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6)
- 2023(5596)
- 2022(4577)
- 2021(4541)
- 2020(3680)
- 2019(8349)
- 2018(8346)
- 2017(12957)
- 2016(9269)
- 2015(10995)
- 2014(11390)
- 2013(10089)
- 2012(9498)
- 2011(8968)
- 2010(9718)
- 2009(8490)
- 2008(8409)
- 2007(7982)
- 2006(7565)
- 2005(7302)
- 学科
- 教育(23128)
- 济(22017)
- 经济(21985)
- 管理(17658)
- 中国(15289)
- 业(13814)
- 理论(13637)
- 学(12103)
- 教学(12097)
- 企(11370)
- 企业(11370)
- 农(7565)
- 学法(7159)
- 教学法(7159)
- 制(6771)
- 财(6425)
- 学理(6248)
- 学理论(6248)
- 研究(6220)
- 发(5670)
- 学校(5669)
- 方法(5365)
- 业经(5347)
- 思想(5212)
- 技术(5097)
- 政治(5069)
- 发展(4987)
- 展(4861)
- 地方(4794)
- 高等(4785)
- 机构
- 大学(122944)
- 学院(122158)
- 研究(46040)
- 教育(33906)
- 济(33517)
- 经济(32200)
- 管理(30436)
- 范(30087)
- 师范(29922)
- 京(29147)
- 中国(28097)
- 科学(27133)
- 职业(25057)
- 江(24771)
- 技术(24379)
- 师范大学(24149)
- 所(23891)
- 理学(23479)
- 理学院(23021)
- 管理学(22287)
- 管理学院(22027)
- 研究所(21225)
- 财(20379)
- 北京(19789)
- 中心(19644)
- 州(19546)
- 农(17742)
- 职业技术(17740)
- 技术学院(17006)
- 院(15897)
- 基金
- 项目(64471)
- 研究(59992)
- 科学(49712)
- 教育(40104)
- 基金(37407)
- 家(31181)
- 国家(30663)
- 编号(30531)
- 社会(30522)
- 成果(29743)
- 省(29685)
- 社会科(28158)
- 社会科学(28149)
- 课题(26886)
- 划(26592)
- 年(24033)
- 科学基金(23948)
- 规划(18381)
- 基金项目(17516)
- 项目编号(17329)
- 重点(17209)
- 性(17063)
- 度(16843)
- 研究成果(16251)
- 资助(15803)
- 部(15595)
- 阶(15279)
- 段(15250)
- 阶段(15203)
- 发(15144)
- 期刊
- 教育(66218)
- 研究(51707)
- 济(46846)
- 经济(46846)
- 中国(43372)
- 职业(20634)
- 学报(19966)
- 技术(19221)
- 财(17310)
- 农(16613)
- 大学(15980)
- 科学(14889)
- 技术教育(13555)
- 职业技术(13555)
- 职业技术教育(13555)
- 学学(12557)
- 管理(12400)
- 农业(10862)
- 图书(10850)
- 坛(10721)
- 论坛(10721)
- 融(10295)
- 金融(10295)
- 财经(9294)
- 书馆(8647)
- 图书馆(8647)
- 经(8148)
- 高等(8000)
- 成人(7278)
- 成人教育(7278)
共检索到218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孝理
学校教育应与行业和地方企业发展有机的结合,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发展高职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产学结合,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 产学结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联翔 韩德静
人才不是物化的产品,满足企业用工需要不应成为高职教育的唯一目标。如何从人的发展、职业的延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开发、综合素质得到完善、建立起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和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促进甚至引领的作用,才是高职人才培养所应具有的目标定位。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培养目标 人性化 职业延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明
高职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就业导向的办学模式。高职教育是对人的培育,首先是培育学生精神的殿堂,要突出育人功能,破除功利主义的育人误区,克服培育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技能、没有文化的现象。惟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和公民。
关键词:
高职 培养目标 反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翔东 李名梁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只有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高职教育才有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空间。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尚处于一种模糊、游移的状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培养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云飞 肖贻杰 徐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 培养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建
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在现代变革中凸现的一种文化景观。在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教育逐渐构建了较具特点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从能力本位、人性提升、全面发展三个层面上认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有声
工程教育历来是我国最受重视的高等教育组成之一,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是工程界和教育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工程教育”究竟是培养科学家,还是培养工程师?这既涉及工程教育的定位,又涉及到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本文从工程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龚添妙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是高职院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规定着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多方面要达到的标准,也是进行教育评价、评估的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了"技术型""实用型""应用型""高技能型""技术技能型"的发展,随着"工匠精神"正式的提出与获得高度的重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又在酝酿着新一轮的调整与改变,"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新探索并对其解构与重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工匠型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明辉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定位要贯彻职业教育国家政策,要适应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应用型人才类型和职业生涯成长路径。中高职教育要坚持差异性、层次性的培养目标定位,才能解决好中高职教育中专业设置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衔接 培养目标定位 层次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耀乾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倾向于工具性和功利性的教育理念,过分注重以市场需求与社会就业为导向,完全忽视了对于职业者自身综合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症结"所在。正确审视高职教育目标定位的内涵,全面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对学生个体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周密设计,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 目标定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琳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属于理论范畴,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现实问题加以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价值,它是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前提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学制制订的基本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由社会要素、教育要素、职业教育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表述,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形态、社会发展诸方面对所培养人的综合要求。当前研究中职培养目标,要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恩剑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历了探索、定型和完善三个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特征是职业道德高、专业技能高、知识水平较高、迁移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培养途径在于校企一体化的办学理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与师傅分工合作的师资队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单一的精英型技能人才目标不仅不切实际,也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需要,应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人力资源开发。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高职应适当拓宽人才培养基础,加强学生的通识能力培养,并树立大市场观念,不仅考虑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还应考虑学生的需要,摒弃单一的技术理性思维,激发学生自我成才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随着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作出相应调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唐林伟
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曾出现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技术技能型等不同表述。在对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技术与人文、层次与类型等关系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分析,提出"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的定位思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