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8)
- 2023(9139)
- 2022(6745)
- 2021(5966)
- 2020(4278)
- 2019(9537)
- 2018(9037)
- 2017(16509)
- 2016(9587)
- 2015(10658)
- 2014(10834)
- 2013(10266)
- 2012(9381)
- 2011(8361)
- 2010(8564)
- 2009(7306)
- 2008(6944)
- 2007(6282)
- 2006(5483)
- 2005(4857)
- 学科
- 济(39078)
- 经济(39061)
- 管理(27263)
- 业(20802)
- 企(17135)
- 企业(17135)
- 财(15905)
- 业经(14110)
- 方法(13068)
- 中国(12931)
- 农(11729)
- 产业(11720)
- 数学(11267)
- 数学方法(11079)
- 财政(10168)
- 环境(9922)
- 地方(9771)
- 理论(8686)
- 信息(8618)
- 学(8606)
- 政(8517)
- 总论(8393)
- 信息产业(8166)
- 制(8139)
- 教学(7706)
- 农业(7662)
- 体(6708)
- 教育(6494)
- 划(6345)
- 发(6326)
- 机构
- 学院(135915)
- 大学(126343)
- 济(49013)
- 经济(47853)
- 研究(45135)
- 管理(44634)
- 理学(38538)
- 理学院(38027)
- 管理学(37228)
- 管理学院(37008)
- 中国(31257)
- 科学(28933)
- 财(27456)
- 京(26475)
- 所(22731)
- 江(21374)
- 技术(21287)
- 范(20749)
- 研究所(20728)
- 师范(20556)
- 农(20250)
- 职业(20175)
- 财经(19508)
- 中心(19483)
- 业大(18618)
- 经(17735)
- 州(17512)
- 院(16895)
- 北京(16689)
- 师范大学(16427)
- 基金
- 项目(92332)
- 研究(72938)
- 科学(72575)
- 基金(62792)
- 家(54696)
- 国家(54178)
- 科学基金(45892)
- 社会(44739)
- 社会科(42316)
- 社会科学(42306)
- 省(39413)
- 教育(36224)
- 基金项目(32689)
- 划(32582)
- 编号(31900)
- 自然(26881)
- 自然科(26136)
- 自然科学(26125)
- 自然科学基金(25650)
- 成果(25344)
- 课题(24048)
- 资助(23977)
- 重点(22304)
- 发(21555)
- 年(20745)
- 创(19666)
- 部(19431)
- 规划(18824)
- 国家社会(18408)
- 项目编号(18256)
共检索到199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贵英 谢青松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要素数字化为驱动,以多维互动为赋能,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形成的精准、灵活、有效的新型思政课堂治理模式。高职思政课程的数字化生态课堂建设面临教师课堂理念转变迟滞、学生课堂良性互动缺失、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环境封闭沉闷等现实问题。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由教师、学生、内容、手段、方法、环境、评价七个基本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通过数字化实现多途径、多样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多维互动生态系统。“大思政课”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高职思政课程需要将生态课堂的核心要素进行有机统一,处理好课堂与理念的数字化融合、教师与学生的数字化适应、课堂与生活的数字化结合、课堂与环境的数字化互动,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存霞 张童 陆道坤
破解课程思政“硬融入”和“表面化”难题,要以学生精准“增值”为指向,围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精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一是精准地准备。科学研判学情,系统收集与分析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明晰课程思政建设指向。二是精准设计与实施。从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资源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精心构画,精准定位“落脚点”并基于此推动思政的有机融入。三是精准选择教学方法并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优质师生生态和生态课堂建设,为精准课程思政提供环境与氛围支持。四是精准评价与反思,以学生“增值”为核心,渐次延伸到教学与课程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精准”反思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思政 精准融入 内涵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向小琴 张登奎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走向"学科核心素养"立意,指向"活动型课堂"实践样态。活动型课堂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立足学生实际,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促进其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活动型课堂"的实践路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辨析式学习路径"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和有效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活动型课堂 学习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慧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工作任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公共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独特优势。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与教学方式上还存在系列问题,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好大学英语的思政育人功能,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教师思政工作意识,努力创新思政育人新形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宏萍
文章指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的新思路,进而分析了高职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受限性与可行性,并从总体构想、实施流程、创建QQ群学习共同体和课堂面对面环节的实施要点等四个方面叙述了高职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以期增强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和思考人生与社会问题。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互联网学习平台 学习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润花 李珊珊 陈文娟
推进"课程思政"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要从思想政治素养培育、道德品行素养培育、心理健康素养培育三方面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四大学科类别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从着力加强课程设计、注重提升教师素养、倡导多元教学方法、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四方面科学实施"课程思政"。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小明 吕智敏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源于数字中国建设亟需高质量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职教教师能力结构再造助力高质量数字化人才培养和职教数字化生态重塑倒逼职教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在剖析从信息素养到数字胜任力之本质转变基础上,提出职教教师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核心是数字胜任力,并构建了包含技术、认知、伦理三维度,应用、深化和创新三阶段的“3+3”职教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在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中观层面开展能力认证、提供资源平台,微观层面融入培养培训方案、嵌入课程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必荣
文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论证了课程思政的本质,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理性回归,也是大学本质职能的回归和大学教师天职的回归;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内容供给、课堂范畴、教育主体、育人方式、实施环境等六个方面深刻阐释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等教育价值观 大学职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慧婷
当前我国高职数字素养和技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与业务融合的专业领域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标准、方式尚不完善。国外高职阶段开设的数字素养和技能课程以职业资格框架和信息技术能力等级框架为依据,开设形式和评价方式与国内并无明显差异。高职数字素养与技能课程,应基于已有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完善开设依据,以基于数字生产方式梳理的蕴含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设数字素养及技能术培养的通识课程,借鉴物理工作场景营造虚实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空间,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专业课程有机整合,以及通过评估学习者数字工作任务的完成度来实施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整体评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广立
本文首先研究了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即包括具有适合分析知识点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学生愿意在课堂中进行讨论、教师具有翻转课堂的经验与能力及有足够的课时进行翻转课堂。随后,又分析了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路径,包括选择适当案例、采取学生讲解与教师点评方式展开、学生修改计划书与PPT、教师对学生翻转课堂进行评分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翻转课堂 条件 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世平 乐乐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效彬 巩志娟
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推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重要组成和路径。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要求与思政教育的实践性特点高度契合,这更为凸显了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认知偏差、教育偏差和面临互联网冲击挑战等诸多问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构建系统化的协同育人体系。为此,提出以思政课作为课程思政的前提和牵引,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核心指向,以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作为主要内容,以全员协同育人作为基本保障的课程思政建设逻辑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实施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春燕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农业经济学”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本文从“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入手,阐述课程思政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评体系、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农业经济学 课程思政 高校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杜丽雯
构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多元文化相互冲击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英语教学的环节,体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核心思想。文章从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应用现状出发,从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方面着手,探讨英语教学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程思政 融合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林
课程育人作为大思政教育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隔离的“孤岛意识”,实现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是中医院校值得深思与研讨的问题。文章在梳理了“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实践演进的基础上,就“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内涵与逻辑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对较为典型的中医院校开展课程改革的经验作了深入分析,提炼其开展课程思政育人的成功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医院校开展课程育人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建构路径。
关键词:
“大思政” 中医院校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