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4)
2023(5648)
2022(4646)
2021(4793)
2020(3915)
2019(9636)
2018(9635)
2017(16868)
2016(10645)
2015(12604)
2014(13191)
2013(11686)
2012(10307)
2011(9466)
2010(10002)
2009(8314)
2008(7815)
2007(7069)
2006(6154)
2005(5531)
作者
(26453)
(21628)
(21382)
(20812)
(13705)
(10469)
(10056)
(8592)
(8521)
(8052)
(7645)
(7122)
(6969)
(6927)
(6888)
(6818)
(6548)
(6539)
(6359)
(6197)
(5819)
(5453)
(5345)
(5197)
(5075)
(4982)
(4918)
(4818)
(4493)
(4435)
学科
(31955)
经济(31937)
管理(21371)
教育(20735)
方法(19118)
(18039)
数学(17749)
数学方法(17155)
(15674)
企业(15674)
中国(14195)
理论(12495)
教学(11860)
(8132)
(7345)
技术(7062)
学法(6798)
教学法(6798)
学理(5879)
学理论(5879)
业经(5866)
(5828)
(5709)
地方(5188)
学校(5135)
(4923)
研究(4824)
发展(4754)
(4631)
农业(4618)
机构
学院(135801)
大学(133182)
管理(45985)
研究(43785)
(40294)
理学(39876)
理学院(39358)
经济(38991)
管理学(38029)
管理学院(37791)
教育(32483)
(30392)
(29448)
师范(29298)
科学(27332)
技术(25884)
职业(25742)
中国(25139)
师范大学(23955)
(21838)
(21548)
北京(20025)
研究所(19836)
中心(18935)
职业技术(18364)
技术学院(17827)
业大(17807)
(17611)
(17518)
(16248)
基金
项目(88330)
研究(73283)
科学(70407)
基金(56734)
(48075)
国家(47538)
教育(46272)
科学基金(40679)
社会(39837)
(39391)
社会科(37450)
社会科学(37438)
编号(35223)
(34644)
成果(29808)
课题(29060)
基金项目(28494)
自然(25808)
自然科(25260)
自然科学(25255)
资助(25012)
(24819)
自然科学基金(24730)
重点(22117)
规划(21450)
(20678)
项目编号(20367)
(19643)
(18502)
教育部(18451)
期刊
教育(61350)
研究(45263)
(39947)
经济(39947)
中国(37479)
技术(23336)
职业(19786)
管理(16079)
学报(15978)
科学(15446)
大学(13787)
(13266)
(13231)
技术教育(13220)
职业技术(13220)
职业技术教育(13220)
学学(11068)
农业(9704)
(9400)
论坛(9400)
统计(9024)
(8214)
决策(7585)
(6906)
职教(6715)
业经(6553)
成人(6544)
成人教育(6544)
技术经济(6459)
高等(6457)
共检索到200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夏建国  
一、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分析所谓课程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课程编制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和所确定的结构体系。”根据课程内容与实践操作的匹配和整合程度以及课程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比例关系,可以把高职教育课程分为准备型、交替型、渗透型和双元型四种整合程度由低到高的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小明  高林  
本文讨论了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概念、基本原则和结构模式,并结合北京联合大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探索既能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岗位应变能力,又能强化职业针对性的课程模式。主张采用宽基础、活模块,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倒"T"字形、倒"(?)"字形、"山"字形课程结构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运利  虞未章  
高职课程模式应该从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学科课程转变为实践导向的模块课程,作为实践教学场所的实训基地应进行"概念重建",转变为课程教学的主场,实行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勇  段保才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其中,高职教育沿用的课程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矛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与选择势在必行。选择一种课程模式,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实施指导思想以及课程管理方式等。从高职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课程模式比较分析,提出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海瀛  董刚  杨理连  
借鉴国外课程评价模式,结合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特点,提出了适用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评价方案。即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课程评价指标的多角度、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方结合、课程评价目标的决策性。其目的是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国庆  
随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行为的日益复杂,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逐步要求脱离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评价领域。其评价指标的构建可以需求、结构、内容、条件与实施这五个要素为基本框架。这五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体现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关键要素。为提高评价效度,还须结合实际进一步确定这五大要素中能真正反映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关键指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春雷  
为了能够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以《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践,验证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具有明显的效果,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向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载体和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包括科学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四种模式。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践中,要以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为指导,遵循信息化、综合化、活动化和多样化原则,根据四种课程模式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从而保障高职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忠霞  
高职院校构建积极型心理教育课程模式,其路径是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目标基础上,以学业发展、个人与社会性发展、职业发展三大模块为内容,实施"引导→体验→点化→领悟→实践"五步骤教学法,"教学做"合一,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程式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瑾  
自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电大系统转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避免形成性考核流于形式,终结性考核"一考定评",如何在降低考核焦虑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名开放教育课程责任教师都必须思考和探索的。我们基于教育游戏视角,设计和开发了这一新的考核评价模式——Flash考核冲关平台,以期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添砖加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振海  
我国高职教育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根据相关原则构建有效、合理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推动高职课程改革,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还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红林  肖仁政  
课程评价是引导课程改革,鉴定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从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内涵及特征出发,根据课程设计、实施、建设的三个阶段,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可从开发阶段的课程方案评价,实施阶段的课程效果评价和课程建设若干年后的课程建设水平评价三方面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铭  
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分析了现行高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以职业能力本位为抓手,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助推力,全面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涛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职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高职课程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未来生活世界的适应。作为一种课程范式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课程有其自身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基础,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课程理论体系和开发过程,将会给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带来新的变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献群  
实现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岗位职业课程相互衔接,需要建立这两类课程对接的标准范式。本文基于本科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功能、课程结构、环境因素等,构建了本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由"专业与职业分析、确定对接岗位、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与完善"等6个部分组成,具有就业引领能力强、课程标准清晰、课程功能完备等特征。采用对接课程模式,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开发队伍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完善课程评价和保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