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0)
- 2023(11086)
- 2022(9240)
- 2021(8671)
- 2020(7398)
- 2019(17373)
- 2018(17081)
- 2017(31278)
- 2016(18628)
- 2015(21449)
- 2014(22233)
- 2013(21327)
- 2012(19956)
- 2011(18045)
- 2010(18922)
- 2009(17032)
- 2008(17499)
- 2007(16279)
- 2006(14202)
- 2005(13087)
- 学科
- 济(74316)
- 经济(74215)
- 企(73794)
- 企业(73794)
- 业(73484)
- 管理(65064)
- 方法(35714)
- 数学(27321)
- 数学方法(27026)
- 财(26677)
- 业经(22946)
- 中国(21513)
- 教育(21076)
- 务(20395)
- 财务(20378)
- 财务管理(20352)
- 理论(19522)
- 企业财务(19302)
- 技术(17913)
- 农(16887)
- 学(15451)
- 制(15252)
- 和(15099)
- 贸(13249)
- 贸易(13244)
- 划(13184)
- 易(12852)
- 策(12751)
- 企业经济(12378)
- 体(12162)
- 机构
- 学院(272624)
- 大学(269081)
- 济(103446)
- 经济(101058)
- 管理(100863)
- 研究(89769)
- 理学(86099)
- 理学院(85093)
- 管理学(83628)
- 管理学院(83096)
- 中国(62974)
- 京(58189)
- 科学(54033)
- 财(49940)
- 所(46253)
- 江(44998)
- 范(42698)
- 师范(42385)
- 农(41963)
- 研究所(41894)
- 中心(40064)
- 财经(39725)
- 业大(37511)
- 北京(37125)
- 教育(36421)
- 技术(36406)
- 经(35783)
- 州(35083)
- 师范大学(34271)
- 农业(33024)
- 基金
- 项目(169553)
- 科学(135243)
- 研究(131196)
- 基金(119237)
- 家(102507)
- 国家(101408)
- 科学基金(86903)
- 社会(79378)
- 社会科(74807)
- 社会科学(74782)
- 省(69848)
- 教育(69471)
- 基金项目(62836)
- 划(59711)
- 编号(57334)
- 自然(55524)
- 自然科(54263)
- 自然科学(54242)
- 自然科学基金(53349)
- 资助(48543)
- 成果(48301)
- 课题(42425)
- 重点(39845)
- 部(39400)
- 创(37239)
- 发(36906)
- 项目编号(34727)
- 年(34721)
- 性(34598)
- 教育部(34459)
- 期刊
- 济(116778)
- 经济(116778)
- 研究(83567)
- 教育(61533)
- 中国(59845)
- 财(43737)
- 管理(39599)
- 学报(39099)
- 科学(36911)
- 农(36315)
- 技术(31482)
- 大学(30353)
- 学学(27267)
- 农业(24087)
- 融(21046)
- 金融(21046)
- 财经(20587)
- 职业(19669)
- 业经(18785)
- 经(17778)
- 经济研究(17194)
- 问题(15017)
- 业(15005)
- 技术经济(14873)
- 坛(14318)
- 论坛(14318)
- 财会(13712)
- 技术教育(13149)
- 职业技术(13149)
- 职业技术教育(13149)
共检索到411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虞璐 楼世洲
文章运用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通过描述和剖析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的行为选择,探索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运行不良的内在机理。指出非对称信息环境下,合作主体利益博弈造成双边的逆向选择、双边的道德风险问题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运行不良的实质。最后文章建议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监管协调机制、信用管理机制来减少信息不对称,化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推动校企合作优质且长效地运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荣生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面临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学校的合作能力有限和政府协调不足等问题,因此,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和企业的利益结合点,增强自身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同时政府也要全方位进行协调,以使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实现全社会的多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 利益协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弘 张苏萍
本文分析了土建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各方动力因素,以及制约各方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素,为相关部门构建符合当前需求的校企合作机制的提供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动力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海生、王世斌和龙德毅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中撰文通过分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本现状调研的结果,剖析了体制与机制上的困因,提出创新与突破的路径选择。加强校企合作是新时期经济转型的关键,是高等职教发展的重点,也是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在这种背景要求下,作者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对中国高职校企合作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校企合作的现实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德清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培养有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就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形式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进而对校企合作办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提炼和归置,以期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茜芸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需要逐步明晰,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院校举办主体和规模的规划。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但并非所有职业教育专业都能做好校企合作文章。校企合作特别适用于工科类以及其它劳动用工密集型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特别适合举办职业教育。相比政府、企业和民营院校,行业办学存在一些问题。文化艺术传媒类的职业教育难成规模却不可或缺,国家应该予以保护和扶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发周
校企合作的实践困境反映出理论上存在的缺陷。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较短,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仍处于浅表层面。通过企业经营机制与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的比较发现,校企合作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两个层次,运行机制的完善有赖于动力机制的构建;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校企合作的内在动机,但由于企业资本的趋利性,其提供职教公共服务的外部动力主要源自于政府导向的市场驱动;构建政府购买职教服务的机制是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基本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傅伟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内涵模糊、特征不明显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征,准确把握内涵的目标、途径和宗旨,充分认识教育性、职业性、互利性、创新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内涵 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天义
作者在剖析了用债权变股权方法化解国有企业不良债务的诸多弊端之后.提出:解决国有企业债务应当分门别类、各个击破。具体说来;(1)对大量亏损的小型国有企业进行拍卖或有偿转让,其收入归还银行借款。(2)对不关系国计民生且未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大中型企业,则采取发行债券.将所筹资全用于归还银行借款;与外资或乡镇、集体、私人全业合营,其所得利润先归还银行借款;通过组建企业集团转化企业不良贷款。(3)对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可发行股票.所筹资金用于归还贷款;部分债权转化为股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文伟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利益冲突,需要探寻相关方案进行利益调适。该文通过对广百商学院项目的个案分析,根据校企合作中双方不同的利益诉求,按照博弈论的观点,提出了校企间背叛还击、政府(行业)仲裁、法律制裁、财政补贴等利益调适方法。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利益冲突 调适 广百商学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建如
办学体制、财政体制与政校企合作机制是影响高职教育获取资源的关键因素,浙江省高职教育发达,其灵活的办学体制能够动员和激励更多有意愿、有能力、有资源、有资格的主体参与办学,良好的财政体制能借助多样化方式从特定或不特定范围的主体中获得更多的资源维持高校发展,而有效的政校企合作机制既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来自企业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职院校的治理形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的分析与对策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株洲市分行联合课题组一、对几种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的思路主张评析第一种主张是挂帐、展期和核销企业不良债务,从银行资产中把呆滞呆帐贷款核销掉,同时从银行资产中核销相应的坏帐准备金或资本金。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解水青 秦惠民
高职教育宜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现实校企合作存在诸多困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个人才成长的"中间地带",这是由社会分工自然产生的空白地带,是一个既不属学校也不属企业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领域。理论上有多种模式可以衔接"中间地带"的人才培养,但综合多方现实条件,最便捷方式是"校企合作"。"中间地带"构成了校企合作的逻辑起点,也为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性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邢彦明
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搭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理顺校企合作运行与管理机制,把高职院校办成"开放性管理平台",对于提升校企合作深度,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增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彰显高职办学特色,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学校主导、校企联盟、高职集团、职教改革试验区、校企利益共同体五种类型。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必然要经历"两点一线"和"三维立体"两个发展阶段,推动高职教育从最初的"单边教育"到"校企联盟"再到"校企合作教育"以至"校企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方向转变。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管理平台 机能 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正富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新要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尤为凸显。德国"双元制"教育实行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结合补充,校园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切换,这种教育模式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学习借鉴的模板之一。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的构成、"双元制"教育学生入学方式等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在厘清德国"双元制"的基本特点与其独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