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39)
- 2023(17464)
- 2022(15308)
- 2021(14304)
- 2020(12303)
- 2019(28735)
- 2018(28322)
- 2017(53900)
- 2016(29765)
- 2015(34248)
- 2014(34638)
- 2013(33601)
- 2012(30896)
- 2011(27910)
- 2010(27891)
- 2009(25305)
- 2008(24781)
- 2007(21987)
- 2006(18823)
- 2005(16443)
- 学科
- 济(116716)
- 经济(116559)
- 管理(85582)
- 业(80850)
- 企(67317)
- 企业(67317)
- 方法(58953)
- 数学(51892)
- 数学方法(51193)
- 财(31242)
- 农(31189)
- 中国(30584)
- 学(25591)
- 业经(25186)
- 地方(22321)
- 制(21431)
- 贸(21154)
- 贸易(21148)
- 理论(20839)
- 农业(20694)
- 易(20495)
- 务(20178)
- 财务(20092)
- 财务管理(20046)
- 技术(19103)
- 企业财务(19012)
- 和(18134)
- 环境(17536)
- 银(16762)
- 银行(16706)
- 机构
- 学院(425840)
- 大学(423273)
- 管理(166133)
- 济(165108)
- 经济(161427)
- 理学(144920)
- 理学院(143292)
- 管理学(140509)
- 管理学院(139758)
- 研究(135833)
- 中国(99238)
- 京(88988)
- 科学(86194)
- 财(75698)
- 农(68858)
- 所(68205)
- 业大(64847)
- 中心(62859)
- 研究所(62385)
- 江(61587)
- 财经(61571)
- 范(56523)
- 经(55996)
- 师范(55937)
- 北京(55860)
- 农业(54389)
- 州(50203)
- 经济学(49964)
- 院(49283)
- 技术(48902)
- 基金
- 项目(292426)
- 科学(229066)
- 研究(213390)
- 基金(210247)
- 家(182840)
- 国家(181299)
- 科学基金(155792)
- 社会(132072)
- 社会科(124918)
- 社会科学(124886)
- 省(116121)
- 基金项目(111676)
- 自然(102615)
- 教育(101323)
- 自然科(100224)
- 自然科学(100195)
- 自然科学基金(98378)
- 划(97538)
- 编号(88768)
- 资助(87802)
- 成果(71688)
- 重点(65756)
- 部(64542)
- 课题(61690)
- 发(61238)
- 创(60413)
- 科研(56408)
- 创新(56202)
- 大学(55499)
- 教育部(55400)
- 期刊
- 济(172950)
- 经济(172950)
- 研究(117996)
- 中国(79015)
- 学报(68065)
- 科学(61441)
- 农(60908)
- 财(58339)
- 管理(57984)
- 教育(54247)
- 大学(51481)
- 学学(48366)
- 农业(42027)
- 技术(40111)
- 融(31867)
- 金融(31867)
- 财经(29821)
- 业经(28851)
- 经济研究(27496)
- 经(25458)
- 问题(22773)
- 业(21777)
- 图书(21314)
- 技术经济(20523)
- 统计(20260)
- 版(20080)
- 理论(19688)
- 科技(19489)
- 策(18460)
- 商业(18442)
共检索到601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建强
结合大数据抓取与距离计算法检视工业4.0时代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与雇主期望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供需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能力要素方面,呈现需求高阶化与供给常规化之间的差距,高职学生明显欠缺数字能力、创新能力、复杂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工业4.0亟须的高阶能力;二是能力维度方面,呈现需求多维化与供给单一化之间的差距,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上与雇主需求差距较大;三是能力结构方面,呈现需求体系化与供给零散化之间的差距,高职学生具备的“散装”技能与雇主期望的“技能集”存在差距。建议从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技能对话,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持续升级技能等方面加以应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进 陈馥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现状,构建两者协调统一的匹配机制,能够为缓解"供需"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就业能力 社会需求 大学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专业 工作 匹配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燕子 韩晶晶
企业非常关注人才所具备的"软实力",高职毕业生的"软实力"对其成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软实力"需求主要体现在社会技能、方法技能和参与技能。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及企业的实证调研,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软实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均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软实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高职毕业生"软实力"的培育与掌握需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协调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现实需求有效对接、尊重企业的合作地位,另外还需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发展意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美强
能力是衡量学习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与职业相匹配的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与职业相匹配的能力结构模型揭示了"知识""技能""能力"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通用能力、跨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构成了与职业相匹配的高职学生四大能力子系统。构建与职业匹配的高职学生能力系统及结构,对改进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更新学生学习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就业能力 能力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潇化 赵云海 王琳
区域物流供需匹配度的提高既是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具体体现。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引力模型定量评估了我国区域物流需求水平,以此为基础度量了各省份物流供需能力的匹配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供需匹配度较差,物流供给水平严重滞后于物流需求水平,这种供需错配问题在中部地区最为突出。政府过度干预是造成这种供需错配的重要原因,技术进步、金融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则有利于缓解物流供需错配的难题。为此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为区域物流供需匹配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庆文
课题组对采取问卷方式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双师型"教师的授课质量和课外就业帮助、参加企业顶岗实训、参加协会活动、召开就业知识讲座等均能促进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内外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训机会,以及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措施,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之东 张雪荣
现阶段,我国企业正进行着新一轮调整变革,企业的发展变化必定会引起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素质内涵的拓展与重新界定。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人才需求。高职教育应尽量做到培养目标、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相吻合,应把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放到首位。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就业能力 职业技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艳丽 刘晓莉
"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直接关乎到高职院校充分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模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余新丽 刘建新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实际就业关系密切,是影响就业指导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问卷”调查结果的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四个因素:应聘能力、团队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特征;用四维结构的就业能力衡量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效果时发现,参训学生的应聘能力和团队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改善,而创新能力和个性特征则没有发现明显改善。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2006届毕业生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就业能力中三个维度———团队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特征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的贡献。最后对研究结论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 指导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甘迎春
就业系统性缺乏影响学生正确自我定位,就业持久性匮乏影响社会信任与社会合作,就业效益性不足影响长期岗位供应,是稳定匹配理论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表征。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必须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我;创建以人为本的就业环境,增进社会信任与社会合作;形成长期的就业规划,确保长期岗位供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 庄西真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就业能力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值得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之一。文章基于CareerEDGE模型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本文从就业匹配度出发,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搜集数据,采用自评估法、岗位分析法和统计测量法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进行了测量,以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结果发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高能低配,人力资本浪费、所学非所用、高能低配等情况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三方协作,建立高质量就业匹配的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