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3)
- 2023(10065)
- 2022(8237)
- 2021(7892)
- 2020(6164)
- 2019(14184)
- 2018(13594)
- 2017(24309)
- 2016(14503)
- 2015(16463)
- 2014(16567)
- 2013(15178)
- 2012(14108)
- 2011(12639)
- 2010(13438)
- 2009(11814)
- 2008(10723)
- 2007(9688)
- 2006(8972)
- 2005(8267)
- 学科
- 济(38398)
- 经济(38354)
- 管理(32959)
- 业(31109)
- 中国(26640)
- 融(25737)
- 金融(25737)
- 企(25279)
- 企业(25279)
- 银(23680)
- 银行(23671)
- 行(23008)
- 教育(21236)
- 财(15055)
- 农(13735)
- 理论(13707)
- 方法(13245)
- 制(12977)
- 数学(11666)
- 地方(11646)
- 数学方法(11365)
- 教学(11267)
- 中国金融(11162)
- 业经(10234)
- 学(9760)
- 务(9383)
- 财务(9357)
- 财务管理(9343)
- 农业(9258)
- 策(9183)
- 机构
- 学院(180861)
- 大学(175733)
- 研究(64506)
- 济(64431)
- 经济(62483)
- 管理(57077)
- 中国(50825)
- 理学(47475)
- 理学院(46845)
- 管理学(45752)
- 管理学院(45390)
- 京(38390)
- 科学(36501)
- 财(35171)
- 教育(33174)
- 范(33169)
- 师范(32888)
- 所(31671)
- 中心(31374)
- 江(31072)
- 技术(29248)
- 职业(28439)
- 研究所(28305)
- 师范大学(26513)
- 农(26454)
- 财经(26170)
- 州(25349)
- 北京(25322)
- 经(23703)
- 院(23342)
- 基金
- 项目(110672)
- 研究(93320)
- 科学(88188)
- 基金(73922)
- 家(62154)
- 国家(61401)
- 社会(53432)
- 教育(52600)
- 科学基金(52308)
- 社会科(50433)
- 社会科学(50425)
- 省(47572)
- 编号(42856)
- 划(40961)
- 成果(38043)
- 基金项目(36840)
- 课题(34585)
- 自然(31058)
- 资助(30765)
- 自然科(30309)
- 自然科学(30305)
- 年(29949)
- 自然科学基金(29737)
- 重点(27108)
- 发(26229)
- 性(25689)
- 部(25490)
- 规划(25409)
- 项目编号(25267)
- 创(24084)
- 期刊
- 济(72452)
- 经济(72452)
- 研究(66825)
- 教育(61699)
- 中国(51746)
- 融(34787)
- 金融(34787)
- 财(26923)
- 农(24812)
- 技术(23245)
- 学报(22903)
- 管理(21710)
- 科学(20520)
- 职业(20327)
- 大学(18973)
- 学学(16191)
- 农业(16068)
- 技术教育(13523)
- 职业技术(13523)
- 职业技术教育(13523)
- 财经(12828)
- 坛(11765)
- 论坛(11765)
- 经济研究(11532)
- 业经(11261)
- 经(11046)
- 发(8845)
- 问题(8488)
- 理论(8248)
- 业(8242)
共检索到301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书霞 冀涛
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实践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产教融合过程中对多主体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及实践偏离、行业协会及合作组织虚化、运行激励机制不完善及合作效率低下、利益和风险权责失衡等。偏差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政策目标群体的多元异质及其诉求多元化、行为固化及逆向自组织性,政策自身的不协调及功能超载,政策执行环境微观滞后及非正式制度的复杂作用,政策执行结构松散且服务意识欠缺,基层配套制度失调且执行资源匮乏。对此,文章提出了切实完善政府职能、健全行业协会效能、实现政策实施中的宏观与微观相衔接、重视政策的多层次设计及政策群的系统效用等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颖
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偏差,具体体现为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窄化为发展普惠性民办园,忽视公办园的主体地位;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片面理解为追求入园率和资源覆盖率,忽视入园机会的公平和学前教育质量。究其原因,政策文本的高模糊给地方政府较大的政策阐释空间,而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斗争、妥协以及强势利益团体之间的联盟无疑增加了政策执行背离公共利益的可能。针对上述问题,应确定普惠性学前教育以儿童利益为先,明确其核心属性,建立以公办园为主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合理规划布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确定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质量要求和保障机制。同时,还应健全政策的民主决议机制,强化政策问责评估机制...
关键词:
普惠性学前教育 政策执行 执行偏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树超 郭文富
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出明确要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出全面部署,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从中国高职教育20年的大发展来看,坚持产教融合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也是其实践探索取得的重要经验。深化产教融合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克服现存问题,进一步将产业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和发展需求融入专业教学,深入推进产业界、教育界的有机衔接,以保证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雅静 古翠凤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现依赖政策的有效执行。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本身有待完善、执行机构协同性有待加强、目标群体观念有待转变及外部环境薄弱,是影响相关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表面化、碎片化、形式化偏差的主要因素。完善产教融合政策的顶层设计、增强执行机构之间的协同性、提升目标群体的支持度、优化外部环境,不仅成为解决政策执行偏差的破解之道,也成为提升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力的关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思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颇受关注。新时期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途径。由蒋新革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一书,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出发,讨论市场机制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从制度保证的角度解决对外开放的实施问题。本书选题新颖且有较强实践性,论述了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类型,对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校企文化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治理体系等改革内容加以探究,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及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亚峰
基于对1985年至2019年政策文本的分析,可将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政策实践样态演进历程划分为以校办企业与校企联合办学为纽带的初步探索期、以工学结合为抓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调整期、以各类项目为依托的产教融合全方位深化期、以各层次产教融合政策为基石的政策体系建设期。对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国外产教融合政策实践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产教融合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益启示。为消解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时效性欠佳、针对性不高、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在政策制定环节,应多方借鉴,科学制定;在政策执行环节,应高效执行,全面贯彻;在政策评估环节,应定期监测,有效评估;在政策修订环节,应及时反馈,适时修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柳青
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总结了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经验与成效,为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探索 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杰 周桂瑾 徐安林 王振华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方面存在的政策困境以及合作能力不强、合作层次不高等现实问题。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企业参与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等方面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思路,并着重分析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探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和路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混合所有制 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针对省属高校地方政府协调难、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难、产学研协同育人难三大问题,常州科教城建设了融"高教园区、科技园区、孵化园区"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三大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首创高职教育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互融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高职教育发展常州模式。
关键词:
政府主导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林山
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强化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主体作用的重大举措,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整体制度安排。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出发,基于"场域—惯习—资本"框架,发现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存在产教融合场域不完善、行动者惯习消极、文化资本不对接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调整场域结构和树立内部游戏新规则以形成新场域,培养行动者职业思维、培育职业观念转变认知以养成积极惯习,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地位以推动资本对接等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型企业 实践理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娟 王坤
产教融合是一种开放跨界的教育运行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依赖于政策的有力执行。通过分析不同政策主体对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情况发现,政策执行不力主要是因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价值诉求冲突、政策执行目标不一致、部际关系碎片化等。因此,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运用协调与整合的治理路径,通过构建多元主体跨界协同治理网络,健全产教融合信任、长效的政策运行机制,开发多种开放式、预测性的政策协调工具,增强产教融合产业体系和教育体系的整体性设计,实现产教融合政策执行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政策执行 碎片化 整体性治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门超 周旺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质是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多维链接而实现深度融合,以知识势差机理、资源集成机理为基础,提出了技术研发合作模式、实体共建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三种产教融合表征形式。基于此,文章从战略导向、路径选择、结构链接、保障条件等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症结,从而提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推进策略,包括以育人为核心,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区域性产业发展;以稳固为原则,拓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以链接为抓手,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要素对接;以机制为突破,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机理 模式 症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忠义 郭广军 周凌博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昌荣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牛士华 陈福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进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成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项目工程实施以及创新载体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