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6)
- 2023(13298)
- 2022(11421)
- 2021(10642)
- 2020(8845)
- 2019(20699)
- 2018(20561)
- 2017(37003)
- 2016(21945)
- 2015(25359)
- 2014(26486)
- 2013(25131)
- 2012(23341)
- 2011(21252)
- 2010(21914)
- 2009(19863)
- 2008(20018)
- 2007(18768)
- 2006(16541)
- 2005(14972)
- 学科
- 济(77613)
- 经济(77437)
- 管理(62252)
- 业(55421)
- 企(46940)
- 企业(46940)
- 方法(35849)
- 数学(29837)
- 数学方法(29433)
- 中国(27139)
- 财(24686)
- 教育(24445)
- 农(23089)
- 理论(20338)
- 制(20012)
- 业经(18720)
- 学(18302)
- 地方(15180)
- 务(15100)
- 财务(15055)
- 财务管理(15006)
- 农业(14658)
- 和(14355)
- 教学(14250)
- 企业财务(14183)
- 贸(13430)
- 贸易(13419)
- 体(13159)
- 技术(13092)
- 易(13028)
- 机构
- 学院(309673)
- 大学(309430)
- 济(114366)
- 经济(111326)
- 管理(109339)
- 研究(104347)
- 理学(92635)
- 理学院(91480)
- 管理学(89659)
- 管理学院(89056)
- 中国(73729)
- 京(67400)
- 科学(63518)
- 财(57967)
- 所(53679)
- 江(51960)
- 农(50394)
- 范(49960)
- 师范(49559)
- 研究所(48002)
- 中心(47729)
- 财经(44638)
- 业大(44131)
- 北京(43300)
- 教育(41561)
- 技术(40984)
- 州(40617)
- 经(40037)
- 师范大学(39831)
- 农业(39265)
- 基金
- 项目(194271)
- 研究(151796)
- 科学(151569)
- 基金(132635)
- 家(113546)
- 国家(112383)
- 科学基金(95022)
- 社会(91355)
- 社会科(85319)
- 社会科学(85287)
- 省(80861)
- 教育(79797)
- 基金项目(69377)
- 划(68094)
- 编号(67189)
- 自然(58528)
- 成果(57899)
- 自然科(57086)
- 自然科学(57067)
- 自然科学基金(56009)
- 资助(54557)
- 课题(50488)
- 重点(45596)
- 部(44542)
- 发(42357)
- 年(41732)
- 创(40494)
- 性(39954)
- 项目编号(39748)
- 制(39353)
- 期刊
- 济(132005)
- 经济(132005)
- 研究(100319)
- 中国(78327)
- 教育(74488)
- 财(49104)
- 学报(46721)
- 农(45480)
- 科学(40929)
- 管理(38994)
- 大学(36447)
- 技术(34706)
- 学学(32470)
- 农业(30256)
- 融(24786)
- 金融(24786)
- 财经(22756)
- 职业(22670)
- 业经(21209)
- 经济研究(19691)
- 经(19556)
- 问题(16958)
- 业(16589)
- 坛(15943)
- 论坛(15943)
- 图书(15430)
- 版(15190)
- 技术教育(14969)
- 职业技术(14969)
- 职业技术教育(14969)
共检索到482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继红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办学定位以及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多元社会评价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多元社会评价机制,重点应解决如何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减少评价反馈信息使用过程的功利化倾向、加强评价方法论的系统化研究、建立常态稳定的评价制度等主要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家峰
高职教育的评价一般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核心在教育。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关于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讨论才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不少院校所构建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已偏离基本的教育轨道。对于此种问题的破解,不仅要深刻认识并正确把握构建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价值追求,而且要将科学构建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重点放在评价主体、目标定位、评价思路及方法讲求等方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健
本文从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角度提出新兴产业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运用聚焦策略和跨国合作办学策略重组教育资源,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路径,基于行动导向策略改革高职人才培养体制,引入政府力量破解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制度瓶颈,并以此角度提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新兴产业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文
文章通过对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调研,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从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生源、就业与未来职业定位、教师结构、社会竞争力、社会评价等方面分析研究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差异,借鉴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将其务实致用的办学特色、兼顾升学与就业为基础的特色教育模式与内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相结合,提高教师素养,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多元、智能、人文的全人培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差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佩华 胡泊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其具体策略是,组建多元化的评价专家库,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小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个性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梦照 肖灵机 黎志华
高职教育具有校内理论性教学与校外实践性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几乎平分秋色的特殊性,校外实践环节面临着教学督导工作如何才能得以有效开展的挑战。要搞好高职教学督导以保障培养质量,首先要在质量观念上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内涵的着重关注方面"在职业技能、"质量形成的关键保障环节"在实践性教学;深刻理解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体系具有多层次动因,宏观上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工匠型人才的需要,中观上是高职教育"提质增效"的现实选择,微观上是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督导延伸、质量确保"的具体措施。在分析了高职教学督导工作尚存制度缺乏"紧扣性"、机构缺乏"独立性"、队伍结构"不合理"、"督教"为要而"督学""督管"缺位、校外实践环节"难寻对象、无从下手"等问题的基础上,就适应强调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这一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在理论体系、机构设置、内容方式、队伍结构、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新的做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督导 实践环节 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新春 邢长明
教学考核是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成功经验,探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考核机制 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哲明
要想确保我国教育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的深入研究,认清当前的人才培养考核现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考核制度和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现状,然后分析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方式,最后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考核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倪成伟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了数以千万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但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规格上存在一定误区,且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不能太"功利"化,要兼顾"人文"性,同时兼顾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规格 高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晓茗
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评价还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来量化还没有科学有效的依据。明确建设高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价值,探析高职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 人才质量 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孝理 陈宏图
经济体制改革、制度供给不足、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迁难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迁必须依赖良好的制度环境,主要通过扩大高职教育办学自主权、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教育体系实现。
关键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变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茂波 刘冰清
依据应对产业结构升级、满足人民获得感提升、实现自身发展的使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着重于道德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获得幸福的能力。实现上述价值导向,需要强化高职教育相关主体对人才培养质量价值导向的认同度,聚焦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搭建开放融合的校企一体化平台,建立多元系统的院校管理体系。同时,需要多部门联动构建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获得感的社会环境,突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校企的主体地位,落实多元评价标准,推动高职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晓明 张成萍
高职教育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是各高职院校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主动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部诸工作单元形成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红波
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要求,产生了多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HOTEL"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增加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和从业延续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德明 刘立红 肖鹏 冯宗侠 鹿晓阳
针对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概括人才培养模式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的特点,结合实践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