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9)
- 2023(9410)
- 2022(7695)
- 2021(6908)
- 2020(5524)
- 2019(12868)
- 2018(11984)
- 2017(22374)
- 2016(12695)
- 2015(14526)
- 2014(14988)
- 2013(14110)
- 2012(12861)
- 2011(11340)
- 2010(11926)
- 2009(10636)
- 2008(10935)
- 2007(10153)
- 2006(9039)
- 2005(8363)
- 学科
- 企(72948)
- 企业(72948)
- 业(67345)
- 管理(59247)
- 济(55999)
- 经济(55925)
- 方法(22780)
- 财(22303)
- 业经(21920)
- 务(18826)
- 财务(18804)
- 财务管理(18791)
- 企业财务(17865)
- 理论(16790)
- 技术(16144)
- 数学(14490)
- 数学方法(14258)
- 中国(12873)
- 和(12776)
- 划(12446)
- 企业经济(12393)
- 制(12241)
- 策(11938)
- 经营(11418)
- 体(10867)
- 技术管理(10497)
- 决策(9613)
- 农(9545)
- 计划(9137)
- 地方(9033)
- 机构
- 学院(187547)
- 大学(176765)
- 管理(77132)
- 济(74086)
- 经济(72390)
- 理学(65451)
- 理学院(64809)
- 管理学(64111)
- 管理学院(63720)
- 研究(54338)
- 中国(41215)
- 京(37208)
- 财(36970)
- 江(30814)
- 科学(29914)
- 财经(28695)
- 所(25710)
- 经(25698)
- 技术(25645)
- 职业(24893)
- 州(24423)
- 范(24003)
- 中心(23994)
- 师范(23849)
- 北京(23397)
- 研究所(22814)
- 商学(22379)
- 商学院(22200)
- 经济学(21003)
- 业大(20898)
- 基金
- 项目(114777)
- 科学(92876)
- 研究(91482)
- 基金(80667)
- 家(67571)
- 国家(66838)
- 科学基金(60228)
- 社会(56889)
- 社会科(53862)
- 社会科学(53845)
- 省(48577)
- 教育(46329)
- 基金项目(41901)
- 编号(39759)
- 划(39025)
- 自然(37505)
- 自然科(36718)
- 自然科学(36707)
- 自然科学基金(36117)
- 资助(32745)
- 成果(31796)
- 课题(29194)
- 创(26334)
- 重点(26253)
- 部(25482)
- 项目编号(24757)
- 发(24652)
- 创新(24138)
- 年(24099)
- 业(23963)
- 期刊
- 济(88493)
- 经济(88493)
- 研究(54478)
- 中国(40635)
- 管理(35528)
- 财(34221)
- 教育(34202)
- 技术(24274)
- 科学(21099)
- 学报(18781)
- 农(16404)
- 大学(15507)
- 财经(14995)
- 业经(14719)
- 职业(14464)
- 学学(14247)
- 融(13917)
- 金融(13917)
- 经(13021)
- 经济研究(12754)
- 财会(11603)
- 技术经济(11315)
- 农业(10878)
- 坛(10509)
- 论坛(10509)
- 问题(10319)
- 会计(10069)
- 技术教育(9721)
- 职业技术(9721)
- 职业技术教育(9721)
共检索到286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安安 梁燕
校企合作是影响高职学校办学效能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专业群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已成广泛共识,但对其质量或成效的关注却并未相应增强,存在着协同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适切性不足、评价功能漂移定势等现实困境。研究认为,可以构建“愿景共塑、资源整合、过程优化、成效达成”四维评价模型,并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构建“、基础+差异”的结构化评价指标开发、诊断改进功能强化等方面深化推进评价工作,切实推动高职学校专业群校企合作质量的整体性跃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晓
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要牢牢把握类型教育下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内涵式发展和"四新"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中动力转化的现实需要。现有对于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存在建群逻辑不清晰、人才培养改革力度不够、专业群管理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高职学校可根据产业群、岗位群以及群内关系三种建群逻辑,从技术链出发深化专业群顶层设计,依据组群逻辑重组群内资源,推进制度体系保障工作,实现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学校 专业群 组群逻辑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莹 闫广芬
国家双高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既是高职院校呼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内涵发展的诉求。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涉及面广、建设过程复杂,加上业界对专业群的研究比较薄弱,使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资源组合方式有待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有待加强、专业群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等不足。高职院校要立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按照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科学组建专业群,整合校内外专业群建设资源,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发展的机制,校企共育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创新团队,从而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辟清理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群 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安安
基于长三角41所“双高计划”学校中期建设进展分析,长三角“双高计划”校企合作在高水平专业群布点、“国家—省域—学校”三层制度体系构建、跨区域高层次综合性平台搭建、协同育人、技术技能服务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制度创新、突破性探索、平台运行和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方面存在困境,今后亟需健全校企合作支撑制度、开展突破性创新、推进平台建设、深化高层次人才引培,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区域实践经验,为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伟平
<正>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开展,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双高计划”时代。纵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的首批短期职业大学开始,历经“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等发展阶段,从2019年开始,正式进入“双高校”时期。从上述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向,更加注重特色优质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强调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截至目前,首轮“双高计划”即将收关,新一轮的“双高计划”将要开展,专业群建设成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高职专业群建设及其适应性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涉及不同层面、不同要素的协同作用。高职专业群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融合、交合、契合、匹配的可能性,这种“和合”的状态蕴藏着“1+1>2”的协同能量,蕴含着“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的价值追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利军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进行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企业深度参与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的确定,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特种设备的维护维修、产品开发等技术服务;学生为社会、为学校提供技术服务,顶岗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成立学生科技创新小组、举办腾飞科技文化节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俊平 顾京 周广宏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提升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高职本科专业校企合作的特性要求和主要形式,并提出了高职本科专业校企合作路径:集群建设,夯实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基础;掌握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提升院校方吸引力;增强校企合作黏性,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先进技术同步;共建创新实践体系,在创新教育中实现校企共赢。
关键词:
高职本科 校企合作 专业集群 双向互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双江
近年来,安徽省中职教学改革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采取"政府推动、部门促动、校企联动、集团拉动"等方式,走出了一条中部省份中职教改的新路。
关键词:
推进 校企合作 育人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红键
明晰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状况,是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质量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城市之间、人地之间的结构关系,高质量城镇化则是指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内部融合、城市体系优化、人地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利用四个维度八个指标对2013年以来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和各省份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不断改善,各省份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地方特征,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标与城镇化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应针对各地城乡发展差距的不同特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市民化和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城市内部融合;推进各地中心城市带动省域城市包容性发展,促进城市体系优化;创新推进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建设用地,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高质量城镇化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校企合作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头戏""特色牌",是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必由之路。但就当下实施的成效看,存在着没高度、没长度、没广度、没深度、没效度的"五度"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整合提升高度、机制保障长度、覆盖拓展广度、功能实现深度、创新优化效度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五度” 解决方略 整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荣胜
推进区域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现行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建议,对不断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向深度和高度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政策法规 有效推进 基本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敬鸿彬 鲜耀
"校企合作"的推行,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提出新的要求,原有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监控范围及评价目标已不能满足教学质量发展的需求。坚持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原则,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出路。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教学质量 监控 评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昌送 朱强 马杰
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企业配合不足、政府支持有限、高职院校自我挖掘乏力的尴尬现实。其根源在于二者在组织价值追求、目标、管理方式以及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要想使校企合作从根本上得到发展,必须使两个组织在组织特性上找到共同点,可以从四个方面寻找弥合策略。第一,价值追求的弥合: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融合;第二,组织目标的弥合:培养既是学校的也是企业的优秀人才,构建共同体;第三,组织管理方式的弥合:向市场靠拢,遵从权变,灵活反应;第四,组织文化的弥合:共建质量和问责文化,扫除文化障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企业 组织特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宁波市着力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强化"四项驱动",推动"四项对接",创新"四项模式",形成了政府推进、学校跟进的良好格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四项驱动"。一是完善政策保障。在全国率先为校企合作立法,制定《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并配套出台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二是推进资源互补。成立宁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孔德兰
高等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办学基本要求,如何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专业群层面,进而实现从形式、内容到机制的全面有机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与内涵建设新阶段的重要任务。以专业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有机体建设需要重点把握搭建平台整体运作、共同建设交叉管理、共担业务共享收益、协同发展合作育人等关键环节;并需从制度与政策层面明确校企合作各方的责、权、利,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有机体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专业群 校企合作 有机体 合作育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