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5)
- 2023(11079)
- 2022(9143)
- 2021(8919)
- 2020(7122)
- 2019(17090)
- 2018(17495)
- 2017(31497)
- 2016(17857)
- 2015(20628)
- 2014(20889)
- 2013(19618)
- 2012(17791)
- 2011(15755)
- 2010(16494)
- 2009(14216)
- 2008(13988)
- 2007(12154)
- 2006(10892)
- 2005(9559)
- 学科
- 济(60320)
- 经济(60258)
- 管理(44824)
- 业(42784)
- 企(32435)
- 企业(32435)
- 方法(25182)
- 中国(22364)
- 数学(22339)
- 数学方法(21740)
- 农(19118)
- 技术(17201)
- 地方(15142)
- 理论(15065)
- 业经(14557)
- 制(14343)
- 教学(13994)
- 教育(13552)
- 农业(12520)
- 财(11969)
- 学(10806)
- 体(10216)
- 贸(10172)
- 贸易(10160)
- 易(9821)
- 工作(9515)
- 银(9334)
- 银行(9316)
- 和(9014)
- 行(8967)
- 机构
- 学院(227165)
- 大学(220449)
- 管理(82423)
- 济(80458)
- 经济(77987)
- 研究(75882)
- 理学(69218)
- 理学院(68384)
- 管理学(66694)
- 管理学院(66249)
- 中国(56018)
- 京(49130)
- 科学(46246)
- 江(38712)
- 财(37667)
- 所(37536)
- 范(36386)
- 师范(36097)
- 技术(35944)
- 中心(35558)
- 农(34415)
- 研究所(33598)
- 职业(32540)
- 业大(32055)
- 北京(31617)
- 州(30964)
- 院(28503)
- 师范大学(28473)
- 财经(27806)
- 教育(27791)
- 基金
- 项目(148364)
- 研究(119087)
- 科学(115762)
- 基金(98840)
- 家(84526)
- 国家(83684)
- 科学基金(71685)
- 社会(68957)
- 社会科(64962)
- 社会科学(64943)
- 省(63611)
- 教育(61568)
- 编号(54301)
- 划(52713)
- 基金项目(51794)
- 成果(44829)
- 自然(44343)
- 自然科(43300)
- 自然科学(43295)
- 自然科学基金(42447)
- 课题(40571)
- 资助(40195)
- 年(34765)
- 重点(34573)
- 发(33480)
- 创(32244)
- 部(32107)
- 项目编号(31724)
- 规划(30825)
- 创新(29918)
- 期刊
- 济(95865)
- 经济(95865)
- 研究(69078)
- 中国(65313)
- 教育(56024)
- 技术(33912)
- 管理(32713)
- 农(31542)
- 学报(30276)
- 财(29621)
- 科学(28744)
- 大学(24077)
- 职业(23004)
- 农业(21425)
- 学学(21083)
- 融(19050)
- 金融(19050)
- 图书(19012)
- 业经(16043)
- 坛(15891)
- 论坛(15891)
- 技术教育(15714)
- 职业技术(15714)
- 职业技术教育(15714)
- 经济研究(14160)
- 书馆(13958)
- 图书馆(13958)
- 财经(12979)
- 业(12678)
- 科技(12116)
共检索到366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清
将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密切联系起来,是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必然要求。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本专业培养对象的主要职业岗位面向、企业生产流程、行业及区域特征、产学研结合等外界因素,还要考虑学生规模、教学规律、技能训练、能力迁移等教育因素,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内部规划和设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永莲 周璇 王朔
职业教育作为与农村地区发展有紧密联系的教育主体,因其具有普惠性的特点,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精准扶贫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二者具有双向利益共生的关系。基于共生理论,文章构建了"智志双扶、双向受益"的精准扶贫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准扶贫实践为例,探讨职业院校在"双向并进"的指引下,围绕"双轮驱动",推动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海华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在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背景下,按照教育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进行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具有本土化"校企双主体"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改革、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制 校企双主体 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东伟 王功
民办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效益最大化原则、多功能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在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生产经营、科学研究"为建设目标,选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在实训基地的组织结构、学习层次、运行机制上,创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和文化。
关键词:
民办 高职院校 汽车维修 校内实训基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卓君 周茂东
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对物流管理专业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范围的局限性以及今后人才培养实践的方向。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平 吉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校企文化融合的环境中,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振华
介绍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性,提出"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等模式实施的条件,并介绍了该模式在实现企业、学校、社会、学生多方共赢等方面的成效。
关键词: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郝巧梅 刘玲 任艳茹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汽车行业、企业发展前景及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研分析,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进行了改革,以适应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高职教育 办学模式 专业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莹雪
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途径、实施计划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汉生
经济社会与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都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与教师职业能力不足则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因素。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济群
在深入学习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与中职学校共同探索"2+3"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编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抓好衔接,确保"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数控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爱武
高职本科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不是简单的"3+1",也不是应用本科的"转型",而是"全职业化"过程的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实践经验表明,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同打造实训基地以突显工学结合的高职本科教育特色。
关键词:
高职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爱武
高职本科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不是简单的"3+1",也不是应用本科的"转型",而是"全职业化"过程的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文章就高职本科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等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情况进行了阐述,以供兄弟院校参考。
关键词:
高职本科 自动化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馨苓 潘建林
为提升创业教育成效,"专业+创业"已成为各院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模式。高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可以提升专业教育内涵,增强创业教育竞争力。高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相融合受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包括专业教育、学生个体等;外部因素包括政府、企业、家庭等。高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核心在于转变培养观念与教学体系,凸显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需求。高职"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构建在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创业"的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模式,融合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多元合作平台,促进校地产教深度融合。结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就其"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相关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工学结合培养应用人才——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实践
基于双元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本土化实践——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定岗双元”的高职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
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为例
市场营销专业“教产结合;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
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为例
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
“双主体、四融合”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