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8)
2023(13712)
2022(11640)
2021(11003)
2020(8779)
2019(20322)
2018(20146)
2017(37929)
2016(20774)
2015(23745)
2014(24028)
2013(23263)
2012(21277)
2011(19222)
2010(19229)
2009(17184)
2008(16343)
2007(14441)
2006(12600)
2005(10508)
作者
(57760)
(47866)
(47310)
(45280)
(30283)
(22850)
(21563)
(18689)
(18218)
(17239)
(16468)
(15954)
(14893)
(14833)
(14625)
(14456)
(14296)
(13956)
(13633)
(13424)
(11853)
(11732)
(11501)
(10993)
(10766)
(10762)
(10624)
(10584)
(9611)
(9494)
学科
(78320)
经济(78239)
管理(56054)
(54319)
(41987)
企业(41987)
方法(33501)
(32348)
数学(28527)
数学方法(28214)
中国(23789)
农业(21550)
业经(21157)
(20239)
地方(19878)
(16792)
理论(15073)
(14635)
教育(13675)
(13043)
技术(12979)
环境(12495)
(12263)
贸易(12255)
(11873)
(11778)
(11268)
财务(11198)
财务管理(11175)
(11122)
机构
学院(288594)
大学(280233)
管理(112838)
(105535)
经济(102875)
理学(97857)
理学院(96784)
管理学(95116)
管理学院(94598)
研究(91472)
中国(66521)
(59706)
科学(57457)
(48482)
(47101)
(44163)
业大(42928)
(42754)
中心(42219)
(40356)
研究所(40209)
师范(40049)
财经(38499)
北京(37428)
技术(35761)
(35517)
农业(35399)
(34994)
(33628)
师范大学(31855)
基金
项目(199150)
科学(156054)
研究(153781)
基金(140097)
(120026)
国家(118857)
科学基金(102419)
社会(94059)
社会科(88543)
社会科学(88520)
(81278)
基金项目(75119)
教育(72343)
编号(67051)
(66870)
自然(64292)
自然科(62716)
自然科学(62705)
自然科学基金(61530)
资助(56018)
成果(54454)
课题(46736)
重点(44441)
(43477)
(43100)
(41643)
项目编号(39920)
(38891)
创新(38421)
国家社会(37249)
期刊
(121327)
经济(121327)
研究(82912)
中国(59675)
(47968)
教育(45374)
学报(43559)
科学(40232)
管理(38942)
(35462)
大学(33757)
农业(32543)
学学(31311)
技术(28603)
业经(23316)
(22764)
金融(22764)
图书(18246)
财经(17694)
经济研究(17679)
问题(15727)
职业(15720)
(14932)
科技(14505)
(14201)
(14101)
理论(13714)
(13134)
论坛(13134)
实践(12826)
共检索到417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俊  
高职乡村振兴学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属性。建设地方特色乡村振兴学院有助于培养培训高素质乡土人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改革创新乡村职业教育。高职地方特色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应转变服务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技术的应用、研发和转化,开展理论与政策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闫俊  
乡村振兴学院以培养培训乡村人才为宗旨,是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得到国家乡村人才振兴政策的强力推动,成为众多高校的自觉行动。目前,一些乡村振兴学院建设中存在支持力度不足、培训内容华而不实、培训模式普教化严重、校地战略合作不足和培训联盟发展缓慢等问题。为此,乡村振兴学院应在“实干、实用、实效”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采取健全组织体制、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校地战略合作和组建培训联盟等行动路径,大力提升乡村人才培养培训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双翎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内涵,乡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将从村民的切身利益入手,分别从历史困境和现实问题,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锦  赵正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业发展、产业融合、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包括经济振兴、社会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和生态振兴。乡村振兴下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基于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建设,形成独特乡村文化形态。借助于国家特色小镇的推进建设,构建乡村文化结构。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是形成乡村文化空间的有效路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线上和线下同步建设,构建交互式的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形成乡村文化网络空间。此外,机制创新、人才和资金要素投入,才能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瑞霞  
学习型乡村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背景下学习型乡村建设是赋能乡村人力资源集聚的必然选择、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举措、涵养乡风文明和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及实现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必经之途。目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和全过程学习的学习型乡村建设无论在思想认识、运作机制还是在合作意识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建设学习型乡村须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加快学习共同体建设,培育乡村学习愿景;加大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多元协同建设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娜  汪虹成  陈红利  
城市化瓦解了建立在血缘与地缘基础上的传统乡村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和城乡关系理论为建设新时代新型乡村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分析了乡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梳理了乡村共同体的历史脉络,明确了乡村振兴与乡村共同体的内在关系,系统构建了政治上公平正义、经济上互惠高效、文化上兼收并蓄、生态上和谐美丽、社会上安全幸福的"五位一体"乡村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传俊  姚科艳  
乡村振兴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战略部署。从分析乡贤文化和乡村治理关系变迁入手,阐述了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即有助于重塑乡村治理主体、营造文明乡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引导资金技术回流。在分析新时代乡贤文化建设的实践样态和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即明确乡贤群体的身份界定归类、构建多元协作的乡村治理主体、建立人本亲善的配套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涵  
地方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具有诸多的逻辑依据,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可以开展系统化研究。以益阳开放大学为案例,调研发现,地方开放大学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中作了大量的工作,服务内容与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平台和方式等方面都获得很多的经验和成就,但在服务主体的建设、服务项目的精细优化、服务的保障和督导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鉴于此,地方开放大学应集中抓好服务队伍建设、服务项目与对象的扩大与细化、服务保障与督导等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解决,力求建构自身服务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才培训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傅瑶  韩芳  
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各方面要协同配合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邱福明  
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路径,是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的有效实践,更是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引擎。通过分析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三大价值,提出了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转变高职服务理念、明确产业服务对象、培养产业所需人才、促进师资双向流动、加速技术转化应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六个着力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武哲伟   张小开  
建设美丽乡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阳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代表元素、特色优势、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从乡村规划、传统文化挖掘、艺术墙绘系统设计、田园风光价值利用、老旧房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示范村打造培育七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提出“产业—生态—宜居—文化—保障”乡村建设“五大路径”,为打造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的阳泉美丽乡村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吉庆   田庆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够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高效且有序地进行。文章着重于从价值、困境及路径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就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问题展开探究。其中,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包括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有助于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面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在于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某些陈规陋习尚存,农民主体意识缺乏。对此,可以通过强化思想引导,提升政治素养;完善制度设施,创新治理体系;发挥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民;优化人文环境,弘扬优秀文化等有效路径,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世潋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欣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精神文化成果,在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着“被边缘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必须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从健全红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快发展乡村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红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中军  张伟  
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地方性高职院校必须从专业及专业群基本内涵着手,优化专业结构、培育专业特色、推进产教融合,有效突破专业(群)建设瓶颈,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