在一定误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针对现存问题,制定相应教育对策,帮助护理学生进行合理规划、有效就业。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毕业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取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闻建兰
科学的、良好的、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大学生增加就业、择业的砝码。文章基于实证调研,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取向的认识,并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等几个方面分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强化职业意识,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建设;构建专业队伍,提高学生职业规划水平;鼓励社会实践,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四突击指导,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毕业生 职业生涯规划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臻 文玉菊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培养下的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借鉴现有研究基础,构建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影响因素的模型。通过相关性、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个体、学校和社会等三个层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生涯成功 影响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光辉
职业生涯已由传统的职业生涯向无边界的职业生涯转变。介绍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将其与传统职业生涯理论作了比较,指出无边界职业生涯正成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基本模式,就业能力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最后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下高职教育围绕培养就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出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无边界职业生涯 高等职业教育 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颜仕尧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就业的稳定性、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更能反映就业质量。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研究,并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找到归因,从重教育、重能力、重实践以及构建全程教育体系四个方面探究了提升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质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艳 陈松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来临,雇员从追求终身就业保障转而追求终身就业能力保障。文章通过访谈、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无边界职业时代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环境适应力、意志力、专业技能、自我学习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认同程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4个指标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环境适应力、意志力、专业技能、自我学习能力的认同程度在职位上存在显著差异,人际沟通能力在职位上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心理契约 无边界职业生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国宏 杨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遭受着"就业难,难就业"的困扰。尤其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机制的引进,在某种程度上给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得到重视。而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输送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更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使学生尽快由纯粹的"学生"转变为相对复杂的"职业人"。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贤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表现出的问题,要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上分析,并构建大学生就业实践体系、大学生就业课程辅导体系、大学生就业支持保障体系。
关键词:
职业生涯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松艳 杨红 孟凡志 李桂环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的探究了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达到提升大学生职场竞争力,提高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水平。
关键词:
高职生 自我概念 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辅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