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7)
- 2023(5320)
- 2022(4384)
- 2021(4144)
- 2020(3171)
- 2019(7127)
- 2018(6762)
- 2017(11820)
- 2016(7460)
- 2015(8950)
- 2014(9059)
- 2013(7900)
- 2012(6868)
- 2011(6263)
- 2010(6332)
- 2009(5058)
- 2008(4656)
- 2007(4226)
- 2006(3630)
- 2005(3076)
- 学科
- 济(19573)
- 经济(19562)
- 管理(14394)
- 业(12810)
- 企(9427)
- 企业(9427)
- 教育(9333)
- 教学(8618)
- 方法(8386)
- 农(8265)
- 理论(7983)
- 中国(7231)
- 数学(7190)
- 数学方法(7036)
- 业经(5849)
- 学法(5713)
- 教学法(5713)
- 农业(5621)
- 学理(4943)
- 学理论(4943)
- 技术(4830)
- 学校(4234)
- 地方(4160)
- 学(4123)
- 政治(3980)
- 思想(3935)
- 思想政治(3834)
- 政治教育(3834)
- 治教(3834)
- 德育(3795)
- 机构
- 学院(97073)
- 大学(87369)
- 研究(30213)
- 管理(29503)
- 济(28986)
- 经济(28114)
- 理学(25683)
- 理学院(25295)
- 管理学(24575)
- 管理学院(24421)
- 技术(20014)
- 科学(19937)
- 职业(19644)
- 中国(18936)
- 京(18753)
- 农(17696)
- 范(16329)
- 师范(16160)
- 江(16001)
- 业大(15613)
- 所(14945)
- 技术学院(14698)
- 职业技术(14194)
- 农业(13924)
- 研究所(13848)
- 教育(13650)
- 中心(13572)
- 州(12838)
- 师范大学(12430)
- 财(12358)
- 基金
- 项目(66404)
- 研究(55143)
- 科学(51425)
- 基金(41936)
- 家(36136)
- 国家(35687)
- 教育(31397)
- 省(31288)
- 社会(30654)
- 科学基金(29798)
- 社会科(28775)
- 社会科学(28767)
- 编号(26389)
- 划(25495)
- 基金项目(22379)
- 成果(21447)
- 课题(20999)
- 年(18734)
- 自然(17666)
- 自然科(17222)
- 自然科学(17216)
- 自然科学基金(16891)
- 重点(16271)
- 资助(16191)
- 规划(15332)
- 发(15228)
- 创(15124)
- 项目编号(14895)
- 部(14234)
- 性(14141)
共检索到137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艳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核心素养框架,基于国外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和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工匠精神、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能力、外语能力、职业规划发展能力等八大核心素养。政府、学校和学生必须通力合作,从人才培养目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课程、教学、教师、学风、个人意识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推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加平
"技术素养"是对技术领域"知、能、情"的综合体现,是技术性、人文性的集合。在高等职业教育视域下,应该以专业课教学带动学生技术知识的建构,以实践教学带动学生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以社会活动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行为处事的方式,整体上促进高职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学生 技术素养 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雄飞
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立体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优雅全面的育人环境,引入企业特色文化和职场精英文化等,努力拓展和丰富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盈
教育兴则经济荣,知识丰则民富。古语有云:治国之本,始于富民。唯有通过教育的力量才能为国家的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旨在使职业教育能够更高效地提供人力资源、科研资源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要素,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共同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宏伟目标。这不仅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次深刻分析,更是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共同富裕”战略中作用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
高职 共同富裕 核心素养 路径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井文 匡瑛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以教育部230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文本资料为研究对象,初步构建当代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该框架由三维度和九要素构成,具备统筹微观个体发展和宏观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兼顾发展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内容建构、采用行为过程描述和行为结果描述的内涵界定。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拟从通过培养目标设定和学业质量评价落实核心素养、通过课程设计开发和教材开发编写落实核心素养及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等方面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真正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萧早荣
文章在分析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实现厚植爱国主义之魂、培养有竞争力的专业技能、注入工匠精神之魄、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体、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两翼等要求。具体来说,要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构建"四位一体"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机制,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三方"合力共振,构建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全"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春雨 张武
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具体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力四个部分。其中前三部分在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习得并形成,而地理实践力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却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文章通过对影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原因,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路径进行探索,对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军 郭莹
我国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志着学生核心素养正式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育关照社会新需求和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范畴。经济结构面向重大调整和转型升级,意味着人才的流动、岗位的变迁、技能的更新加剧,势必对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职业教育主客体兼具的"技能至上""工具理性"等传统理念阻碍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校园活动三级载体实施"感、攒、看、练、验、展"六嬗变全员全过程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是破解当前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载体 嬗变 培育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淑芬
专业素养是高职师范生成长为教师的基本要素。在基础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专业素养的建构与培养。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可以从情感态度、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三个维度去建构。情感态度素养是专业素养形成的动力;专业知识是专业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育能力则是专业素养发展和提高的核心。专业素养的培养,要根植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土壤,建构有异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策略,体现其独特性;要在大学三年的教师职业教育过程中,以总目标为统领,融合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和活动编排,促进各学段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相互渗透,体现其全程化和融合性。
关键词:
高职 语文教育 专业素养 建构与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红 孙炜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交往日益扩大,体育事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也是各国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与手段。目前,我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体育事业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正在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加强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道德法律教育,切实提高高职体育专业学生道德法律素养,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和促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留涛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工作未能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较好融合,存在忽略安全意识引导、体制机制建构不善、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开展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培养工作,可以根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需要,从执行、内容和保障三个维度创新进行。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信息素养 校园网络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秋月 顾建军
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阐述与可操作性表达,更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必要途径。提升与发展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是加快推进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文章借鉴相关学者劳动素养的研究成果,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的内涵,并借助德尔菲法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劳动素养发展存在文化困惑、技术赋魅、制度空位、资源壁垒等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应建立基于劳动素养的课程育人体系,建立校企劳动资源互补合作机制,构建劳动素养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劳动校园文化氛围等。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素养 职业院校 评价指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兰英
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是应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远未达到社会需求标准。文章探讨了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以及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施春艳 王秀成
“新文科”的提出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对高质量教育发展要求的新凝练,这一理念与汉语国际教育融合成为新的趋势。在第四次技术革命背景下,提升国际汉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既是发展新兴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要求,又是“泛在学习”时空条件下积极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必然选择。在后疫情时代培养国际汉语教师信息素养面临着诸多问题,按照“新文科”要求提供解决思路,为国际中文教师改革提供指导,寻求推动“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健毅 黎芳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而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是解决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困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乡村呈现文化多元化和教育需求多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除一般素养外,还应具备由本土化知识、跨文化能力及乡土情怀构成的特殊素养。其中,本土化知识应包含地方自然与人文的知识以及地方学生心理特征知识;跨文化能力应包含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和整合多元文化的能力;乡土情怀应包含对民族地区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认同和热爱,以及以教育促进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特殊素养的培养需基于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背景、教育目标的特殊性,从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程实践三方面开展基于本土文化背景的有根基、有情感、有实践的融合共生的教师教育。具体而言,可以从特殊素养显现于培养目标中、本土文化融合于课程内容中、挖掘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校园民族文化、融本土实践于课程教学中、悟教育智慧于实践环节中六方面着手培养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