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1)
- 2023(5225)
- 2022(4052)
- 2021(4148)
- 2020(2865)
- 2019(6568)
- 2018(6246)
- 2017(9459)
- 2016(6728)
- 2015(7790)
- 2014(8172)
- 2013(6802)
- 2012(6204)
- 2011(5638)
- 2010(5903)
- 2009(4588)
- 2008(4255)
- 2007(4065)
- 2006(3612)
- 2005(3268)
- 学科
- 教育(19825)
- 中国(11806)
- 济(11106)
- 经济(11102)
- 管理(10492)
- 教学(8517)
- 理论(8287)
- 业(7486)
- 农(5966)
- 企(5620)
- 企业(5620)
- 发(5151)
- 学校(4852)
- 学法(4779)
- 教学法(4779)
- 发展(4756)
- 学(4673)
- 展(4634)
- 技术(4392)
- 业经(4308)
- 学理(4256)
- 学理论(4256)
- 高等(4228)
- 思想(4120)
- 政治(4037)
- 农业(3954)
- 思想政治(3833)
- 政治教育(3833)
- 治教(3833)
- 德育(3791)
- 机构
- 学院(78789)
- 大学(74076)
- 研究(29397)
- 教育(28738)
- 职业(22322)
- 范(21980)
- 师范(21896)
- 技术(19875)
- 管理(18790)
- 济(17947)
- 师范大学(17909)
- 京(17633)
- 经济(17045)
- 科学(16955)
- 职业技术(15918)
- 理学(15465)
- 理学院(15181)
- 管理学(14700)
- 技术学院(14640)
- 管理学院(14541)
- 江(14519)
- 中国(14288)
- 所(14239)
- 研究所(12946)
- 北京(12070)
- 中心(11982)
- 州(11673)
- 教育学(11056)
- 院(10996)
- 农(9748)
- 基金
- 项目(48074)
- 研究(47598)
- 科学(38791)
- 教育(32526)
- 基金(27414)
- 编号(24968)
- 社会(24775)
- 省(23023)
- 社会科(22974)
- 社会科学(22970)
- 家(22880)
- 国家(22447)
- 成果(22425)
- 课题(22144)
- 划(21270)
- 年(19946)
- 科学基金(17877)
- 规划(15343)
- 度(14176)
- 项目编号(13856)
- 性(13398)
- 重点(13354)
- 基金项目(13089)
- 发(12890)
- 年度(12496)
- 研究成果(12470)
- 部(11867)
- 阶(11814)
- 段(11767)
- 阶段(11740)
共检索到128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令人非常欣喜的是,张健先生的又一力作《高等职业教育整合论》终于杀青。这一力作的关键词,或者说是核心概念,就在于"整合"二字。高等职业教育的整合源于何方?整合又如何进行?这大概是读者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我以为,"整合"二字的逻辑起点,在于作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深刻把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也必然遵循职业教育这一"跨界"的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燕 王傲冰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职业人力资本的职业角色、职业结构及能力素质面临着被调整和重构的挑战。如何培养出适应现代智能经济体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新命题。基于此",一体三面"人才培养逻辑框架,根据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新场域和新需求,从职业性、社会性和个性化三个维度重塑职业人力资本的知识边界、能力体系及个体素质,以提升其职业胜任力、幸福感及创新创造能力,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
一体三面 高职教育 人工智能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孟
在当代生产劳动发展中,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发展迅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适应当代数字劳动呈现的价值多元、形态多维、参与者广泛、时空环境灵活等特点,重构劳动教育模式。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模式重构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去伪存真,重构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守正创新,重塑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形态体系;兼容并蓄,重整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参与体系;灵活多样,重建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时空体系。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重构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通过加强活动引导、革新课程体系、引入多元师资、开拓实践基地等举措,推动建立可操作、可实施、可持续的劳动教育模式,让更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好地贴近当代生产劳动。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烨婷 杜德昌
创业教育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适应创业型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和支持。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驱动下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如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校企合作深度不足、院校创业教育质量不高、师生观念认知存在偏差等问题。急需厘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本质逻辑,基于三螺旋理论,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维度探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三螺旋理论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列举了职业教育对逻辑起点研究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对当下的基于目标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能力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职业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学术维度的逻辑起点进行了归类、分析、审思,提出了整合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最新观点,并从整合与逻辑起点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整合作为职业教育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整合作为职业教育实践指导的逻辑起点三个维度对"整合起点说"进行了研探论证。
关键词:
整合 职业教育研究 逻辑起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敏骞
省域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是20世纪90年代高教体制改革遗留的产物,存在政出多门、职能重叠、统筹乏力等弊端,被诟病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要求管理体制贴近行业企业,进行地方化改革。省域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应进行重塑,坚持有“破”有“立”。重塑的策略是:在纵向政府层级安排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省级政府为主、地市政府为辅”的原则,借鉴德国各联邦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做法,提升省级治理能力;在横向部门职能安排上,以资源依赖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导,建构兼容单一部门模式和多部门模式共同优点的治理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作鹏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产教融合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双高"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应以深化产教融合逻辑为主线,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据,对接产业调整和岗位需求,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同时,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并建设与岗位能力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课堂革命,同步推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实体化职教集团等部门为载体,主谋技术技能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以专业群建设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专业群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挺 阙明坤
顺应社会需求、追求创新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潜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保证高职院校自身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要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路径,构建新质量观、新体系、新动能,改变学校的治理形态和教育教学形态,促进全员质量意识提升、全过程体系整合、全方位动能集聚,科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质量发展 逻辑起点 诊改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静 曾绍玮
稳步推进职教高地建设,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应明确其机制支点:全局谋划职业教育区域统筹发展机制,科学规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系统优化职业教育现代治理机制,合理计划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基于此,要找准职教高地建设的实施落点:强化职业教育政策供给,为职教高地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搭建更加灵活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智昌
公民范畴是公民教育的本体论依据;真正的公民是"世界历史性个人",是享有权利与承担责任、个体主体与类主体相统一的人;民主与规范是公民教育的过程论特点,构成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起点;公正与幸福是公民教育的价值论规约,构成公民教育的价值逻辑起点。公民、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起点与价值逻辑起点互相规定,共同保证着公民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实践逻辑 价值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玲 吴南中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语境下,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对高职专业评价的引导也受到关注。对高职专业评价的引导,需抓住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核心标识,从调配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率、促进专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呼应法治精神的价值意蕴中,找准专业与社会、专业与学校以及专业与人才成长的关系,从时间、空间、价值三个维度提炼观测点和评价标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要关注维度的综合性、系统的变化性和信息的反馈性,促使专业评价的引导机制在专业发展和服务学校发展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评价 专业引导 逻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茂聪 霍晓菲 李琰
明确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本质属性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的逻辑起点,这种本质属性表现为公益性和逐利性的此消彼长,并应重新界定为一种以协同共治谋求合作共赢的公共性。以公共性为导向的协同共治不仅在理论上高度适切,也是基于现实治理困境下多方主体的共同选择。协同治理的路径应从价值、主体、制度三方面展开,在价值层面凝聚目标共识以培育公共精神,在主体层面厘清角色定位以促进良性互动,在制度层面聚焦驱动协同要素以完善机制设计。
关键词: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协同治理 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子飞
课程思政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高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基于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理论基石、工作主体、内在逻辑的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存在如下困境:对课程思政理念认识不够清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衔接不够紧密,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强,对课程思政缺少有效评价。据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构建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廷惠 李娜
作为我国开放水平最高、市场活力最强、经济发展质量最高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战略支撑新发展格局、示范高质量发展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要厘清当前所面临的空间“边界效应”凸显导致的产业分工协同不足、制度差异挑战导致的制度创新不足、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不畅等多重挑战,以优化空间格局(有序建设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空间圈层与空间扩展、加快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空间梯次)为战略重点,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空间规划、制度创新、机制完善等方面作用,形成空间格局优化、制度创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合力,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空间和时间上的突破口。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旭刚
随着"新常态"向纵深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均已发生深刻变化,倒逼着高职教育必须要通过供给侧改革以适应"新常态"的战略诉求。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提升供给质量是核心、提高供给效率是关键、创新驱动发展是灵魂,要主动对接经济转型发展新常态、积极承接产业调整升级新使命、构建高职教育供给结构新生态,针对高职教育结构性、体制性、制度性等痼疾顽症,宏观层面要加强政策制度供给,调动行业企业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中观层面要变革管理体制机制,破解政府集权式"一元管理"弊端;微观层面要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激发校内办学主体创新活力动力,进而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个体个性发展需求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准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