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1)
2023(6005)
2022(4933)
2021(5002)
2020(3867)
2019(8943)
2018(8715)
2017(14433)
2016(9313)
2015(11053)
2014(11400)
2013(9965)
2012(9306)
2011(8293)
2010(8575)
2009(7139)
2008(7017)
2007(6466)
2006(5649)
2005(5124)
作者
(22136)
(18420)
(18203)
(17798)
(11721)
(8833)
(8586)
(7360)
(7130)
(6857)
(6417)
(6003)
(5943)
(5847)
(5779)
(5740)
(5733)
(5572)
(5520)
(5307)
(4960)
(4525)
(4487)
(4473)
(4360)
(4216)
(4103)
(3940)
(3783)
(3764)
学科
(20945)
经济(20913)
管理(20859)
教育(20430)
(17242)
(14921)
企业(14921)
中国(14580)
理论(11949)
教学(11196)
方法(8063)
(7649)
技术(7347)
(6766)
(6686)
学法(6494)
教学法(6494)
数学(6134)
数学方法(5921)
学理(5688)
学理论(5688)
业经(5428)
学校(5253)
(5233)
(5042)
研究(4700)
发展(4689)
(4563)
高等(4416)
(4278)
机构
学院(118245)
大学(115622)
研究(40279)
管理(34770)
(34028)
经济(32833)
教育(31176)
理学(29454)
理学院(28989)
管理学(28169)
管理学院(27933)
(27027)
师范(26887)
(26549)
职业(24735)
技术(23757)
中国(23751)
科学(23552)
师范大学(21974)
(20272)
(19471)
中心(17904)
(17602)
职业技术(17528)
研究所(17468)
北京(17365)
技术学院(16641)
(16292)
(14551)
(13961)
基金
项目(72211)
研究(64926)
科学(58437)
基金(46061)
教育(41546)
(38358)
国家(37810)
社会(35963)
社会科(33573)
社会科学(33567)
科学基金(32124)
(31760)
编号(31630)
(28327)
成果(28228)
课题(26270)
(23457)
基金项目(23409)
规划(19214)
重点(18452)
项目编号(18432)
自然(18257)
资助(18115)
自然科(17887)
自然科学(17884)
(17740)
(17696)
自然科学基金(17544)
(16764)
(16650)
期刊
教育(59891)
研究(44183)
(39627)
经济(39627)
中国(37989)
职业(19654)
技术(19077)
学报(15180)
(14014)
科学(13621)
大学(13226)
管理(13164)
技术教育(13103)
职业技术(13103)
职业技术教育(13103)
(12670)
学学(10552)
(9768)
论坛(9768)
农业(8793)
(7212)
金融(7212)
财经(7134)
(6920)
高等(6750)
职教(6686)
成人(6477)
成人教育(6477)
(6353)
业经(6242)
共检索到188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裴云  
高技能人才来源于紧迫的产业市场需求。对高技能人才的认知存在政策、语义学、历史、国际比较四个角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若干启示:高技能人才究竟属于技术型还是技能型?技能是个宽广的概念;从技能逻辑出发的高技能人才锻造;高技能人才与高职教育并非一一对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琳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要求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院校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改革,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冬萍  
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的财富,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失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历史赋予了高职教育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之重任,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使高职教育更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龙  陈鹏  
时代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内涵与成长规律发生了现代流变。内涵方面,"内在驱动性"的不断彰显,规律方面,长期性、跨界性以及系统性的互动变化致使高职教育唯一培养主体的地位不断受到动摇。因此需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出系统变革,除了将人才培养链条后延,提升职后培训的地位外,高技能人才内涵中的"内在驱动性"也呼唤着人才培养链条的前伸以及基础教育的介入。统整在系统性成长规律之下的长期性与跨界性规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体现了高技能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同教育层次和类型的重要支持作用,为基础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赋予了可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乐天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聊城,这里曾是古运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液,江北一都会"。因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湖一体,又被称作"江北水城"。这里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深厚,曾孕育了孙膑、武训、傅斯年、季羡林、孔繁森等无数贤良志士。2000年,聊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聊城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决策,合并三校一所,成立聊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晓峥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高技能人才短缺及其原因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盐城市高职教育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红委  
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资源总体配置水平和质量不高,人才培养与开发工作滞后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迫切要求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与开发环境,急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加快步伐和拓宽途径,努力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和保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鲁武霞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2期中撰文,探讨了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共同特点,阐述了我国高技能人才接受终身教育的理性诉求,分析了高职教育制约高技能人才终身教育进程的因素,并从理念、制度、改革三个层面提出推进高技能人才终身教育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慧  韩忠培  陈瑶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水平的"利器"。文章基于校企合作视角,因地制宜地从构建产学研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以及共享机制四方面入手,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贞姬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成人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但是,它在招收高素质学员、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也出现瓶颈。高技能人才在日益彰显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急需一种有效途径来提升其理论水平和观念层次。因此,要将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衔接起来,使双方实现互补、共赢,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文章首先探究了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衔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有利因素,进而从考量维度、基本原则等方面,探究了建立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衔接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建武  
半工半读是当代一种重要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实行工学交替、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半工半读的发展历史、职教思想、教学方法、就业教育及其实施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叶蓓  
本文探索中国各城市吸引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制度安排。本文的理论分析认为,人口流入城市的行为以家庭为基本决策单元,同时取决于货币化经济收益和非货币化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父母对城市公共教育扩张和子女接受公共教育机会的考虑是流动人口,尤其是高技能人口迁入城市的关键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十二年免费教育政策对各地区人才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也有助于改善政策实施地的劳动力技能结构。同时,城市教育政策改革对人口迁移决策的影响效应随人群受益程度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随迁子女、学龄随迁子女数量越多,效应越强;因学龄随迁子女年龄差异而导致的当下、预期未来获益程度越强,效应越强。本项研究可为各地区制定吸引人才的有效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晶晶  沈敏敏  
从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视角探索高技能人才开发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提出构建一个学习者终身参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合作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更为开放的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锋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人才的成才环境有待改善,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来培养技能型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运作模式尚待健全。为此,建议探索适应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的社会环境,健全和完善职工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与中、低级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成长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的主要失误在于,长期以来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重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框架为,清晰界定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不同培养主体的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