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0)
2023(15315)
2022(12505)
2021(11948)
2020(9609)
2019(22186)
2018(21658)
2017(40602)
2016(22178)
2015(25244)
2014(25098)
2013(23462)
2012(20840)
2011(18785)
2010(18920)
2009(16662)
2008(14702)
2007(12650)
2006(10766)
2005(9237)
作者
(55811)
(46370)
(45857)
(44054)
(29202)
(22037)
(21085)
(17846)
(17841)
(16254)
(15847)
(15490)
(14652)
(14362)
(14191)
(13983)
(13745)
(13675)
(13380)
(13135)
(11472)
(11221)
(11090)
(10702)
(10479)
(10472)
(10276)
(10097)
(9194)
(9105)
学科
(78733)
经济(78670)
管理(59131)
(56787)
(47592)
企业(47592)
方法(39197)
数学(35026)
数学方法(34312)
中国(31547)
(26484)
金融(26481)
(24256)
银行(24248)
(23410)
(21958)
教育(21871)
(21113)
业经(19255)
理论(19153)
地方(16447)
(16344)
技术(15721)
(15210)
农业(15101)
(14199)
财务(14140)
财务管理(14111)
(13494)
贸易(13482)
机构
学院(290322)
大学(286228)
(110887)
管理(110807)
经济(108389)
理学(96802)
理学院(95827)
管理学(93802)
管理学院(93265)
研究(89657)
中国(68245)
(59196)
科学(51649)
(50893)
(45309)
师范(44956)
中心(44299)
(42163)
财经(41653)
(41026)
业大(38158)
(38102)
(38066)
技术(37567)
研究所(37550)
教育(37303)
北京(36841)
师范大学(36568)
经济学(34923)
(34548)
基金
项目(201266)
科学(162344)
研究(157238)
基金(144099)
(123329)
国家(122180)
科学基金(107118)
社会(98752)
社会科(93691)
社会科学(93670)
(81461)
教育(81318)
基金项目(75351)
(69286)
编号(67637)
自然(66734)
自然科(65312)
自然科学(65299)
自然科学基金(64092)
资助(58110)
成果(54698)
课题(48569)
重点(46699)
(46042)
(44798)
(44027)
项目编号(41354)
教育部(41211)
创新(40761)
(40591)
期刊
(109429)
经济(109429)
研究(87741)
教育(65435)
中国(61027)
管理(39837)
(39037)
学报(36652)
科学(35576)
(34952)
金融(34952)
技术(34415)
(34101)
大学(30895)
学学(27788)
农业(23305)
职业(20923)
财经(20016)
业经(19135)
经济研究(18357)
(17296)
技术教育(13928)
职业技术(13928)
职业技术教育(13928)
统计(13889)
(13846)
论坛(13846)
问题(13646)
技术经济(13373)
(13174)
共检索到418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昌送  张俊平  
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看,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一种关注"应用价值"导向、多主体协同、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知识生产制度安排。在这一知识生产的制度设计下,以共同生产知识产品的产品型合作将取代以特定资源获取和依赖关系形成的资源型合作成为其主要合作模式,这需要产教融合各主体围绕应用价值知识生产能力提升的目标,从需求融合、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和文化融合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实践路径,致力于产教深度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明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鹏燕  
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模式,知识生产由模式I向模式II和模式III转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跨界性、融合性和创新性,产教融合也由产教分离向共同体建构转变,实现异质主体的跨界融合;由职业知识向技术知识转变,实现技术知识的创新应用;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变,实现育人标准的多维协同。产教融合应当继续沿着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发展方向,构建产教共同体的知识生产网络、问题导向的创新发展体系、协同育人的质量评价标准,更好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向帅  
对我国高职院校而言,产教融合困境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构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实践层面找到真正有力的抓手。为此,可以探索将PPP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中,其主要优势包括: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利益共享机制;降低校企合作成本,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深度合作机制。在这一改革过程中,PPP模式应用的关键则在于实现内涵、技术、制度三个维度的系统创新,即激活改革存量资源,丰富公私合作形式;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加强合作平台建设;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完善教育产权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聂强  聂蕊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既是对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理性顺应,也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伴随“园区经济”的迅猛增长,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匹配的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更加精准的产教融合模式选择,并衍生出了“融合园载体”模式、“职教园载体”模式和“产业园载体”模式。然而,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园区模式”实践情况进行审视后发现,组织层面缺乏专门机构推进、制度层面缺乏制度落地支撑、动力层面缺乏长效动力机制等问题横亘于“园区模式”落实的道路上。未来,可从搭建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形成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组建稳定可靠的工作团队、商定切实可行的融合任务、建立多样适切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园区模式”的全面深入落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昌荣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思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颇受关注。新时期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途径。由蒋新革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一书,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出发,讨论市场机制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从制度保证的角度解决对外开放的实施问题。本书选题新颖且有较强实践性,论述了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类型,对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校企文化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治理体系等改革内容加以探究,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及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炎炎  池春阳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遵循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的趋势特征,新时代产教融合由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拓展至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产教融合标杆行业、产教融合领先企业等多维度、全方位融合。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应以需求场景为出发点延伸合作空间,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落脚点优化合作模式,努力探索“共生参与、共享互动”的实施路径,最终形成高职院校自我激发空间与利益共生空间协同发展并促进资源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空间转化的良性互动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晓敏  葛丹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创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加强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从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创业实训、师资队伍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深化产教融合,以期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高层次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晓瑜  张君兰  
产教融合的实体化运行已经成为实践层面职业院校普遍采取的行动,这些实体按照产权归属、形成方式、合作状态等维度,可以分为三类:松散实体、名义实体和独立法人实体。基于知识论的视角来看,实体化的本质就是学校和企业跨越彼此的"知识边界",三类实体分别反映了学校和企业跨越"知识边界"的三条路径,即基于公共知识检索和存储的"语法路径"、基于调和意义差异的"语义路径"、基于知识共创的"实用路径"。学校应根据"技术知识创新的需求度"和"知识基础的共享度"两个要素,选择合适的产教融合实体化模式。同时应对不同类型的产教融合实体实施绩效分类评价,政府和学校应勇于创新实体化的保障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艳琦   丁丽娟   周钰爽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河南省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成果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校企双方在办学诉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提出河南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路径: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包,优化产教融合的宏观环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优化产教融合的中观环境;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产教融合的微观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跨界性”、“双主体”、动态适应等特征。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需要产教融合的协同支撑,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再社会化本质,必须把握好院校制度与企业制度、技术价值与产业价值、创业与就业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工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强化“四大对接”,即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针对省属高校地方政府协调难、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难、产学研协同育人难三大问题,常州科教城建设了融"高教园区、科技园区、孵化园区"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三大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首创高职教育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互融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高职教育发展常州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家枢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实现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校企深度融合,必须走体制创新之路——引入企业资源,发展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辉  杨菲  顾伟国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历史演变是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内涵的转变。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性优势明显,为产教融合创造了优越的产业条件。文章基于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产业园区、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多主体精准对接、系统融合的模式,探索多方主体共责、共融、共建、共研、共创、共利、共评的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