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8)
- 2023(13393)
- 2022(10874)
- 2021(10026)
- 2020(7971)
- 2019(18019)
- 2018(16969)
- 2017(30008)
- 2016(17553)
- 2015(19763)
- 2014(19529)
- 2013(17939)
- 2012(16474)
- 2011(14837)
- 2010(15129)
- 2009(13366)
- 2008(11933)
- 2007(10862)
- 2006(9701)
- 2005(8817)
- 学科
- 济(54243)
- 经济(54196)
- 管理(41381)
- 业(38168)
- 企(31566)
- 企业(31566)
- 中国(29210)
- 融(25809)
- 金融(25808)
- 银(23401)
- 银行(23369)
- 行(22688)
- 方法(22072)
- 教育(21508)
- 数学(19340)
- 数学方法(18999)
- 财(17623)
- 农(16504)
- 学(15087)
- 制(14919)
- 业经(14691)
- 理论(14485)
- 地方(14249)
- 农业(11644)
- 务(11602)
- 财务(11574)
- 财务管理(11547)
- 企业财务(11152)
- 中国金融(11113)
- 教学(10524)
- 机构
- 学院(225581)
- 大学(223570)
- 研究(83262)
- 济(78906)
- 经济(76768)
- 管理(73656)
- 中国(63104)
- 理学(62589)
- 理学院(61777)
- 管理学(60310)
- 管理学院(59929)
- 科学(51593)
- 京(49672)
- 所(42032)
- 财(39666)
- 中心(39482)
- 范(39012)
- 师范(38600)
- 农(38558)
- 研究所(38491)
- 江(36250)
- 教育(35945)
- 技术(33319)
- 业大(32642)
- 北京(32020)
- 师范大学(31631)
- 院(31286)
- 财经(31100)
- 农业(30267)
- 州(29320)
- 基金
- 项目(153361)
- 科学(121159)
- 研究(118702)
- 基金(105457)
- 家(93313)
- 国家(92397)
- 科学基金(77102)
- 社会(71117)
- 社会科(67210)
- 社会科学(67189)
- 省(63731)
- 教育(62452)
- 划(55639)
- 基金项目(54156)
- 编号(51310)
- 自然(47908)
- 自然科(46738)
- 自然科学(46724)
- 自然科学基金(45794)
- 成果(43710)
- 资助(42431)
- 课题(40189)
- 重点(38131)
- 发(35904)
- 部(34424)
- 年(33269)
- 创(32629)
- 项目编号(30865)
- 性(30801)
- 规划(30450)
- 期刊
- 济(83523)
- 经济(83523)
- 研究(74759)
- 教育(62120)
- 中国(58255)
- 学报(37729)
- 农(34439)
- 科学(32711)
- 融(32337)
- 金融(32337)
- 财(30399)
- 大学(29510)
- 学学(26379)
- 管理(25849)
- 技术(25007)
- 农业(23148)
- 职业(19550)
- 财经(15137)
- 经济研究(13564)
- 经(13087)
- 技术教育(12975)
- 职业技术(12975)
- 职业技术教育(12975)
- 业经(12867)
- 业(12418)
- 坛(12032)
- 论坛(12032)
- 版(10686)
- 问题(10162)
- 图书(9960)
共检索到35301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斌 胡昆
数据治理是提升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数据治理存在唯技术论倾向、价值缺失、动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角度阐释大数据思维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数据治理"内涵与特征;从数据治理目标、数据治理主体、数据源设计、数据使用类型层面揭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数据治理形态嬗变及其利弊;从目标设定、标准制定、平台搭建、团队组建、制度确立维度探寻最符合大数据时代特征与最契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现实需求的文化治理形态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质量评价 数据治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跨界性”、“双主体”、动态适应等特征。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需要产教融合的协同支撑,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再社会化本质,必须把握好院校制度与企业制度、技术价值与产业价值、创业与就业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工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强化“四大对接”,即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再社会化 四位对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昌荣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思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颇受关注。新时期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途径。由蒋新革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一书,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出发,讨论市场机制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从制度保证的角度解决对外开放的实施问题。本书选题新颖且有较强实践性,论述了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类型,对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校企文化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治理体系等改革内容加以探究,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及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荟 向茂冬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双循环”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以发展内需疏通国内经济循环堵点、以人才队伍培育国内循环动能、以协调集聚效应畅通国内循环,还能提升外循环质量,扩大外循环辐射范围。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双循环”发展对其提出创新驱动、协调内需、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开放共享等挑战,要求积极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构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给体系、与经济社会有机协调发展的关系,终身职业技术学习生态圈以及有利于产教融合开放共享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循环”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河 戴春桃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一个新概念、新命题,也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在这一政策贯彻实施中,亟待回答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分类和特征等基本问题。经初步探讨认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定义有政策性定义和学术性定义之分。政策性定义已经由政府文件做了规定。学术性定义是将商品生产经营与相关联的人才培养培训功能融为一体的企业。虽然两者文字表述有所不同,但是内涵是一致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一般分为办学型、教学参与型和融合产品生产经营型三种;按照是否试点划分,有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按照融合程度划分,有部分融合型和完全融合型企业;按照融合型企业隶属的产业领域划分,有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或传统产业、现代产业、新兴产业等类型。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商品生产经营服务和教育教学的双重功能,区别性特征是具有特定的教育性、规范性和动态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艳琦 丁丽娟 周钰爽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河南省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成果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校企双方在办学诉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提出河南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路径: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包,优化产教融合的宏观环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优化产教融合的中观环境;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产教融合的微观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昌送 张俊平
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看,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一种关注"应用价值"导向、多主体协同、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知识生产制度安排。在这一知识生产的制度设计下,以共同生产知识产品的产品型合作将取代以特定资源获取和依赖关系形成的资源型合作成为其主要合作模式,这需要产教融合各主体围绕应用价值知识生产能力提升的目标,从需求融合、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和文化融合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实践路径,致力于产教深度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建松 陈正江
产教融合是一种合目的性的行动,在高职院校中深化产教融合不仅需要载体,而且急需机制。学校发展系统是从整体上关照学校,文章从开放性、复杂性、统一性的特征出发,在探索实践中生成产教融合综合体、产教融合有机体和产教融合共生体,以期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发展系统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文晴 匡瑛
"众创"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丰富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并产生了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具有"以完整项目为载体,强调项目的创新性""以学生自学为主导,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以教师指导为辅助,强调指导的差异性"的特征。在未来基于"双创"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应改革"双创"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双创"合作、优化"双创"师资队伍,以及打造"双创"校园文化方面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效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丹中
文章从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概念入手,从基点、形态、本质三个角度对产教融合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概念的分析诠释了产教融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基点的分析说明了高职院校开门办学、融入地方发展的必然性,形态的分析梳理了业已形成的多元融合形态,本质的分析提示了产教融合所包含的机制、价值、从业、文化方面更深层的内容,以期引发对推动产教融合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更多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内涵 分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明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产业学院 治理模式 产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邓钧元
产教融合指的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当前,我国法律和政策对校企合作的规定并不完善,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并没有专门负责统筹的部门,对那些积极参与办学的企业也缺乏激励措施,以至于机制落后的职业教育被社会普遍认为是"差生教育"。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促进产教融合,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一是组织保障的创新;二是财政支持的创新;三是认证机制的创新。只有革新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职业教育落后的局面,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波 叶学文
普职教育融合符合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是解决我国教育现实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但是,目前社会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认同仍存在较大偏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沟通不足、纵向融合不畅等问题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加快转变"重普轻职"旧观念,以课程建设为纽带加强普职教育横向融合,以打通升学渠道为载体加强普职教育纵向融合。
关键词: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融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岚 岳芸竹 朱念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院校发展的必行路径,对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文化工作站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综合多主体协同创新平台、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为一体的重要媒介,能够稳固校企合作关系网、促进“产”与“教”良性互动、孵化目标技术技能人才。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校企合作关系单一、利益诉求不同、人才供需失衡等问题,建议以在地文化工作站为抓手,打造国际技术共享平台、建设校企多方共融联合体、建设产学结合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提供路径指引。
关键词:
在地文化工作站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