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0)
- 2023(3768)
- 2022(3101)
- 2021(3281)
- 2020(2435)
- 2019(5873)
- 2018(5637)
- 2017(8329)
- 2016(6386)
- 2015(7648)
- 2014(8326)
- 2013(6919)
- 2012(6274)
- 2011(5697)
- 2010(6012)
- 2009(4602)
- 2008(4276)
- 2007(3933)
- 2006(3481)
- 2005(3157)
- 学科
- 教育(19905)
- 济(11843)
- 经济(11840)
- 中国(10673)
- 教学(9772)
- 理论(9184)
- 管理(8683)
- 业(5910)
- 学法(5751)
- 教学法(5751)
- 方法(5322)
- 学理(5087)
- 学理论(5087)
- 企(4940)
- 企业(4940)
- 学(4940)
- 学校(4825)
- 数学(4762)
- 数学方法(4610)
- 发(4317)
- 技术(4294)
- 高等(4268)
- 研究(4042)
- 思想(3962)
- 政治(3858)
- 发展(3819)
- 展(3696)
- 思想政治(3685)
- 政治教育(3685)
- 治教(3685)
- 机构
- 学院(74961)
- 大学(71599)
- 教育(29248)
- 研究(26975)
- 范(22337)
- 师范(22266)
- 职业(22215)
- 技术(19832)
- 管理(19022)
- 师范大学(18306)
- 京(17479)
- 科学(16283)
- 理学(15900)
- 职业技术(15887)
- 济(15707)
- 理学院(15591)
- 管理学(15060)
- 管理学院(14906)
- 经济(14887)
- 技术学院(14605)
- 江(13747)
- 所(13174)
- 研究所(12118)
- 中国(12063)
- 北京(11895)
- 教育学(11238)
- 中心(10875)
- 州(10808)
- 院(10115)
- 业大(8744)
- 基金
- 项目(46299)
- 研究(45436)
- 科学(37032)
- 教育(32959)
- 基金(25243)
- 编号(24091)
- 省(23280)
- 社会(22369)
- 课题(21868)
- 成果(21508)
- 划(20887)
- 社会科(20698)
- 社会科学(20691)
- 家(20506)
- 国家(20102)
- 年(19423)
- 科学基金(16381)
- 规划(15111)
- 度(13483)
- 项目编号(13162)
- 重点(12884)
- 性(12333)
- 研究成果(12274)
- 基金项目(12261)
- 年度(12118)
- 发(11653)
- 部(11593)
- 阶(10874)
- 段(10847)
- 阶段(10810)
共检索到118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玲 吴南中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语境下,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对高职专业评价的引导也受到关注。对高职专业评价的引导,需抓住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核心标识,从调配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率、促进专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呼应法治精神的价值意蕴中,找准专业与社会、专业与学校以及专业与人才成长的关系,从时间、空间、价值三个维度提炼观测点和评价标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要关注维度的综合性、系统的变化性和信息的反馈性,促使专业评价的引导机制在专业发展和服务学校发展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评价 专业引导 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南中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教育逐渐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语境中,专业评价引导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实现专业评价引导的价值与机制,需要以实践理性的精神,以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过程理性为基本形式,以建立科学指标、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专业评价与学习促进的互动等为逻辑支撑。同时,还需要学校治理生态、行政推力和大数据技术的协同配合,多方位提供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琦
我国高职教育在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存在着一些争议,有必要从探究高职教育发展的逻辑入手,归纳与分析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社会人与职业人、人文与技术、教育与培训、学校与企业、多样化与模式化等悖论,进而更好地理解高职教育发展的使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发展 哲学思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云涛
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内涵是对高职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对高职发展道路的充分信任。从根源上讲,这种文化自信的产生有其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比较逻辑,并呈现出实践性、自足性、兼容性和创新性的特质。挖掘文化自信的逻辑,保持文化自信的特质必将引领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文化自信 产生逻辑 文化特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张宝臣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国家做出高职教育扩招的重大决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育扩招受到政府逻辑、学校逻辑、企业逻辑和家庭逻辑四种制度逻辑的共同作用。在多重制度逻辑的博弈中,各个行为主体出于保护既得利益或获取更多利益的需求,容易出现高职教育扩招的"共谋行为",进而导致高职教育质量陷阱,加剧结构性失业的风险,理应规避。针对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实施高职教育扩招的建议包括主体观念变革、教育制度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关注质量保障。
关键词:
扩招 多重制度逻辑 高职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闯 施星君 杨晓珍 吕信恩 毛海舟
新时代推动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利益相关、需求相向、要素相通、文化相融,融合发展具有客观优势,但在价值诉求,资源配置,动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博弈点或薄弱点。建构高职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一要在理念层面探寻利益结合点和思想共识,二要促进人才、技术、资金、文化等关键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三要遵循互动、合作、协同、融通四阶递进的演进规律,四要在行动领域实现共建共享。推动两者高质量融合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教育端”和“产业端”有机耦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需高职院校的适应性求变和主动服务,以及民营企业的战略眼光和担当作为。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民营经济 融合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令人非常欣喜的是,张健先生的又一力作《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终于杀青。这一力作的关键词,或者说是核心概念,就在于"整合"二字。高等职业教育的整合源于何方?整合又如何进行?这大概是读者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我以为,"整合"二字的逻辑起点,在于作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深刻把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也必然遵循职业教育这一"跨界"的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军 杨洋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建设,重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基于"双高"建设的视角,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旨向,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为依归。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保障机制不健全、目标功利化与标准模糊、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标准;推动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专业素养。
关键词:
“双高”建设 高职教师 专业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新民 杨文涛
专业群组群逻辑包括外部逻辑和内部逻辑,外部逻辑建立起专业群和产业的对应关系,主要是职业联系;内部逻辑建立起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知识联系,人们平常所说的组群逻辑一般是指外部逻辑。外部逻辑主要有产业链组群逻辑、学科基础组群逻辑和技术基础组群逻辑,外部逻辑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专业群组建。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既不是外部逻辑也不是内部逻辑,而是连接专业群和产业的桥梁。作为专业群的内部逻辑,主要包括核心专业的作用、职业岗位群的分配、课程体系和平台课程、共享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
关键词:
组群逻辑 外部逻辑 内部逻辑 职业岗位群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梦卿 余静
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具有多重维度与内在规律,依循专业逻辑、产业逻辑、资源逻辑等专业群建构的三维逻辑,有利于廓清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与实践向度。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将专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基础思路,以专业间的动态调整强化组群活力;将产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根本遵循,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将资源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内在机理,以统筹资源布局发挥集聚优势。通过厘清专业、产业、资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有效协调内外关系,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亚峰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微观层面专业群生成过程的知识论分析是探究专业群建设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知识论和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面向的知识类型是内涵丰富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教育价值的彰显需要职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高职专业群的组建需要以职业教育面向的技术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编码与组合。结合现有研究和对高职专业群组建实践案例的调研发现,专业群个体的生成须经过技术知识静态加工和技术知识动态编组。在技术知识的静态加工过程中,将实现技术知识从知识—教材—课程的知识形态变迁;在技术知识的动态编组过程中,将实现知识载体从课程—专业—专业群的转化,最终形成不同的专业群体系。职业教育所面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专业群体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群 生成 知识逻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家乐 朱德全
科教融汇是推动高职教育抓住时代先机、获得战略主动、实现质态跃迁的关键举措。科教融汇从理念走向具象必须以课程作为中转站,而课程发挥其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调和科技与教育融汇过程中产生的多元冲突,综合表现为一种“课程秩序”。这些冲突的调和,要求高职教育科教融汇课程在价值秩序上能够形成“求用→求真→求善”的价值位阶、在结构秩序上构建“横向跨界-纵向自生”的结构体系、在主体秩序上确立“行政-市场-专业”的最佳生态位、在制度秩序上织就“历时连续-共时联通”的制度网络、在评价秩序上塑造“主体协同-方式互补”的评价格局。这五大秩序的生成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从无形到有形再到无形、从自发到计划再到自发的过程,其又依赖于高职教育科教融汇课程组织、制度、资源、实践等方面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科教融汇 课程秩序 具象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敏骞
省域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是20世纪90年代高教体制改革遗留的产物,存在政出多门、职能重叠、统筹乏力等弊端,被诟病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要求管理体制贴近行业企业,进行地方化改革。省域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应进行重塑,坚持有“破”有“立”。重塑的策略是:在纵向政府层级安排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省级政府为主、地市政府为辅”的原则,借鉴德国各联邦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做法,提升省级治理能力;在横向部门职能安排上,以资源依赖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导,建构兼容单一部门模式和多部门模式共同优点的治理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杨勇 郭辰玥
职教本科专业建设需要遵循知识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诸多研究表明,职教本科的知识类型不同于普通教育,来源于工作实践,但将知识类型指导与应用于具体职教本科专业的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社会对职教本科的需求,体现在学生对升本的渴望,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和职教学生对教育公平的诉求上。依据知识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在职教本科专业建设中,需要以需求为导向,坚持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产教融合,职教课程间的衔接,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处理好不同利益主体和两类逻辑的关系,利用好企业资源。
关键词:
职教本科 知识逻辑 社会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亚南 吴南中
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当前高职教师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构建普通本科学校、高职院校和企业一体化培养的空间是解决当前高职教师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重要举措。第三空间所体现出的流动性与融合性为高职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但第三空间的可执行性需借助场域客体、实践主体与活动载体来实现,如此可以有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实践第三空间的运行。在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实践第三空间的过程中,要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促进培养目标的协同;要建立多样化的交流学习平台,并且利用第三空间的跨界性,促进校企双向流动及知识的创新和迁移;要强化合作制度保障,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活动落到实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