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02)
2023(2496)
2022(2339)
2021(2346)
2020(1813)
2019(4357)
2018(4147)
2017(6782)
2016(4688)
2015(5832)
2014(6482)
2013(5519)
2012(5116)
2011(4544)
2010(4681)
2009(3702)
2008(3725)
2007(3517)
2006(3049)
2005(2832)
作者
(11409)
(9172)
(9156)
(8912)
(5887)
(4513)
(4440)
(3868)
(3645)
(3574)
(3255)
(3248)
(3132)
(3061)
(2930)
(2879)
(2861)
(2820)
(2708)
(2680)
(2648)
(2596)
(2352)
(2283)
(2264)
(2262)
(2110)
(2043)
(2035)
(1995)
学科
管理(10277)
(8378)
经济(8362)
教学(8356)
(7527)
理论(6769)
(6510)
企业(6510)
学法(5773)
教学法(5773)
教育(5406)
学理(4911)
学理论(4911)
中国(4519)
学校(4214)
(3373)
(3271)
技术(3156)
(2909)
业经(2724)
高等(2494)
政治(2488)
思想(2481)
(2411)
财务(2402)
地方(2393)
财务管理(2384)
思想政治(2381)
政治教育(2381)
治教(2381)
机构
学院(60035)
大学(49539)
职业(18801)
技术(16531)
研究(15284)
管理(14557)
职业技术(13664)
技术学院(13455)
(12654)
(12346)
经济(11948)
(11466)
理学(10995)
中国(10938)
(10914)
理学院(10816)
师范(10814)
(10494)
管理学(10406)
管理学院(10304)
教育(9782)
科学(9768)
(8432)
(8240)
师范大学(8032)
中心(7462)
北京(7337)
研究所(6919)
(6622)
(6341)
基金
研究(30095)
项目(30010)
科学(21617)
教育(19529)
编号(17826)
(16316)
成果(15041)
课题(14471)
基金(14409)
(13729)
社会(12599)
(12505)
社会科(11589)
社会科学(11586)
(11088)
国家(10861)
项目编号(9652)
规划(9222)
研究成果(8920)
(8827)
科学基金(8824)
(8748)
年度(7913)
(7807)
(7806)
阶段(7777)
重点(7761)
(7462)
基金项目(7278)
阶段性(7254)
期刊
教育(27494)
(19920)
经济(19920)
中国(19652)
研究(17778)
职业(13235)
技术(11919)
技术教育(8638)
职业技术(8638)
职业技术教育(8638)
(8455)
学报(6654)
(6271)
论坛(6271)
(6126)
图书(5950)
管理(5709)
大学(5234)
科学(4769)
书馆(4518)
图书馆(4518)
职教(4496)
(4395)
金融(4395)
学学(4102)
农业(4035)
业经(4014)
财会(3776)
成人(3506)
成人教育(3506)
共检索到98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鹏  
目前,高职司法院校与法学本科院校在分段培养过程中,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与师资状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背景下,应当通过确立具有衔接属性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课程内容衔接方案、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衔接评价体系、提高衔接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与开放性水平等方面促进高职司法院校与法学本科院校课程的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海燕  
本科与高职衔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现有制度框架下解决高职教育发展制度瓶颈、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积极尝试。文章分析了常州科教城在江苏省试点中"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专本一体"的地方特色,指出三所合作高校成立院校联盟,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质量标准、教学资源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树立了院校合作的有效范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月芳  
中高职衔接的本质是能力的衔接,它是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的。文章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从岗位(群)衔接—能力衔接—课程内容衔接—课程结构衔接-技能等级证书衔接的技术路径,并通过职业能力结构化、课程体系模块化来构建标准化通用接口,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利平  师海歌  刘红达  
加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课程设计思路、教学目标衔接、课程评价衔接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进而实现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祝海英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长春市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整合与实施的实践性做法做出了全面总结,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鲁武霞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并将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是解决目前高职专科"招生难"和应用型本科"就业难"问题的现实出路,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和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完善的方向选择。从主体维度分析,高等教育类型的横向贯通和教育层次的纵向衔接,都要落实于承担相应教育的执行主体——高职专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两者打开传统观念的桎梏,携手合作、协同发展,并在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中形成各自的生态位,从而在应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静  
基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进程和成熟程度,通过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分段培养完成高职本科教育是最为科学、可行的途径,专业衔接是做好联合培养的基础。从研究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和高职专业目录入手,分析了本科和高职专业的衔接状态,并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视角,对专业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乾平  俞林  
针对目前中高职机械类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叠、培养时间过长等情况,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由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教育课、实践课构成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框架,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接力标准,使中高职人才培养形成连续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雪松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的首选。然而,尚不完备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制约了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做好团队建设、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研制等环节的工作,以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洋  
"3+2"中高职衔接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体系设计则是"3+2"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本文结合开展"3+2"中高职衔接改革实验的实际经验,从课程体系衔接的工作基础、基本原则和衔接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3+2"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江勇  
本文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点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应针对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衔接现状,整体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式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有效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衔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桂萍  宋烨  
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针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电子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或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出发,理清典型工作任务,使中高职电子专业培养规格更加明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中高职衔接电子类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春梅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决定了ESP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ESP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从管理部门、教学内容、师资以及教学计价等角度就如何实现EGP与ESP课程的有效衔接提出了努力方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俊文  邹心遥  夏晓冬  
2010年广东省制定了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于促进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政策的实施方面则需要继续探索。针对此现状,文章对国外先进国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及目前国内"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的现状进行了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源的选拔、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因材施教四方面给出了建议,以期为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政策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建东  桂德怀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现实基础和有效路径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产业—人才—专业的视角来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的制造业面广量大但实力不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诉求。同时,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制订"十环节十重点"的研究方案,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创新"六双四协"的顶岗实习衔接机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提供积极的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