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9)
2023(7282)
2022(6119)
2021(5879)
2020(5001)
2019(11758)
2018(11807)
2017(21423)
2016(12954)
2015(15458)
2014(16007)
2013(14397)
2012(12852)
2011(11654)
2010(12072)
2009(10028)
2008(9768)
2007(8884)
2006(7558)
2005(6735)
作者
(34596)
(28267)
(28240)
(27037)
(18022)
(13671)
(13089)
(11071)
(10905)
(10656)
(9896)
(9507)
(9197)
(9124)
(8881)
(8805)
(8688)
(8462)
(8447)
(8009)
(7391)
(7102)
(7049)
(6764)
(6519)
(6449)
(6369)
(6290)
(5893)
(5730)
学科
(41430)
经济(41397)
管理(30248)
(27116)
方法(22721)
(22147)
企业(22147)
数学(20505)
数学方法(19902)
中国(14718)
理论(13019)
(12326)
教育(12232)
教学(11884)
业经(8945)
技术(8318)
(8265)
(8207)
农业(7898)
学法(7736)
教学法(7736)
(6956)
贸易(6950)
(6811)
地方(6803)
(6735)
学理(6536)
学理论(6536)
(6016)
学校(5960)
机构
学院(171464)
大学(161242)
管理(58915)
(55436)
经济(53775)
理学(50850)
研究(50650)
理学院(50195)
管理学(48532)
管理学院(48255)
中国(35349)
(34626)
科学(32999)
技术(30780)
职业(29376)
(28585)
(27438)
(26886)
师范(26627)
(26151)
业大(26079)
(25112)
研究所(23636)
中心(23584)
(22902)
教育(22066)
北京(21800)
农业(21482)
职业技术(20839)
技术学院(20729)
基金
项目(110468)
研究(86810)
科学(86058)
基金(72843)
(62422)
国家(61778)
科学基金(52803)
教育(49262)
(49218)
社会(48453)
社会科(45633)
社会科学(45619)
编号(40931)
(40907)
基金项目(37936)
自然(34347)
自然科(33585)
自然科学(33580)
自然科学基金(32937)
成果(32626)
资助(31600)
课题(31496)
(27135)
重点(26229)
(24051)
(23800)
(23590)
项目编号(23579)
规划(23545)
大学(22136)
期刊
(60597)
经济(60597)
教育(47866)
研究(45446)
中国(43965)
技术(26482)
学报(25241)
(24353)
科学(22018)
职业(21772)
管理(21749)
(20212)
大学(19715)
学学(17924)
农业(16852)
技术教育(14433)
职业技术(14433)
职业技术教育(14433)
业经(11181)
(11074)
论坛(11074)
(10706)
金融(10706)
图书(9542)
统计(9534)
(9407)
经济研究(9265)
财经(9251)
(8616)
(8254)
共检索到252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德义  
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顶层设计。渗透式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以促进企业和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培养教学体系为依托,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以职业情景下职业素养的养成为抓手,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建设内涵,有力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健康互动共赢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新革  牛东育  苏丹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较弱,缺乏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工作的能力。本文设计由技能积累→技术提高→主动应用(质变)的三层次信息技术培养模式,提高高职大学生们的信息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金凤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创、证、赛"相融合的模式,就是将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实施"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荣红  
高职院校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在促进个人更好发展的同时,推动学校良性运转,最终满足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模糊、职业能力不足、缺乏团队精神,个人发展和能力提升受阻,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工作的主线,构建"三课堂"联动教学,实施"双学分制"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科  李震雷  
职业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构建职业素养培养的机制,寻求职业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祎晟  
商业模式向全球网络转型更突出信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研究了基于信息生态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实践模式,不仅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明确职业定位,还强化了信息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国华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以专业的培养体系为依托,采用课程与课程对接、课程与活动对接、活动与活动对接的途径培养,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教育新模式。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需要构建"专业全方位、全过程化"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组建"五位一体"的职业素养培养教学团队,建立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伟  
从我国高职学院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成因,就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成志湘  严帆  
职业素养是每个大学生进入职场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而课程教学则是形成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旅行社经营管理"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全新构筑的课程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塑造其优秀的职业素养,进而成为企业所欢迎的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箭华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这就要求学校、企业双方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承担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职责,以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杜佳勤  
地方职业高校学生情报能力培养模式初探杜佳勤(鸡西大学图书馆)鸡西大学是一所地方职业高校。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开设文献检索课的有关文件指示精神,我校于1991年9月起陆续在全校各专业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在地方职业高校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报教育,培养学生的情...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金晶  严薇  廖琪  杨先勇  江书宇  
针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素养培养缺位的情况,探索了大学生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素养培养模式。通过更新培养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和健全培养机制、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大学生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教育模式。实践表明,该教育模式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鑫  
提高职业核心素养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将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有其外在的客观必然和内在的逻辑要求。目前已有职业院校探索了高本培养贯通、一二课堂衔接、校企合作融通等育人模式。通过分析三种模式,尝试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具整体性、结构性的新模式,努力解决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脱节的问题,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伟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受到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仍存在很多问题,并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文章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如今高职学生职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引入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构建了校企合作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XQHZ平台,并提出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国明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主要由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品性、职业道德等要素构成。根据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认同状况和用人需求,应将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入手,做到全范围、全过程和全员培养。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职业资格考试、学生生涯规划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功能,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