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3)
- 2023(8478)
- 2022(6918)
- 2021(6895)
- 2020(5637)
- 2019(13018)
- 2018(12969)
- 2017(22757)
- 2016(13500)
- 2015(15589)
- 2014(15371)
- 2013(13617)
- 2012(12227)
- 2011(11100)
- 2010(11732)
- 2009(9897)
- 2008(9455)
- 2007(8694)
- 2006(7547)
- 2005(6656)
- 学科
- 济(39099)
- 经济(39075)
- 管理(36273)
- 业(34390)
- 企(30631)
- 企业(30631)
- 教育(22667)
- 方法(19894)
- 中国(18454)
- 技术(17972)
- 数学(17585)
- 数学方法(17013)
- 理论(14879)
- 教学(12818)
- 技术管理(11730)
- 农(10227)
- 业经(9474)
- 学(9240)
- 财(8302)
- 学法(7548)
- 教学法(7548)
- 制(6866)
- 发(6645)
- 农业(6613)
- 地方(6602)
- 学理(6548)
- 学理论(6548)
- 研究(6327)
- 策(6320)
- 银(6297)
- 机构
- 学院(169973)
- 大学(166926)
- 管理(61670)
- 济(56449)
- 经济(54906)
- 研究(54498)
- 理学(53350)
- 理学院(52727)
- 管理学(51318)
- 管理学院(50989)
- 京(36861)
- 中国(33956)
- 教育(33950)
- 范(32417)
- 师范(32231)
- 科学(32213)
- 技术(29336)
- 职业(27956)
- 江(27770)
- 师范大学(26001)
- 所(25865)
- 财(25134)
- 北京(24079)
- 中心(23912)
- 研究所(23545)
- 州(22200)
- 业大(21561)
- 院(20043)
- 农(19958)
- 财经(19837)
- 基金
- 项目(111468)
- 研究(92150)
- 科学(90688)
- 基金(74497)
- 家(63196)
- 国家(62479)
- 科学基金(54770)
- 教育(54397)
- 社会(53582)
- 社会科(50520)
- 社会科学(50509)
- 省(49422)
- 划(42433)
- 编号(41672)
- 基金项目(38102)
- 成果(34795)
- 自然(33973)
- 课题(33811)
- 自然科(33352)
- 自然科学(33347)
- 自然科学基金(32745)
- 资助(30433)
- 创(29290)
- 年(28629)
- 重点(27084)
- 规划(26215)
- 创新(26164)
- 部(25419)
- 发(25013)
- 项目编号(24897)
- 期刊
- 教育(65816)
- 济(59441)
- 经济(59441)
- 研究(57012)
- 中国(48757)
- 技术(26644)
- 管理(25946)
- 职业(21049)
- 科学(20195)
- 学报(20124)
- 财(19051)
- 农(17579)
- 大学(17403)
- 学学(14421)
- 技术教育(13918)
- 职业技术(13918)
- 职业技术教育(13918)
- 农业(12424)
- 坛(12235)
- 论坛(12235)
- 融(10907)
- 金融(10907)
- 科技(10249)
- 业经(10194)
- 经济研究(9570)
- 策(9456)
- 财经(9378)
- 技术经济(9062)
- 统计(8785)
- 经(8181)
共检索到259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登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决定着人才培养必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根据工学结合教学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为依据,推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校企合作之路,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穆晓霞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需求,构建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的长效机制,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准校企双方利益共同点,体现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特色,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长效机制 科学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邦曜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发展,工学结合将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漱清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由于会计工作具有较强技术性与保密性的特点,使得会计类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异常艰难。本文针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改革,提出政行校企共建"会计一站式服务中心",作为"会计孵化器",构建"4444工学结合"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翔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环境和历史使命,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高职教育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入手,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原则的探索,努力构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促进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妮
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期的高职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本真,并据此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程度上看,现行高职教育在过于迎合现实需要时走向了形而下,因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存在局限性,需要变革。虽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计划性、系统性、范型性、相对稳定性和个性化等特征,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也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但却可以确立若干原则来构建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个性化的子模式群。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凯 黄亚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提出以"股份制"为前提,以"机制共创""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容,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永乐 何新洲 汤晓华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依托行业办专业,抓住区域优势,与大型勘测、设计、施工等企事业单位合作,让师生积极参与国家大型建设工程,实践"跟着测绘队干,帮助工程师算,协助监理师管,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保障该模式的实施,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校企沟通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华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口,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路径。笔者从教学管理的六个主要方面入手,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管理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成军
工学结合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基于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教育价值及现实困境、价值缺失的分析,从"合作育人"的核心价值出发,提出将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作为高职院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突破点和新载体,为工学结合实施提供课程、师资、基地和管理支撑,探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杰 辛宝英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解决了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问题,在理念上不容置疑,但在实际实施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效果不尽人意,要想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找到校企合作难题的根源问题,建立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效实施的体制机制。课题组通过对全国50所高等职业院校及40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借鉴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国际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连喜 綦颖
"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4个学期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个学期在企业完成顶岗实习,最后1个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组织学生进行就业实习。在农业高职教育"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根据植物类专业和养殖类专业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分别实施"双线双循环"任务导向式和"双班双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并且在农业高职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农业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