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2)
- 2023(13820)
- 2022(12109)
- 2021(11874)
- 2020(9917)
- 2019(23251)
- 2018(23476)
- 2017(44022)
- 2016(25222)
- 2015(28545)
- 2014(29107)
- 2013(27561)
- 2012(25264)
- 2011(22769)
- 2010(23261)
- 2009(20925)
- 2008(20274)
- 2007(17420)
- 2006(15671)
- 2005(13857)
- 学科
- 济(88284)
- 经济(88180)
- 管理(67150)
- 业(61155)
- 企(52128)
- 企业(52128)
- 方法(41919)
- 数学(36790)
- 数学方法(36120)
- 中国(28675)
- 教育(24163)
- 农(24092)
- 财(23635)
- 学(20451)
- 理论(20260)
- 业经(19467)
- 制(19210)
- 地方(17650)
- 技术(15559)
- 农业(15439)
- 贸(15264)
- 贸易(15255)
- 易(14825)
- 策(14620)
- 银(14165)
- 和(14154)
- 银行(14133)
- 教学(13825)
- 务(13745)
- 财务(13674)
- 机构
- 学院(337612)
- 大学(336006)
- 管理(129880)
- 济(125475)
- 经济(122315)
- 研究(114305)
- 理学(112204)
- 理学院(110903)
- 管理学(108618)
- 管理学院(107980)
- 中国(81148)
- 京(73048)
- 科学(69864)
- 财(60414)
- 所(57257)
- 范(53045)
- 师范(52698)
- 研究所(51958)
- 江(51459)
- 中心(51079)
- 农(49478)
- 北京(47274)
- 业大(47263)
- 财经(46995)
- 技术(42782)
- 经(42726)
- 师范大学(42534)
- 教育(42422)
- 州(41675)
- 院(41440)
- 基金
- 项目(224807)
- 科学(177674)
- 研究(173386)
- 基金(158290)
- 家(136031)
- 国家(134735)
- 科学基金(115719)
- 社会(103663)
- 社会科(97866)
- 社会科学(97840)
- 省(90087)
- 教育(87894)
- 基金项目(82778)
- 划(77024)
- 编号(75148)
- 自然(74879)
- 自然科(73109)
- 自然科学(73095)
- 自然科学基金(71710)
- 资助(66569)
- 成果(63538)
- 课题(54919)
- 重点(51335)
- 部(50855)
- 发(48220)
- 创(46750)
- 项目编号(45687)
- 年(45076)
- 教育部(44332)
- 创新(43174)
- 期刊
- 济(138136)
- 经济(138136)
- 研究(109056)
- 中国(74155)
- 教育(73362)
- 学报(48161)
- 管理(47673)
- 科学(44783)
- 农(44336)
- 财(44325)
- 大学(37821)
- 技术(36285)
- 学学(33979)
- 农业(30786)
- 融(29407)
- 金融(29407)
- 业经(22350)
- 财经(22026)
- 职业(21955)
- 经济研究(21486)
- 经(18765)
- 图书(18242)
- 问题(17309)
- 坛(16490)
- 论坛(16490)
- 理论(16098)
- 业(15449)
- 技术经济(15351)
- 科技(15184)
- 实践(14889)
共检索到507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建如 胡辉平
以A省H职院为例考察高职院校执行国家高职教育变革型政策的过程,发现高职院校层次的政策执行主要受合法性机制、资源依赖机制和平稳机制的影响,前两种机制直接来自于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自于基本体制对变革的要求;后者虽产生于高校内部环境,实际上仍是基本体制演变逻辑在校园环境中的内化。高职院校真正的变革很大程度上是学校有机的自我演进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内外机制的脱节、基本体制中变革与稳定的关系是高职院校改革表面上轰轰烈烈,内部却踯躅难行的根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志忠
在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通过高职"升格"是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实现高职教育层次上移的有效路径。然而,高职教育层次上移不能"一哄而上",需要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的条件作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升格";"示范"优先,稳定职教;东部先行,兼顾中西部;公办为主,照顾民办和稳定发展速度等策略,积极推进高职教育层次上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层次上移 路径 条件 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原兰兰、卢文汇、连仙枝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6期中撰文,从内容体系和培训途径两个方面,阐述了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多层次继续教育。作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分为新任教师以及骨干教师与中青年教师两类,其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培训途径是不同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宝华
对德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路径进行系统考察,归纳出升格、新建、衍生、专办本、专升本等五种模式,分析不同国家不同路径选择的背景与风险,提出通过逐步升格的模式发展我国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并强调升格后应去标签化。
关键词:
发达国家 本科层次 高职教育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解华 周平 刘一兵 刘绍忠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职教研究院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和中心任务。本文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长期的研究、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三层次四阶段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三层次四阶段 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进涛 张亚冲 王仁强
从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成才立交桥的构建等方面,对江苏高职教育层次拓展的必要性作了论证;从创办高职本科应具备的基础条件方面,对高职教育层次拓展的可行性作了论证;通过对应用型本科转型与高职专科升格的利弊分析,得出结论:江苏拓展高职教育层次既必要又可行,途径是应用型本科向高职本科转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金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高职教育"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办出特色的有效方法。在阐述高职教育实施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高职教育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实施"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的教学保障体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双层次 多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弛 张磊
在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高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厘定高职教育层次的基础之上,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层次高移至本科的需求因素,对高职本科实施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在今后的十年时间里,教育创新的任务更加繁重,教育改革的任务更为艰巨。笔者以为,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国情出发,要想加快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两个转变,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崔清源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完善职业教育的内部层次,真正使职业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类型。而问题解决的第一步,就是要研究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尤其是在现有的政策、科技、经济发展条件下,分析高等学校的转型或者高职教育层次的上移,意义十分重大。近十多年高职教育的大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地位也有了基本的认可,然而,国家相关政策的缺失和高职教育专科层次的"终结性",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吸引力。本科层次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永林
根据评估实践所涉及的对象范围,高职教育评估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受到高职教育举办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评估层次尚存缺陷。为此,一方面应积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评估的经验,通过明确评估的主客体、评估的内容与指标、评估的实施路径等来构建宏观层次的高职教育评估,以引导高职院校更紧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督促院校举办主体加大办学投入、缓解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应通过坚持科学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推进"管办评"分离、优化评估方案与指标等来改进完善已有的中观和微观层次的高职教育评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评估层次 缺陷 完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毛天平 杨魁
本文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激励对策进行了研究。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在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实施激励时,要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自主、胜任和归属等三大基本心理需要为基础,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非控制性的、信息性的自主支持性环境,并辅以心理资本建设来增强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定向水平,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内部动机及其外部动机的内化,继而促进高层次人才的积极工作行为和心理健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企业内的分层结构原本是人类为克服自身信息传递方式的限制而创造出来的提高协调分工效率的组织形式。然而由于企业组织成员的个人决策之间的非独立和相互制约性 ,使现在所有存在层次结构的组织或机构由于信息传递方式而导致的混乱和决策的低效率。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 ,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竞争方式也正进行着悄无声息但却深入持久的变革。我国企业、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竞争优势 ,加快网络建设并进行信息化管理 ,精简原有的组织层次结构 ,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向柔性化程度高的方向演进 ,以满足市场对企业的反应速度和信息传递准确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效率和改变组织层次结构以应对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海波 黄涛
近年来,企业持续成长导向下如何实现企业组织顺利变革成为组织与战略研究领域热议的话题。本研究以企业组织变革过程为线索,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以深圳市富兴科技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基于企业持续成长视角,初步建立组织变革任务、协同行为策略以及变革阶段特征三者关系分析框架,结合ASD理论模型,对富兴组织变革中三个协同阶段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发现:(1)企业组织变革中不同阶段的战略、技术、人才三个协同层次经过了层次平衡、层次互补与层次协同的演变过程;(2)企业组织变革中不同阶段分别对应互信机制、整合机制以及共存机制三种协同机制;(3)根据企业组织变革不同阶段特征,企业分别采取了嵌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显波 刘家枢
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产生是产业升级、教育民主化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三大动力作用的结果。依据国际高等教育分类标准,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专科高职与本科高职衔接的受限、教育分类标准问题。对策:通过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增强社会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认同,建立专科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高职的顺畅通道,科学设计专科高职与本科高职的比例结构,适时调整政策,加强高职本科教育科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