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4)
- 2023(11710)
- 2022(10100)
- 2021(9961)
- 2020(8027)
- 2019(18942)
- 2018(19124)
- 2017(34653)
- 2016(20307)
- 2015(23220)
- 2014(23731)
- 2013(22329)
- 2012(20485)
- 2011(18287)
- 2010(18571)
- 2009(15911)
- 2008(15296)
- 2007(13026)
- 2006(11392)
- 2005(9802)
- 学科
- 济(63875)
- 经济(63796)
- 管理(50439)
- 业(45529)
- 企(38220)
- 企业(38220)
- 方法(30919)
- 数学(26564)
- 数学方法(26185)
- 教育(24609)
- 中国(23477)
- 理论(18444)
- 农(18149)
- 学(16998)
- 财(15805)
- 业经(14694)
- 教学(14480)
- 地方(13581)
- 技术(12916)
- 农业(11998)
- 和(11332)
- 制(11208)
- 贸(10491)
- 贸易(10480)
- 环境(10188)
- 易(10156)
- 务(9973)
- 财务(9914)
- 财务管理(9898)
- 发(9651)
- 机构
- 大学(264728)
- 学院(264723)
- 管理(99992)
- 济(88715)
- 研究(87713)
- 理学(86805)
- 经济(86188)
- 理学院(85729)
- 管理学(84059)
- 管理学院(83563)
- 中国(58480)
- 京(58451)
- 科学(55675)
- 范(45726)
- 师范(45395)
- 所(43494)
- 财(40224)
- 江(40204)
- 研究所(39958)
- 教育(39873)
- 中心(39406)
- 农(38654)
- 业大(38594)
- 技术(38061)
- 北京(37795)
- 师范大学(36981)
- 州(33082)
- 职业(32620)
- 财经(32534)
- 院(32096)
- 基金
- 项目(182755)
- 研究(143689)
- 科学(143447)
- 基金(125603)
- 家(107886)
- 国家(106790)
- 科学基金(91105)
- 社会(83315)
- 社会科(78401)
- 社会科学(78377)
- 教育(75471)
- 省(74970)
- 基金项目(66965)
- 划(64337)
- 编号(63656)
- 自然(58543)
- 自然科(57128)
- 自然科学(57117)
- 自然科学基金(56038)
- 成果(53766)
- 资助(51359)
- 课题(47345)
- 重点(42256)
- 部(41189)
- 年(39628)
- 发(39313)
- 项目编号(38570)
- 创(38538)
- 规划(36757)
- 教育部(35973)
- 期刊
- 济(94785)
- 经济(94785)
- 研究(83516)
- 教育(72533)
- 中国(61811)
- 学报(40131)
- 科学(36345)
- 管理(35665)
- 农(34688)
- 大学(31439)
- 技术(31350)
- 财(28888)
- 学学(27706)
- 农业(24979)
- 职业(21901)
- 融(17627)
- 金融(17627)
- 图书(16987)
- 业经(15654)
- 财经(14775)
- 技术教育(14486)
- 职业技术(14486)
- 职业技术教育(14486)
- 坛(14113)
- 论坛(14113)
- 经济研究(13930)
- 业(12903)
- 理论(12774)
- 发(12719)
- 科技(12683)
共检索到389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金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高职教育"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办出特色的有效方法。在阐述高职教育实施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高职教育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实施"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的教学保障体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双层次 多方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瑛
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分析"双层次螺旋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交替实践背景,提出体现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思路,从重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教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工学互融"工作室、构建职业素质体系等5个方面,阐述工学交替实践的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双层次 螺旋递进 工学交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奚立平
本文认为,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能力导向,层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构建递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开发,递进式安排课程教学。
关键词:
专业分析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盛照 季晓明
本文以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历史时期为背景,研究航天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定向培养的模式,并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高层次专家定向打造实践为案例,通过确定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采取组织与个人联动措施,有针对性的寻找差距,依据差距制定专项打造计划并保障落实,促进各级人才有步骤、有计划的快速成长。为其他企业的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实践参考。
关键词:
科技人才 技术专家 定向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刚斌
本文根据对高等教育和国家政策的理解,遵循个人发展从自然人到职业人再到社会人的系统性规律,结合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将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为3个目标源和7个目标域,为学院确立具体目标点提供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目标源 目标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业华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包括个人素质要求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两个部分。个人素质要求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品德品行素质要求、人文素质要求、科学素质要求、社会素质要求、身心素质要求。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包括专业能力要求、方法能力要求、社会能力要求和职业关键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包括了解岗位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过程专业知识、掌握工作过程技术技能、具备岗位实际胜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革新能力;方法能力要求包括掌握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工作计划能力、工作总结能力;社会能力要求包括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关系处理及组织协调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职业关键能力要求包括责任感及事业心、工匠精神、独立性及主观能动性、心理承受能力及毅力、应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规格要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小英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对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制约因素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云飞 李云霞
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须明确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彰显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性、主体多元化、内涵层次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等特征。高职院校可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树立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理念,构建彰显区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秀娟 丁兴富 岳敏 狄晓暄
我国远程教育机构众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而目前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相对较少,高素质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数量难以满足当前乃至未来远程教育事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选取了国外在远程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等方面比较完善的5所学校,以其远程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为研究样本,对其学科专业层次与结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三点建议: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重,目前更应该注重职后教育;在本科生与研究生层次的比例上,应侧重研究生层次;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上,建议加大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力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段丽萍 李晨曦 崔爽 王青 王晓军 罗希 刘璐
分析了我国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北京大学在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高层次全科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探索医学技术、公共卫生、药学专业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认为在加强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应重视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重视权责明晰,完善管理模式;重视质量评价,完善评估机制。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应用型人才 医学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盛 刘澜江 谢雨萍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专业课程设置僵化,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人才不符合行业需求等问题,本文提出校企双方要在"理念、团队、技术、标准、管理"五方面深度融合,共建、共育、共评、共管、共赢,联合开发兼顾行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三层次"进阶课程体系,有效解决酒店管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的难题,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对接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东勇 陈明阳 张健
介绍了日本加强软件人才培养的背景,文部科学省实施的先导性IT专家培养推进项目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基地的构成形态、改革与建设的进展和筑波大学培养基地的典型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法,总结了该改革的特点,指出了值得借鉴的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玉华 刘建超 熊熙 汤立民
阐述了高职教育中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早期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实践,对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依托航空企业提升产学合作层次,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产学合做教育所做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利 苏月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引发日本高等教育变革并推动大学分类发展,2017年日本创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构——专门职大学。专门职大学突出高水准实践性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聚焦培养具备丰富创造能力和卓越实践能力的专门职业人才,以校企合作育才为范式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服务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为导向规划学科专业布局,以实践性为特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实务型与研究型并重为原则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初步构建起具备教育类型独特性和职业教育层次高水准双重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专门职大学的职能定位、制度设计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参照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