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8)
- 2023(8015)
- 2022(6587)
- 2021(6619)
- 2020(5196)
- 2019(12339)
- 2018(11990)
- 2017(21029)
- 2016(12642)
- 2015(14920)
- 2014(15136)
- 2013(13926)
- 2012(13114)
- 2011(12178)
- 2010(12417)
- 2009(10863)
- 2008(10644)
- 2007(9185)
- 2006(8185)
- 2005(7755)
- 学科
- 济(45652)
- 经济(45598)
- 管理(27273)
- 业(24023)
- 中国(22044)
- 教育(20418)
- 方法(20394)
- 企(19395)
- 企业(19395)
- 数学(17384)
- 数学方法(17247)
- 理论(12891)
- 贸(12718)
- 贸易(12710)
- 易(12522)
- 财(12173)
- 农(10556)
- 学(10231)
- 融(9024)
- 金融(9024)
- 教学(8766)
- 业经(8594)
- 制(8353)
- 发(8309)
- 银(8093)
- 银行(8093)
- 行(7850)
- 技术(7393)
- 关系(7349)
- 出(7252)
- 机构
- 大学(172416)
- 学院(170995)
- 济(75022)
- 经济(73642)
- 研究(65992)
- 管理(54713)
- 理学(46473)
- 中国(46287)
- 理学院(45872)
- 管理学(45265)
- 管理学院(44929)
- 京(38950)
- 财(34703)
- 科学(33339)
- 所(32031)
- 范(31560)
- 师范(31449)
- 教育(30935)
- 研究所(29016)
- 财经(27649)
- 中心(27298)
- 北京(26475)
- 师范大学(26315)
- 经济学(25904)
- 经(25669)
- 江(24385)
- 职业(24151)
- 技术(23525)
- 院(23342)
- 经济学院(23274)
- 基金
- 项目(103654)
- 研究(88935)
- 科学(84800)
- 基金(74091)
- 家(62724)
- 国家(62106)
- 社会(55647)
- 社会科(52565)
- 社会科学(52558)
- 科学基金(52494)
- 教育(50870)
- 编号(38590)
- 省(37862)
- 基金项目(36758)
- 划(35265)
- 成果(34421)
- 资助(31215)
- 课题(30988)
- 自然(28944)
- 自然科(28307)
- 自然科学(28298)
- 自然科学基金(27854)
- 部(27702)
- 年(26143)
- 重点(25694)
- 教育部(25386)
- 性(24839)
- 中国(24132)
- 发(23649)
- 国家社会(23315)
- 期刊
- 济(78722)
- 经济(78722)
- 研究(65513)
- 教育(56782)
- 中国(44122)
- 财(26339)
- 技术(20273)
- 管理(19838)
- 科学(19110)
- 学报(18836)
- 职业(18264)
- 大学(16591)
- 农(15475)
- 融(15356)
- 金融(15356)
- 财经(15015)
- 经济研究(14075)
- 学学(13847)
- 贸(13481)
- 国际(13443)
- 经(13207)
- 技术教育(12098)
- 职业技术(12098)
- 职业技术教育(12098)
- 世界(11732)
- 坛(11278)
- 论坛(11278)
- 农业(11238)
- 问题(10821)
- 业经(8283)
共检索到271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国平 杜安国
从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属性的角度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出发,高等职业教育应构建由多方主体共同分担成本的制度。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体系面临如下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与补充比例过低,缺乏有效、完善的分担主体及结构。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及角色规定努力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少容
高职教育成本问题研究,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政府和高职院校两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所存在问题的根源。
关键词:
教育成本 分担补偿 问题 根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风 王建中 李彤 刘利利
本文从人均收入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费水平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进而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水平与社会实际承受力的适应性,最后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 教育公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玲 曲世友
本文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特点及相应的保障机制,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应确定合理分担比例、实行分段收费和完善资助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成本 成本分担 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剑
教育成本是教育经济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成本具有特殊的内涵。从教育学视野看,高职教育成本具有分担主体的多元性、广泛性和实效性、与高职教育质量内在关联的正相关的关系及教育发展中成本的递增性等特性。在明确高职教育成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依据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
教育学视野 高职教育成本 特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健
文章认为,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承载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各方。政府是成本分担的主体,企业和个人构成成本分担的重要"双翼",从而提出了"一体两翼"的高职教育成本构成模式与分担机制。同时就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优化配置,提出了加大政府的财政供给,调适个人的成本分担,强化企业的分担投入,大力开发民办高职的主张。
关键词:
高职教育成本 分担机制 优化配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圆圆
从探讨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出发,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学杂费、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高校收费过高影响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和“高校收费过高抑制居民消费”两个结论,为此建议:将高校收费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如征收“高等教育消费特别税”、成立教育银行、发行教育彩票、吸引风险投资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成本分担 公平 效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晓宇
近年来,绝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制约。政府投资能力下降与经费需求迅速膨胀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经费短缺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前提之下,除了继续谋求政府方面最大限度的投资之外,绝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都在试图寻求政府财源以外的经费渠道,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经费需求。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潮流中,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或称成本补偿,即由受高等教育者个人或家庭分担一部分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的尝试一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英
中国现行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学费占生均日常运行费用的25%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但只有美国、印度、蒙古等极少数国家将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本作为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而且这一政策很少能在实践中执行下去。由于各国对相关成本的界定以及实际成本有诸多盖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下,我国的这一学费政策规定意义不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余英
中国现行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学费占生均日常运行费用的25%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但只有美国、印度、蒙古等极少数国家将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本作为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而且这一政策很少能在实践中执行下去。由于各国对相关成本的界定以及实际成本有诸多差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下,我国的这一学费政策规定意义不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思齐 张英杰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选址过于偏远,且大多集中建设。这会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成本负担,降低其就业概率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加剧弱势群体的空间聚集,强化居住分异,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必要慎重和科学地对待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问题,以更好地实现住房保障目标,并促进社会融合。本文将讨论低收入住房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以及国际经验和教训,在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所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空间选址 居住分异配建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尤谊 谢娟 张贺章
2005年国家出台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已将高校教育成本纳入政府的监管范畴,但《办法》中的成本严格讲是一种统计成本,并不是通过会计核算程序核算出来的会计成本。本文分析了高校教育成本的理论基础,从会计学视角提出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并针对不同成本信息需求者提出三种成本构成模式,以期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校教育成本的计量和核算。
关键词:
高校教育成本 成本计量 构成模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安国 魏国平
我国企业依然没有成为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主体,文章在讨论企业分担高职教育成本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成本分担的理论条件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出基于能力和收益原则的企业分担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实施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成本分担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贞训
我国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不容乐观,现行教育成本偏低,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其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不尽合理。通过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教育经费弹性系数、个人负担率及居民家庭对高职教育的支付能力等多角度的数据分析,表明学生个人及家庭分担比例过高,负担较重,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对高职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极低,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有待提高。我国高职在校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及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经费的个人负担率较高,支付能力不足。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企业的教育成本分担责任、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及学费资助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的以学生个人及家庭、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为重要主体的高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实现公平的高职教育...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育成本分担 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杰
总结高等教育大众化期间(2002—2018年)的教育成本分担经验,有助于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期间数据信息,对教育成本分担进行研究发现:教育成本分担各项指标在整体数量上均出现增长,但增长速度不一,政府财政投入增长最快,社会捐赠的增长速度最慢,经不断优化最终达到趋于稳定的动态平衡比例关系;财政投入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学杂费收取行为不断规范。基于此,应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成本分担机制、经费收入应急缓冲机制;推动社会公益捐赠事业发展;加大对民办非营利性高校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教育成本 成本分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