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1)
- 2023(8247)
- 2022(6612)
- 2021(6773)
- 2020(5295)
- 2019(12888)
- 2018(13119)
- 2017(22505)
- 2016(13822)
- 2015(16076)
- 2014(16884)
- 2013(15087)
- 2012(13630)
- 2011(12495)
- 2010(13207)
- 2009(11256)
- 2008(11313)
- 2007(10341)
- 2006(9090)
- 2005(8409)
- 学科
- 济(41581)
- 经济(41536)
- 管理(31509)
- 业(26646)
- 教育(23694)
- 企(23219)
- 企业(23219)
- 方法(20874)
- 中国(18276)
- 理论(17775)
- 数学(17503)
- 数学方法(16888)
- 教学(14483)
- 学(11641)
- 农(11519)
- 业经(9738)
- 财(9548)
- 学法(8639)
- 教学法(8639)
- 技术(8081)
- 制(7586)
- 学理(7358)
- 学理论(7358)
- 农业(7317)
- 和(7281)
- 发(7101)
- 地方(6630)
- 研究(6547)
- 贸(6370)
- 贸易(6361)
- 机构
- 学院(179777)
- 大学(178502)
- 管理(59917)
- 研究(57540)
- 济(55877)
- 经济(53975)
- 理学(50570)
- 理学院(49901)
- 管理学(48342)
- 管理学院(47998)
- 京(40499)
- 中国(38160)
- 范(35643)
- 教育(35615)
- 师范(35411)
- 科学(34685)
- 江(30906)
- 技术(30668)
- 职业(30007)
- 所(28482)
- 师范大学(28473)
- 财(28035)
- 北京(26696)
- 中心(25703)
- 研究所(25489)
- 州(25315)
- 业大(22472)
- 农(22192)
- 财经(21559)
- 职业技术(21222)
- 基金
- 项目(108961)
- 研究(91729)
- 科学(85592)
- 基金(70242)
- 家(58891)
- 国家(58181)
- 教育(54987)
- 社会(50418)
- 科学基金(49609)
- 省(47368)
- 社会科(47193)
- 社会科学(47181)
- 编号(44185)
- 划(40788)
- 成果(38897)
- 课题(35250)
- 基金项目(34944)
- 年(30619)
- 资助(30515)
- 自然(30189)
- 自然科(29503)
- 自然科学(29498)
- 自然科学基金(28917)
- 重点(26628)
- 项目编号(26070)
- 规划(25741)
- 部(24863)
- 性(23835)
- 发(23771)
- 创(23066)
- 期刊
- 教育(69937)
- 济(65462)
- 经济(65462)
- 研究(61708)
- 中国(51116)
- 技术(26833)
- 学报(23484)
- 管理(23466)
- 财(23122)
- 职业(22259)
- 科学(20773)
- 农(20103)
- 大学(19643)
- 学学(16088)
- 技术教育(14724)
- 职业技术(14724)
- 职业技术教育(14724)
- 农业(13823)
- 图书(12436)
- 融(11988)
- 金融(11988)
- 坛(11887)
- 论坛(11887)
- 业经(10983)
- 财经(10504)
- 经济研究(9720)
- 发(9367)
- 经(9121)
- 书馆(8958)
- 图书馆(8958)
共检索到284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云飞 李云霞
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须明确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彰显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性、主体多元化、内涵层次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等特征。高职院校可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树立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理念,构建彰显区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小英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对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制约因素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义先 李一平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亟须大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以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结合当今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通过实例剖析了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践,如"1321"、"2+1"的学期模式、"SOVO"、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双证书教育、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分析了其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诚 牟信妮 郝晓秀
高职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天津职业大学印刷工程系通过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和指导,实现行业内优质资源整合;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发挥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实现全过程参与教学改革等实践途径,全面推进了"校会合作、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现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校会合作 校企合作 模式 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邦曜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发展,工学结合将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向荣
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浙江工贸职院发挥校企联合改制的独特优势,以项目课程开发和生产性实训结合为核心,探索和实施了"三三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生产性实训为抓手,推行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革,学做合一的学习模式改革及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并通过开展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的三证贯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四是运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 实训基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得到很好的解决,以提高质量和效益。本刊特约了几位专家,就高职教育的体系、定位、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思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同企业合作,学校为培养适合企业所需人才,会相应采取不同的组班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各有优势。为了不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实践,加大实践,规范实践,优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
校企协同 高职办学 高职学生 订单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工学结合 培养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台生 张大凯 夏安琼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市场,主动贴近企业,构建并完善了"学校育才、学生成才、企业用才"的"三才"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文件和质量评价制度,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同保
对比部分国家和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问题,形成实训基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符合一段时期的高职教育发展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理论基础 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