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6)
2023(3863)
2022(3138)
2021(3215)
2020(2380)
2019(5605)
2018(5433)
2017(7480)
2016(6121)
2015(7459)
2014(7879)
2013(6370)
2012(5900)
2011(5490)
2010(5862)
2009(4391)
2008(4206)
2007(3869)
2006(3575)
2005(3281)
作者
(13494)
(11091)
(11090)
(10936)
(7050)
(5405)
(5206)
(4580)
(4347)
(4296)
(3899)
(3866)
(3734)
(3689)
(3609)
(3567)
(3545)
(3382)
(3374)
(3258)
(3206)
(3017)
(2897)
(2783)
(2700)
(2675)
(2564)
(2439)
(2436)
(2398)
学科
教育(21807)
中国(11136)
教学(10770)
理论(9686)
管理(7297)
(6502)
经济(6493)
学法(6342)
教学法(6342)
学理(5697)
学理论(5697)
学校(4969)
研究(4831)
(4722)
高等(4468)
思想(4394)
政治(4273)
(4255)
思想政治(4086)
政治教育(4086)
治教(4086)
德育(4063)
(3969)
(3912)
改革(3805)
技术(3743)
发展(3675)
(3551)
(3404)
(3222)
机构
学院(69978)
大学(67419)
教育(30116)
研究(27661)
职业(22477)
(22451)
师范(22360)
技术(20207)
师范大学(18377)
(17101)
科学(16441)
职业技术(16076)
技术学院(14827)
(13895)
(13591)
管理(13449)
(12735)
研究所(12724)
经济(11926)
北京(11769)
中国(11556)
教育学(11556)
理学(10924)
(10778)
中心(10736)
理学院(10599)
管理学(10073)
(10014)
管理学院(9925)
(9034)
基金
研究(41648)
项目(40827)
科学(32554)
教育(32274)
编号(22708)
课题(21589)
基金(21170)
成果(21069)
(21035)
(19415)
(19406)
社会(19225)
社会科(17631)
社会科学(17627)
(17433)
国家(17069)
规划(14471)
(13215)
科学基金(13169)
项目编号(12240)
年度(12058)
研究成果(12005)
重点(11990)
(11843)
(10667)
(10645)
阶段(10607)
(10461)
(10447)
(10157)
期刊
教育(60266)
研究(31135)
中国(30904)
职业(19756)
技术(15293)
(14640)
经济(14640)
技术教育(13115)
职业技术(13115)
职业技术教育(13115)
学报(8957)
(8132)
论坛(8132)
大学(7977)
(7782)
高等(7095)
科学(6999)
职教(6744)
成人(6697)
成人教育(6697)
高等教育(6018)
农业(5751)
(5635)
学学(5434)
(4744)
管理(4538)
发展(4309)
(4309)
教研(3795)
高教(3795)
共检索到117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厚望  龚添妙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是高职院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规定着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多方面要达到的标准,也是进行教育评价、评估的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了"技术型""实用型""应用型""高技能型""技术技能型"的发展,随着"工匠精神"正式的提出与获得高度的重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又在酝酿着新一轮的调整与改变,"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新探索并对其解构与重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晓欣  闫志利  杨帆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生培养的质量和规格,规定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与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数次演变,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表现出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由就业导向转向升学和就业导向并重、由培养专门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等特征。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职教育必须基于人才培养的类型与层次,面对生源多元变化的现实,妥善处理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就业与升学的关系,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价值追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云飞  肖贻杰  徐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唐林伟  
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曾出现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技术技能型等不同表述。在对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技术与人文、层次与类型等关系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分析,提出"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的定位思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建  
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在现代变革中凸现的一种文化景观。在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教育逐渐构建了较具特点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从能力本位、人性提升、全面发展三个层面上认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入选理由立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培养目标衔接、培养目标及规格分类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入手进行研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职业教育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强  
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必须关注"技能,"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应当关注"全面",高等职业教育目的不可忽视"发展"。培养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应当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的的基本定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冬英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的偏颇,具体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学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有两个方面的定位——职业定位和学术定位,并指出这是高技能专门人才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健  唐林伟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犯了简单"二分法"的错误,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特征:既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培养合格公民。中高职衔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进行衔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被弱化。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和全面实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霍玉敏  
在知识经济和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双重背景下,高等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已经出现诸多局限。在新形势下,适应国情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彩云  
与其他高校相比,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也有着其特殊性。文章在阐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继而剖析了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统筹规划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师继续教育、加大教师继续教育中对应行业的职业性素养内容和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深入企业的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等改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娟  
文章从教育本质的视角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思考,认为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定位不明确、培养方向不清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表述趋同、未能充分与地域经济特点良好结合等问题。文章指出,科学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首先回归教育的本质,重新思考教育的真义,进一步厘清高职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职的本质,制定符合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的科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引领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涂向辉  
一是强调技术。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要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系统理论,并能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从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足够的知识储备,系统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理论,才能够适应日益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工作环境的需要,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孝理  
学校教育应与行业和地方企业发展有机的结合,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发展高职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产学结合,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开荣  代丽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