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9)
- 2023(12134)
- 2022(9751)
- 2021(9260)
- 2020(7733)
- 2019(17967)
- 2018(17810)
- 2017(32404)
- 2016(19027)
- 2015(21819)
- 2014(22285)
- 2013(20723)
- 2012(18583)
- 2011(16600)
- 2010(17323)
- 2009(15463)
- 2008(15524)
- 2007(14329)
- 2006(12609)
- 2005(11704)
- 学科
- 业(79635)
- 企(74617)
- 企业(74617)
- 济(71726)
- 经济(71644)
- 管理(65844)
- 方法(33757)
- 业经(27334)
- 数学(25729)
- 数学方法(25108)
- 财(24481)
- 农(24132)
- 教育(23121)
- 中国(22520)
- 理论(21738)
- 务(19508)
- 财务(19461)
- 财务管理(19431)
- 技术(19338)
- 企业财务(18317)
- 农业(17423)
- 策(14607)
- 制(14269)
- 和(14214)
- 教学(13795)
- 划(13707)
- 经营(12349)
- 企业经济(12340)
- 学(11378)
- 体(11369)
- 机构
- 学院(261958)
- 大学(253291)
- 管理(99868)
- 济(95206)
- 经济(92901)
- 理学(85137)
- 理学院(84234)
- 管理学(82488)
- 管理学院(81994)
- 研究(79102)
- 中国(57021)
- 京(55397)
- 科学(46797)
- 财(46002)
- 江(43772)
- 范(41322)
- 师范(41060)
- 所(39203)
- 农(38228)
- 技术(36935)
- 教育(36282)
- 财经(35988)
- 中心(35768)
- 北京(35666)
- 研究所(34944)
- 业大(34761)
- 州(34731)
- 职业(34374)
- 师范大学(32585)
- 经(32437)
- 基金
- 项目(162030)
- 研究(130027)
- 科学(129540)
- 基金(110468)
- 家(93066)
- 国家(91998)
- 科学基金(81006)
- 社会(77302)
- 社会科(72943)
- 社会科学(72922)
- 教育(69915)
- 省(69878)
- 编号(58158)
- 划(57624)
- 基金项目(57010)
- 自然(50886)
- 自然科(49797)
- 自然科学(49786)
- 自然科学基金(48914)
- 成果(47518)
- 资助(46095)
- 课题(43835)
- 重点(37786)
- 创(36889)
- 年(36676)
- 部(36288)
- 发(35951)
- 项目编号(35141)
- 业(34719)
- 规划(34461)
- 期刊
- 济(111705)
- 经济(111705)
- 研究(83189)
- 教育(68684)
- 中国(63308)
- 管理(42404)
- 财(40935)
- 农(35582)
- 技术(35572)
- 学报(30739)
- 科学(30605)
- 大学(25788)
- 农业(24940)
- 学学(22575)
- 职业(22130)
- 业经(21627)
- 融(18826)
- 金融(18826)
- 财经(17781)
- 业(16394)
- 经济研究(16390)
- 经(15467)
- 技术经济(15370)
- 技术教育(14698)
- 职业技术(14698)
- 职业技术教育(14698)
- 财会(14307)
- 坛(13753)
- 论坛(13753)
- 统计(13475)
共检索到403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功民
"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侧重于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性"的评价,同时兼顾其"高教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转移至企业,评价标准源自企业,评价方式与手段同步于企业。"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的实现,需要研究并建立切合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引入企业认证,完善和优化"双证书"机制及支撑体系,将企业因素引入到课程教学考核中,优化和完善顶岗实习机制,强化企业的主导,以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关键词:
企业本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评价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小英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对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制约因素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云飞 李云霞
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须明确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彰显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性、主体多元化、内涵层次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等特征。高职院校可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树立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理念,构建彰显区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制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红波
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要求,产生了多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HOTEL"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增加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和从业延续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翔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环境和历史使命,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高职教育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入手,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原则的探索,努力构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促进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妮
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期的高职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本真,并据此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程度上看,现行高职教育在过于迎合现实需要时走向了形而下,因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存在局限性,需要变革。虽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计划性、系统性、范型性、相对稳定性和个性化等特征,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也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但却可以确立若干原则来构建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个性化的子模式群。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明亮
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为核心,从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了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办学理念、产学结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培养目标的确立方式及实现路径、专业学科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俊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介绍了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尽快转变,让高职教育变得更为有序灵活,从而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全心育人的高效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现状 革新 转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登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决定着人才培养必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根据工学结合教学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为依据,推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校企合作之路,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南
本文以邯职院的中东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阐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发展基础,解释了其运行及保障机制,并从人才培训、技术开发和职业服务三个方面介绍了合作的主要内容及已经取得的成绩。该模式对同类高职院校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联合办学 办学模式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慧明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深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创造并不断完善"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凯 黄亚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提出以"股份制"为前提,以"机制共创""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容,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