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0)
2023(7935)
2022(6526)
2021(6579)
2020(5454)
2019(12956)
2018(13069)
2017(22747)
2016(13850)
2015(16271)
2014(17133)
2013(15288)
2012(13774)
2011(12623)
2010(13206)
2009(11296)
2008(10885)
2007(10007)
2006(8665)
2005(7772)
作者
(37817)
(31028)
(30955)
(29674)
(19569)
(14990)
(14402)
(12316)
(12061)
(11385)
(10744)
(10365)
(9985)
(9972)
(9767)
(9708)
(9678)
(9304)
(9192)
(8835)
(8228)
(7880)
(7650)
(7317)
(7284)
(7145)
(6955)
(6890)
(6529)
(6393)
学科
(41400)
经济(41357)
管理(30170)
(24415)
教育(22078)
方法(21091)
(20665)
企业(20665)
数学(19111)
数学方法(18453)
中国(17635)
理论(15650)
教学(15545)
(12347)
(11002)
(9118)
学法(9092)
教学法(9092)
(8792)
技术(8289)
业经(8087)
地方(7702)
学理(7128)
学理论(7128)
(7095)
(6934)
(6781)
农业(6679)
(6491)
银行(6469)
机构
学院(181767)
大学(179705)
研究(62583)
管理(59949)
(55184)
经济(53383)
理学(51108)
理学院(50413)
管理学(48693)
管理学院(48371)
(41056)
科学(40429)
中国(39975)
教育(35915)
(35631)
师范(35291)
(32143)
技术(32002)
(30407)
研究所(29439)
(28720)
职业(28689)
师范大学(28467)
中心(27555)
北京(26792)
业大(26692)
(26263)
(23969)
(23231)
农业(22476)
基金
项目(118293)
研究(93752)
科学(92094)
基金(76818)
(66950)
国家(66245)
科学基金(55291)
教育(55001)
(51761)
社会(51169)
社会科(48010)
社会科学(47996)
(45018)
编号(43298)
基金项目(38811)
成果(37446)
自然(35588)
课题(35353)
自然科(34793)
自然科学(34779)
自然科学基金(34066)
资助(33263)
(29753)
重点(28889)
(26488)
(26001)
规划(25608)
项目编号(25467)
(24413)
(23345)
期刊
教育(68180)
(60486)
经济(60486)
研究(59766)
中国(51358)
学报(28299)
技术(27069)
(25195)
科学(24430)
管理(22574)
大学(22492)
职业(21303)
(20763)
学学(19244)
农业(17422)
技术教育(14023)
职业技术(14023)
职业技术教育(14023)
(11352)
论坛(11352)
(11116)
金融(11116)
统计(10575)
业经(10289)
(9863)
财经(9661)
(9510)
图书(9471)
经济研究(9370)
决策(8688)
共检索到280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朝晖  贺亚芹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多元开放性、技能经验实践性和教学评价及时性的基本特点,遵循教育开放性、教育要素多元性、考核方式非单调性、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建立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个体学习过程、教学考核评价、制度保障为一级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书福  应俊辉  富春伟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系统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导向、对象和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工作特点和能力要求变化的分析,从评价模式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重构等方面,对教师评价的改革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晓蓉  龙山红  余绍军  
工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从学校、企业、社会三大方面构建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评价权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学军  周蓉  
在分析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并构建了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新模式,通过实践与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良  
本文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树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理念、建立教学组织体系、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柔性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吴国荣  
网络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它发展至今不过是短短的几年,但它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不可动摇的方向。本文针对目前网络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所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期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考试模式与评价体系,积极寻求提高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的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婷  
课程评价是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随着工学结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重点,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和课改能否最终成功。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的内涵和重要环节,同时提出了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设想以资探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亚萍  周大农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当代国际高职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热点,也是当下我国高职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遵循科学性、人本性、开放性、反思性等原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志雄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学结合普遍认为难以实施。从教改实践出发,对有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探究,以图培养品格优良、技能过硬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小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基本制度,它的实施与推广对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并能更好地促进这种模式实施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管理体系、学籍管理体系、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金霞  
作为"教学、服务"类院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需要从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实际情况出发,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传统的学校教学方式却是很难锻造学生的高技能,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必须探索新的区别于"教学、科研、服务"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论述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分析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阐释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相关概念,针对发展模式现状提出了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总结了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发展的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加勇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文章在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教育现状与培养目标差距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架构,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推进策略,从而形成以特色教学为中心的大职教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志洲  
本文认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工学结合"的过程是学生职业性工作的实践;"工学结合"的主体是需要生成职业能力的学生;"工学结合"的功能在于使学生生成职业能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姜海川  
世界各国金融模式大致可分为‘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类型,我国金融业目前正处在金融深化、战略构架的关键时期,围绕金融模式选择这个大议题,国际、国内有诸多不同观点和声音,本文就此展开综述和分析,试图就此问题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框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新耘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构成。目标体系强调引领性和激励性,侧重职业能力目标;内容体系强调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法体系体现以"工"为主;评价体系可由课业实践考核、职业资格鉴定、项目产品验收、实习单位鉴定等构成;保障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资源条件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