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30)
2023(2949)
2022(2380)
2021(2376)
2020(1936)
2019(4314)
2018(4122)
2017(6666)
2016(4466)
2015(5830)
2014(6278)
2013(5322)
2012(4998)
2011(4289)
2010(4486)
2009(3587)
2008(3535)
2007(3493)
2006(3064)
2005(2386)
作者
(10065)
(8141)
(8139)
(7844)
(5153)
(3934)
(3866)
(3367)
(3256)
(3056)
(2896)
(2781)
(2685)
(2652)
(2540)
(2516)
(2489)
(2411)
(2405)
(2345)
(2275)
(2189)
(2065)
(2042)
(2018)
(1982)
(1926)
(1816)
(1803)
(1743)
学科
(8523)
经济(8516)
教育(8067)
管理(7672)
中国(7006)
理论(6504)
教学(6404)
学校(5057)
地方(4251)
政治(4158)
学法(4119)
教学法(4119)
思想(4105)
思想政治(4050)
政治教育(4050)
治教(4050)
德育(4004)
文化(3730)
(3710)
企业(3710)
(3704)
(3630)
业经(3566)
学理(3373)
学理论(3373)
高等(3331)
(3010)
研究(2805)
技术(2717)
工作(2700)
机构
学院(52173)
大学(47941)
职业(16077)
研究(15729)
技术(14003)
管理(12824)
职业技术(11812)
技术学院(11580)
(11575)
(11248)
教育(11217)
师范(11188)
(10776)
(10427)
经济(10145)
理学(9849)
中国(9644)
理学院(9620)
科学(9451)
管理学(9181)
管理学院(9081)
(8858)
师范大学(8645)
北京(7507)
中心(7272)
(7063)
(6317)
(6194)
研究所(6111)
图书(5986)
基金
研究(30404)
项目(29918)
科学(22614)
教育(19161)
编号(16808)
(15972)
基金(15140)
成果(15077)
社会(14987)
课题(14273)
社会科(13733)
社会科学(13730)
(13479)
(12683)
(11400)
国家(11123)
规划(9629)
项目编号(9350)
科学基金(9289)
研究成果(8857)
(8784)
大学(8274)
(8057)
年度(7860)
基金项目(7793)
(7610)
重点(7597)
(7311)
(7164)
(7154)
期刊
教育(30509)
中国(21674)
研究(18699)
(17314)
经济(17314)
职业(11982)
技术(9408)
图书(7878)
技术教育(7047)
职业技术(7047)
职业技术教育(7047)
大学(6787)
学报(6649)
书馆(6405)
图书馆(6405)
(6075)
论坛(6075)
(6006)
高等(5731)
管理(5520)
(4981)
高等教育(4805)
科学(4719)
农业(4429)
学学(4357)
成人(3869)
成人教育(3869)
职教(3790)
业经(3114)
(3032)
共检索到92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玉隆  顾坤华  
高职文化建设需要高职大学精神引领和凝聚,否则高职文化建设就成为简单拼凑和堆砌而显得肤浅,进而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大学精神不同于学术性大学精神,有其独特的精神。高职大学精神应以"追求技术与服务卓越"为核心,以实践精神、服务精神和技术创新精神构成其内涵。因而高职文化应以实践文化、服务文化和技术创新文化为共性,结合普遍性的大学文化和高职院校的个性文化构成合理的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象斌  石芬芳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具有崇尚人文、继承创新、自由独立、追求真理等基本内涵,它是高等教育理念与使命的高度概括和显著标志。高职文化必须首先体现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奉行高职特色的精神要义。为了弥补高职文化中大学精神的缺失,有效推进大学精神在高职院校的深度贯注,结合当前高职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提出全方位规划、全员参与、全过程推进的高职文化建设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芬芳  胡类明  
大学精神在高职文化建设中的立体贯注是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关联的综合问题。鉴于影响要素的复杂性,引入"立体贯注"的概念,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在综合分析大学精神历史演进、基本内涵、个性差异、大学精神缺失要素的基础上分别从面、线、点切入,提出以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追求为脉络,有意识地培育具有高职文化特色的大学精神三大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成超  
班级是学生在校最基本的归属单位,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机构。班级精神文化具有一种潜移默化又深远持久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规范、激励作用。加强高职院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职教质量、改善办学条件、顺畅体制机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俊  
在高职大学生诚信文化建设中强化法律信仰,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指引和评价作用、预测和强制作用以及教育作用。当前由于社会上不健康的价值观念横行、校园中法律虚无主义不断蔓延、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法律信仰缺失,对此文章提出依托课堂教学,加强法制教育;依托实践锻炼平台,强化法律实践;依托日常教育和管理的法治化,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依托职业道德法律化,加强法律治理;依托专业文化建设,加强道德教化五条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长礼  李奇亮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为起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正视高职办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将职业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这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雪明  周东华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使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在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自我精神的前提下,融入企业文化,这是当前高职院校建设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党团组织共建、学生社团贴近企业的各项文化活动等途径和方式,逐步建设具有企业文化特征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慧  韦琨  
文章首先分析了校友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内涵,然后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接着论述了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助推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建立校友资源库、研究挖掘校友精神、构建校友文化长效机制、设立工匠爱心基金、跟踪服务校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雁  
通过对城市精神和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的分析,指出融入城市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对融入城市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培育提出了四点建议:把握时代特征,加强舆论宣传;注重文化建设,关注人文情怀;融入社会生活,激发责任意识;提升自身素质,引领价值导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春梅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关联。然后指出要准确把握工匠精神实质,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同步推进。最后提出要遵循校园文化建设规律,找准工匠精神培育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利用校园物质文化展示工匠精神,利用校园制度文化体现工匠精神,利用校园行为文化彰显工匠精神,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升华工匠精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杰  刘康声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淑珍  
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阶段,研究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文化环境,要把工业文化融人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满足不同群体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建立育人新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文章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针对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较积极主流、总体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选择性认同外来文化成果、对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认识多样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和发挥健康文明网络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国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当前大学精神的缺失呼唤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浙江工商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注重凝炼和培育大学精神,融汇民族文化精神,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求索大学精英品格,实施文化品牌工程,等等,让文化意识植入每一位师生心中,建立了一种适于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推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径、李荫榕在《教育探索》第2期撰文指出,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最根本的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建构。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一种价值体系,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而这种精神文化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