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6)
- 2023(14028)
- 2022(12067)
- 2021(11633)
- 2020(9759)
- 2019(22849)
- 2018(22823)
- 2017(43318)
- 2016(24458)
- 2015(28071)
- 2014(28741)
- 2013(27349)
- 2012(25205)
- 2011(22572)
- 2010(22918)
- 2009(20505)
- 2008(20056)
- 2007(17719)
- 2006(15416)
- 2005(13450)
- 学科
- 济(88450)
- 经济(88341)
- 管理(67270)
- 业(60784)
- 企(51635)
- 企业(51635)
- 方法(43467)
- 数学(37676)
- 数学方法(36866)
- 中国(24645)
- 农(23576)
- 学(21993)
- 财(21473)
- 理论(20740)
- 业经(19247)
- 制(17441)
- 地方(17166)
- 教育(16096)
- 农业(15163)
- 技术(15148)
- 和(14832)
- 贸(14808)
- 贸易(14799)
- 教学(14566)
- 易(14346)
- 务(13620)
- 银(13619)
- 银行(13564)
- 财务(13532)
- 财务管理(13503)
- 机构
- 学院(339061)
- 大学(335858)
- 管理(129424)
- 济(119923)
- 经济(116800)
- 理学(111819)
- 研究(110536)
- 理学院(110518)
- 管理学(107938)
- 管理学院(107357)
- 中国(80210)
- 京(72928)
- 科学(72454)
- 所(56796)
- 农(56664)
- 财(55547)
- 业大(52849)
- 研究所(51966)
- 江(51026)
- 中心(50139)
- 范(47881)
- 师范(47362)
- 北京(46124)
- 技术(44716)
- 农业(44563)
- 财经(44360)
- 州(41729)
- 院(40444)
- 经(40222)
- 师范大学(37774)
- 基金
- 项目(231003)
- 科学(179191)
- 研究(169924)
- 基金(161929)
- 家(141756)
- 国家(140525)
- 科学基金(119499)
- 社会(100409)
- 社会科(94770)
- 社会科学(94740)
- 省(93609)
- 基金项目(85306)
- 教育(82972)
- 自然(79681)
- 划(78884)
- 自然科(77878)
- 自然科学(77857)
- 自然科学基金(76375)
- 编号(72450)
- 资助(68791)
- 成果(59747)
- 重点(52192)
- 课题(52013)
- 部(49846)
- 发(48076)
- 创(47586)
- 创新(44147)
- 项目编号(44064)
- 科研(44054)
- 大学(43256)
- 期刊
- 济(131693)
- 经济(131693)
- 研究(96319)
- 中国(71466)
- 学报(57846)
- 教育(57029)
- 农(51380)
- 科学(50645)
- 管理(48376)
- 大学(43480)
- 财(42238)
- 学学(40409)
- 农业(35796)
- 技术(35624)
- 融(25093)
- 金融(25093)
- 业经(21964)
- 财经(21004)
- 经济研究(20313)
- 图书(19899)
- 业(18615)
- 职业(18402)
- 经(17879)
- 版(16799)
- 科技(16630)
- 问题(16441)
- 理论(15833)
- 技术经济(15708)
- 统计(15525)
- 业大(15466)
共检索到495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立静 赵冬梅 尹四倍
在提倡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3+2"贯通培养的大环境下,在学校与对口本科院校实施合作的过程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研究基于学分制和《华盛顿协议》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通过对课程平台加模块的合理设置,发挥本科"学科知识结构"和高职"技术技能"双优势,实现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有效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宁 夏妍春 何亚飞 蔡捷 张骜
作为一项人才培养模式,"中本贯通"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有益探索,对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我校机械工程中本贯通试点专业以"核心课程"为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衔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总结了实现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技术路径与实践经验,为其他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晨 赵晓燕
以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为案例,对北京市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策略和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索。只有构建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才能对为期7年的贯通培养项目建立不同学制阶段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不同学习阶段人才培养的"串联线"以及不同培养主体之间人才培养的"结合面"。在"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方面,首要的是建立职业教育自信,其次要探索构建课程体系的科学方法,再次要处理各学制阶段以及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衔接。在"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保障条件方面,政府的经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敏 刘春艳
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3+2"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积极完善。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究并创新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转变山东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齐攀 邬志锋 徐操喜 肖明明
针对"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专本课程不衔接等问题,以广东省"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明确一体化专业培养定位,设计专本贯通培养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其关键是解决好夯实理论基础、设置接口过渡课程、构建层次递进课程体系等3个问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税文兵 杨军 杨扬
基于工程系统发展阶段的差异重新界定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内涵,明确了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的界限,从物流系统要素构成、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三个维度提出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三维"定位模式,设计了基于该定位模式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最后结合专业建设实践表明:"三维"定位模式及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物流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物流工程 本科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晓佳 陈嵩 占小梅
2014年起,上海市开始构建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一年多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提出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可供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上海 中本贯通 培养模式 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义林 白坤海
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目标。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各个层次的自身体系相对完整,但层次之间的关联、接续还不够。系统设计"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探索"结构化"课程构建的方法与实现途径、建立能促进课程衔接的有效机制,既是健全职业教育接续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贯通培养 课程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 结构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钰
随着上海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的逐渐深入,亟需加强该培养模式的规范管理,规范管理应坚持递进式、制度化和内涵式的管理取向,根据内涵上坚持一体设计、主体上坚持多方统筹以及方法上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具体落实政府统筹、规范院校和示范引领三个层面的措施。
关键词:
上海市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 规范管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靖
贯通培养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贯通培养试验在职普两种教育体系之间建立融通的桥梁。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高端技能物流人才培养需求分析,结合贯通培养特点,对贯通物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试验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丽娟 王丹
加强“中高本”贯通培养是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类型特色、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课程体系衔接是实施“中高本”贯通培养的关键点。基于对河北省中职、高职院校“3+2”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本科院校“3+4”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职、本科院校“3+2”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的分析发现,河北省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衔接存在课程目标模糊、课程结构重复、教材缺乏衔接等问题。河北省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建设策略为:顶层设计“阶梯上升式”中高本贯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化构建“能力递进式”层次化课程体系;多元协同开发“项目化、模块化、数字化”教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玮 胡颖梅 周宇 阳川
纺织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纺织类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纺织类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为准则,提出了高职课程体系建构的机制、实施方案以及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纺织类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红 曾文良 马炎坤 王景智
从高职到本科的课程体系衔接是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分析目前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发现,实现一体化高本衔接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处理好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适度设置、课程重复以及课程体系分别承载的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课程衔接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课程结构从"应用模式"向"建构模式"的转变,在职业教育同一体系下,完成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承载的两个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钰
2010年起,上海市开始构建以专业为主线、相关专业对应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两年多的实践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试点经验,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一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影响其实施有效性的四个核心因素,即专业的选择与确定、中高职院校协调机制的建立、培养方案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以及教学团队的配备和培训。同时,为了促进这一培养模式的科学合理发展,应从长远角度分析其在将来一段时间可能遇到的诸如长学制下学生学习动力保持等问题,并从政策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贯通 培养模式 思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长亮
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是我国当前解决高技能人才匮乏、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院校之间的组织形式和关系,可以分为中高职一体、行业集团化办学、区域集团化办学、自由组合等贯通培养模式,几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贯通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