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0)
2023(12509)
2022(10786)
2021(10556)
2020(8670)
2019(20275)
2018(20447)
2017(36972)
2016(21857)
2015(25189)
2014(25913)
2013(24188)
2012(22149)
2011(20024)
2010(20259)
2009(17492)
2008(16761)
2007(14692)
2006(12865)
2005(11100)
作者
(59987)
(49408)
(49154)
(47004)
(31486)
(23764)
(22575)
(19656)
(19134)
(17966)
(17097)
(16490)
(15714)
(15673)
(15315)
(15309)
(15294)
(14777)
(14239)
(14056)
(12552)
(12543)
(11949)
(11418)
(11392)
(11153)
(11012)
(10881)
(10020)
(9947)
学科
(68309)
经济(68221)
管理(54782)
(47978)
(39938)
企业(39938)
方法(31726)
数学(27191)
数学方法(26768)
教育(25676)
中国(25290)
(19677)
理论(19461)
(19429)
(17226)
业经(15350)
地方(15049)
教学(14885)
(13477)
技术(13380)
农业(12590)
(12108)
(11232)
贸易(11228)
(10851)
环境(10730)
(10592)
财务(10518)
财务管理(10499)
(10478)
机构
大学(289744)
学院(289489)
管理(106646)
研究(98410)
(96353)
经济(93588)
理学(92339)
理学院(91114)
管理学(89208)
管理学院(88666)
中国(65040)
(64294)
科学(63444)
(49887)
(49839)
师范(49468)
(46086)
研究所(45793)
(44483)
(44280)
业大(43667)
中心(43409)
教育(42510)
技术(41493)
北京(41345)
师范大学(40089)
农业(36076)
(36059)
(35962)
财经(35694)
基金
项目(198820)
科学(155317)
研究(153883)
基金(136360)
(118202)
国家(117000)
科学基金(98864)
社会(89158)
社会科(83824)
社会科学(83800)
(81970)
教育(80083)
基金项目(72390)
(70458)
编号(67709)
自然(63980)
自然科(62438)
自然科学(62421)
自然科学基金(61239)
成果(57921)
资助(56060)
课题(50883)
重点(45938)
(44338)
(42826)
(42256)
(41548)
项目编号(41118)
规划(39011)
教育部(38290)
期刊
(104905)
经济(104905)
研究(90879)
教育(76950)
中国(68473)
学报(47416)
科学(41671)
(41363)
管理(38116)
大学(36204)
技术(32439)
(32378)
学学(32233)
农业(29272)
职业(22621)
(18821)
金融(18821)
图书(17651)
业经(17587)
财经(16412)
经济研究(15608)
(15022)
论坛(15022)
(14957)
技术教育(14566)
职业技术(14566)
职业技术教育(14566)
科技(14001)
(13928)
(13691)
共检索到427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海生  张蒙  
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职业岗位的变化要求关注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推动着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逐步由单一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和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转变。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教育的整体性的变革,涉及到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评价标准、信息化校园、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这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路径选择指明了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鲜跃勇  刘雪梅  
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最基础的人才支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承担了艰巨的任务。从职业教育特点和实际出发,就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教育教学思想的树立(教育理念之人本观、多元智能观、就业导向观)、培养目标定位(定单就业型、复合普适型、继续深造型、励志创业型)以及教学要素与人才需求双轮驱动(入口、课程设置、教学环节、课外拓展、出口)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意在促进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的凸现,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晓明  张成萍  
高职教育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是各高职院校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主动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部诸工作单元形成有机的整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珑  
基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构建高职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针对目前专业评估中存在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评价指标单一等方面的不足,以体现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载体,构建由能够充分体现专业内涵式发展建设的因素与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以期实现高职专业质量评价实践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凌云志  
社会适应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市场竞争和社会经济对现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把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作为必修课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娟莉  
调查显示,当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不高,主要源于高职院校主要是从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的角度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却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和第四代评价理论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开展教学评价的观点,从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视角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而提出以服务学生需求和关注学生评价为中心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玮  胡颖梅  周宇  阳川  
纺织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纺织类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纺织类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为准则,提出了高职课程体系建构的机制、实施方案以及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纺织类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福强  许芳奎  
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对于高职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然后论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路,最后提出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坚持正确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理念;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制定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征的质量评价标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宇  
基于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指出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高职院校探索最优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便是当务之急,探讨了其物联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相关内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有根  
陀螺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是以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依托,生命发展与职业能力培养双轮驱动,将职业能力任务化、项目化和模块化,同时关注个体生命发展和职业迁移性的开放式、动态性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势能是推动体系运转的内驱力。文章分析了其创新价值,提出了构建策略,即立足学生职业发展、生命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构建生态型职业教育框架;研究行动领域素养、能力系统形成机制,建立高职人才素养、能力集合体系和课程体系;立足与区域经济互动融合,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枭鹰  
近百年来,学界有关"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的论争从未停止过。原因何在?因为这一论争不只是了结一个师生关系问题,还涉及到教育关系如何构建,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取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考试评价方法如何抉择等诸多问题。理论争鸣仍在继续,理性抉择已刻不容缓。2012年实施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小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基本制度,它的实施与推广对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并能更好地促进这种模式实施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管理体系、学籍管理体系、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裴智民  
后示范时期,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与"以学生为本"要求不相称的现象,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工具人",教育资源的"管建"不"管用",教育功能主次颠倒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使人才培养回归"以学生为本",让高职课堂呈现"绿色",让个性服务融入育人方阵,让高职校园文化五彩缤纷,让学生顶岗实习真正受益,让毕业生有"立交桥"可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序国  
有了培养地图,就等于有了一个人才培养指南。什么时间上什么课程?进行什么训练?进行多长时间的训练?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一切都结构化、标准化、体系化了。人才培养包括多种方式。并且一项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多种培养方式的给合。这些培养活动,既包括传统的自我提升(自学)、课堂学习(课上学),又包括其他诸多的培养方式,如长期任务与短期体验(干中学),接受辅导(跟人学),担任讲师与教练培养他人(分享与总结)等等。也就是说,针对一项具体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琳玲  
促进科技创新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加快转型发展、占领创新型经济高地的支撑和保障。本文以此为背景,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对我国现有人才的状况进行描述后,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型,考虑知识与人员之间的映射关系,用网络模型对这两种要素构成的网络进行集成,用一个层次网络模型来表示面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人才培养结构,并提出了应该如何培养科技人才的政策及建议,旨在强调要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开发,大力发展人才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