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9)
2023(10301)
2022(8274)
2021(7852)
2020(6131)
2019(13986)
2018(13397)
2017(24543)
2016(14517)
2015(16332)
2014(16699)
2013(15381)
2012(14063)
2011(12525)
2010(13213)
2009(11834)
2008(11899)
2007(11002)
2006(9983)
2005(9277)
作者
(36378)
(30196)
(30020)
(28766)
(19402)
(14177)
(13854)
(11555)
(11523)
(11320)
(10069)
(9990)
(9988)
(9483)
(9444)
(9332)
(9144)
(9098)
(9019)
(8681)
(7629)
(7547)
(7264)
(7223)
(6934)
(6905)
(6770)
(6721)
(6048)
(5925)
学科
(69103)
企业(69103)
(65735)
管理(57614)
(50845)
经济(50773)
(22813)
业经(21459)
教育(20793)
方法(18890)
中国(17948)
(17845)
财务(17830)
财务管理(17819)
理论(17020)
企业财务(16914)
技术(16253)
(15054)
(13343)
(12984)
企业经济(11886)
(11770)
(11718)
数学(11627)
数学方法(11400)
(10893)
经营(10346)
技术管理(10199)
(9532)
贸易(9524)
机构
学院(198392)
大学(189202)
管理(75425)
(75218)
经济(73352)
理学(63596)
理学院(62960)
研究(62441)
管理学(62181)
管理学院(61753)
中国(43977)
(40339)
(39317)
(33983)
(32674)
师范(32547)
科学(32452)
教育(32060)
职业(29906)
财经(29847)
(29519)
技术(28845)
中心(27744)
(26892)
(26642)
北京(26307)
研究所(26021)
师范大学(25906)
(23077)
财经大学(21509)
基金
项目(117313)
研究(101241)
科学(96405)
基金(80770)
(66247)
国家(65335)
社会(61248)
科学基金(58220)
社会科(57701)
社会科学(57687)
教育(55549)
(49830)
编号(46469)
(41829)
基金项目(40815)
成果(39750)
课题(35634)
自然(34445)
自然科(33676)
自然科学(33668)
自然科学基金(33115)
资助(32469)
(30432)
项目编号(28475)
(27908)
规划(27691)
(27640)
重点(27312)
(27179)
(26841)
期刊
(92392)
经济(92392)
研究(67990)
教育(59443)
中国(48662)
(34311)
管理(33924)
技术(26273)
科学(20018)
职业(19854)
(18958)
(18840)
金融(18840)
学报(17679)
业经(16641)
大学(16078)
财经(15167)
学学(13567)
经济研究(13431)
(13211)
技术教育(13150)
职业技术(13150)
职业技术教育(13150)
农业(12608)
(12472)
论坛(12472)
财会(10629)
问题(10608)
(10334)
技术经济(10237)
共检索到316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荣  
校企深度合作是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调查显示,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校企合作质量和目标的实现。文章对如何能更好推进双方深度合作的统筹与衔接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以期使校企双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达到互利多赢的目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计皓宇  
对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而言,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至关重要。然而,受文化理念、运行机制等制约,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然停留在中浅层次。为了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必须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地位,融合校企文化发展理念,完善校企合作协议细节,打造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构建互惠共赢治理格局,营造良好合作政策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倪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深度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笔者针对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拟从通用路径的打造和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体制、文化、组织、政府作用发挥四个层面切入,寻求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小兵  
校企共同体是高职教育本质之复归、发展之所趋和纾困之必然。文章从组织交换、主体间性、异质文化三个维度进行阐述,提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促进公办高职院校自主性发展、推进校企文化互化等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钦英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当前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系列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晓东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要为导向的教育机制,在高职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被广泛采用。如何深刻理解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正确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这也使得高职院校从本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定义,深入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高职院校、企业及政府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智  
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缓解了我国实业界人才短缺的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因校企合作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而造成的实践教学效能低下的问题。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体系建构的内涵及意义,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立法体系建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的责任与权益规范缺位等方面,揭示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所面临的法制困境,进而提出健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体系、明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的责任与义务边界、激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的权益保障功能等可行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静  孙秀梅  
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目标,结合目前校企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茂波  吴思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博弈行为,在校企博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存在信息不对称、权利不对等、义务不平衡、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导致校企合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要完善校企合作法规建设,构建基于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的监管机制,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林山  
从供给侧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结构性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与高职院校教育内容供给脱节,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未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和校企文化融合不够深入。为此,需要积极改革不适应的制度结构,建立互为供需与融通创新的校企合作关系,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融与对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万学军  
为了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需要加强校企双边交互的界面管理,清除界面障碍,提高校企双边合作交互的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双边交互界面的"功能-制度"结构,进而归纳其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从组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与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加强界面管理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理连  邢清华  
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机制创新则是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保障。目前校企合作主要实践模式包括"订单式"模式"、工学交替"模式"、顶岗实习"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等。通过政府提供政策保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增强办学优势,主动加强校企合作等,是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莉莉  王清强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主要体现在多主体的结合、多要素间的动态互动以及高职教育本质属性上,而文化共融为高职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文化定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现"双证融通"的体制机制革新,是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共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林山  王强  
新时代背景下,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是高职教育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与内容,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全面,难以适应变化的需求,校企双主体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徒制推进缓慢,这些已成为高职教育优化人才供给结构的掣肘。究其原因,校企合作制度化不完善、政策执行失效、信息不对称、创新性不足是主要原因。为此,应强化落实校企合作制度,提升校企合作政策的执行效力,建设校城融合信息化交流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