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2)
- 2023(11586)
- 2022(10128)
- 2021(9888)
- 2020(8059)
- 2019(19027)
- 2018(18981)
- 2017(35571)
- 2016(20506)
- 2015(23447)
- 2014(24052)
- 2013(22930)
- 2012(20904)
- 2011(18839)
- 2010(18871)
- 2009(16511)
- 2008(15854)
- 2007(14065)
- 2006(12313)
- 2005(10773)
- 学科
- 济(72207)
- 经济(72125)
- 管理(53083)
- 业(50230)
- 企(41274)
- 企业(41274)
- 方法(35662)
- 数学(31030)
- 数学方法(30693)
- 中国(25312)
- 教育(23044)
- 农(19544)
- 学(17778)
- 理论(17277)
- 财(17146)
- 业经(15332)
- 地方(14102)
- 技术(13407)
- 农业(13106)
- 贸(12854)
- 贸易(12846)
- 易(12387)
- 制(12158)
- 和(11643)
- 教学(11330)
- 务(10961)
- 财务(10901)
- 财务管理(10885)
- 环境(10715)
- 企业财务(10343)
- 机构
- 大学(280809)
- 学院(280397)
- 管理(107978)
- 济(102111)
- 经济(99545)
- 理学(93921)
- 研究(92985)
- 理学院(92797)
- 管理学(91101)
- 管理学院(90587)
- 中国(63056)
- 京(61492)
- 科学(56894)
- 所(46243)
- 财(46102)
- 范(45813)
- 师范(45529)
- 研究所(42192)
- 江(41109)
- 中心(40632)
- 北京(39725)
- 业大(39376)
- 农(39332)
- 财经(37892)
- 教育(37867)
- 师范大学(37346)
- 技术(36485)
- 经(34563)
- 州(33780)
- 院(33639)
- 基金
- 项目(189889)
- 科学(150732)
- 研究(147101)
- 基金(134121)
- 家(115112)
- 国家(114000)
- 科学基金(98013)
- 社会(88258)
- 社会科(83223)
- 社会科学(83201)
- 教育(75829)
- 省(75802)
- 基金项目(71417)
- 划(65411)
- 编号(63912)
- 自然(63451)
- 自然科(61979)
- 自然科学(61965)
- 自然科学基金(60844)
- 资助(55488)
- 成果(53101)
- 课题(46654)
- 部(43518)
- 重点(43337)
- 发(40618)
- 创(39691)
- 项目编号(38846)
- 年(38443)
- 教育部(38214)
- 规划(37051)
- 期刊
- 济(109453)
- 经济(109453)
- 研究(89044)
- 教育(65249)
- 中国(60708)
- 学报(40813)
- 管理(38381)
- 科学(38271)
- 农(34600)
- 财(33206)
- 大学(31911)
- 技术(30456)
- 学学(28558)
- 农业(24511)
- 融(20988)
- 金融(20988)
- 职业(19359)
- 财经(18581)
- 业经(17680)
- 经济研究(16763)
- 经(15759)
- 图书(15096)
- 理论(14131)
- 问题(13927)
- 坛(13882)
- 论坛(13882)
- 实践(13055)
- 践(13055)
- 技术教育(12782)
- 职业技术(12782)
共检索到409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保荣
文章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入手,分析了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积极作用,梳理了我国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职教育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厘清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高职教育三方关系;建立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正向互动关系;建立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匹配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丹丹 李剑富 李东娅
教育的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劳动力市场作为人才需求方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重要影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江西省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与高职教育人才供给适切性不佳,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不匹配,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不足,高职教师队伍不够合理,技能人才建设总量不足等方面。应该着重建立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动态衔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完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
江西省 高职院校 劳动力市场 适切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秀华
教育是多层次递进式的,经过多次甄别筛选,将劳动力纳入高低不同的生产力群体;教育也是多方向发散式的,当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之后,会接受不同类型的专业教育,掌握不同的生产技能。这样,教育甄别筛选出高生产力者,并使其具有不同的生产技能,确定了劳动者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以及在求职序列中的排位,决定了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最初定位点,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初步配置。本文在研究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对劳动力的甄别配置模型,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甄别配置功能的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教育信号 甄别 配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江 闫淑敏 朱黎黎 邹昀瑾
将机器视作与人工并肩协作互动的新型劳动力形态,以1999-2020年期间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探究了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结果发现:(1)劳动力与工业机器人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呈现一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其同步双向互动效应现阶段仍较弱,且第二产业劳动力、三大产业总体劳动力均与工业机器人呈现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人工对工业机器人的影响强于机器对劳动力的反向影响,表明现阶段机器对劳动力的依赖和互动作用力要强于人工对工业机器人的反作用力,且人工对工业机器人主要呈现为补偿或创造效应,而机器对劳动力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3)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的影响要先发于劳动力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这两种效应较长期来看均体现为正向影响且呈人机混合劳动力协作共生、同步增长态势;(4)短期内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人员总数的影响要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且工业机器人应用短期内综合受到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共同影响,而长期来看其主要受到第二产业劳动力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立君 郑艳
国内外理论界对劳动力流动和产业组织变化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是沿单一线路推进——要么主要研究劳动力流动问题、要么主要研究产业组织变化问题,而很少有学者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汽车产业为分析对象,运用实证方法对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组织变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效应,提炼、归纳出了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新结论。论文最后从新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欠优化、劳动力配置不合理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组织 产业结构 劳动力流动 汽车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杰飞
既有研究仅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单向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长期因果关系;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产生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较强,而农民增收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促进作用较弱。由此得出启示:应进一步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民增收 VAR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苏 李东 曾庆宝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因素及其边际效应。模型探索出了专业、母亲的学历等11个因素影响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关系。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劳动力市场 匹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径舟 吴亚东
职业教育为个体提供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它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注和研究,深入地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5年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就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实证研究。论文首先运用国际上通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验证方法探讨中国职业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其次,通过代际继承性指数和代际流动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职业、行业和收入代际流动的状况及其所呈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第三,运用通径分析技术、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探讨教育在促进代际流动及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慧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竞争程度 ,既影响到接受教育消费者寻找工作的难易与满意程度及可能获得的收入水平 ,又影响到潜在的接受教育消费者与尚未完成教育消费者对未来教育消费的决策。本文在分析我国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 ,发展教育消费的对策建议 :( 1)培育市场机制 ,加强市场在配置劳动力中的作用 ;( 2 )打破所有制、地区和城乡界限 ,真正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 3 )将发育劳动力市场与发展教育消费相互配合 ,理顺劳动力参与率 ,均衡劳动力市场供求
关键词:
教育消费 劳动力市场 收入 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若凡 刘晓保
一、上海劳动力就业转移的趋势 18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第二次现代化则是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全旺 周志刚
从历史经度与现实纬度两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中国职业教育必须直面劳动力市场发展现实,适当控制规模,稳步提升质量;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课程开发以行业企业为主体;教育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相吻合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丽
随着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受到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劳动年龄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就业形态呈现多样性灵活性等。为了应对上述变化,必须协调好高等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问题。从供给侧而言,高等教育主要承担劳动力的培养任务,高等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事关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
关键词:
劳动力 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贺尊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交互关系变得日益复杂,极大地激发了各国学者对教育的生产功能与信息功能的研究兴趣。研究表明,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交互作用所显露出来的不平衡和失调,短期内难以通过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来消除。教育是作为一种必须顺应增长过程的框架,而不是作为一种对于经济过程不可缺少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此,政府在制定教育与经济的发展规划时,应使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协调,以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秀丽 张志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关系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反向作用机制调整至均衡;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响应程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跨国流动 长期均衡 误差修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