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3)
2023(5653)
2022(4632)
2021(4548)
2020(3527)
2019(8217)
2018(8103)
2017(12884)
2016(7948)
2015(8958)
2014(9339)
2013(8001)
2012(7308)
2011(6560)
2010(6957)
2009(5700)
2008(5350)
2007(5079)
2006(4382)
2005(3905)
作者
(18060)
(14912)
(14768)
(14137)
(9311)
(7072)
(6793)
(5956)
(5564)
(5514)
(5079)
(4819)
(4807)
(4656)
(4636)
(4635)
(4549)
(4389)
(4370)
(4234)
(4014)
(3710)
(3664)
(3565)
(3501)
(3422)
(3309)
(3234)
(3107)
(2982)
学科
管理(23674)
(22810)
(21176)
企业(21176)
教育(20208)
技术(16220)
(15896)
经济(15887)
中国(12958)
技术管理(11188)
理论(9940)
教学(9188)
方法(5892)
(5453)
业经(5250)
学法(5160)
教学法(5160)
(5041)
学校(4943)
(4614)
学理(4557)
学理论(4557)
(4531)
研究(4518)
数学(4437)
高等(4349)
数学方法(4301)
思想(4147)
发展(4070)
政治(4051)
机构
学院(98612)
大学(95772)
管理(33251)
研究(32129)
(29061)
教育(28865)
理学(28682)
理学院(28271)
经济(28142)
管理学(27680)
管理学院(27450)
(23570)
师范(23480)
职业(22185)
(21624)
技术(20879)
师范大学(19295)
科学(17909)
(17230)
中国(17187)
职业技术(15835)
技术学院(14771)
(14508)
北京(14376)
中心(13757)
(13647)
(13615)
研究所(13117)
(11828)
教育学(11143)
基金
项目(62547)
研究(57705)
科学(52972)
基金(40147)
教育(37529)
社会(33126)
(33017)
国家(32517)
社会科(31043)
社会科学(31041)
(29448)
科学基金(28953)
编号(27272)
(25753)
成果(23825)
课题(23631)
基金项目(20793)
(20429)
(19916)
规划(18073)
创新(17253)
自然(16474)
自然科(16176)
自然科学(16175)
项目编号(16172)
重点(15936)
自然科学基金(15932)
(15252)
(14918)
(14886)
期刊
教育(55980)
研究(38163)
中国(33843)
(31000)
经济(31000)
职业(17653)
技术(17610)
管理(14779)
技术教育(11533)
职业技术(11533)
职业技术教育(11533)
(10380)
科学(9742)
(9569)
论坛(9569)
学报(8547)
大学(8379)
科技(7107)
(6735)
高等(6531)
成人(6090)
成人教育(6090)
职教(6014)
学学(5903)
高等教育(5665)
(5439)
金融(5439)
(5386)
业经(5153)
财经(5001)
共检索到155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艳梅  
从创新的历史作用、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创新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需要与创新教育现状的落差论证创新教育的应然性。创新的含义既包括创造发明,也包括将已有理论技术重新组合或引入新的领域。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内容架构包括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的战略和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郝静  赵丽  王丽晓  
文章从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着手,结合教学实际,对职业院校学生普法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即明确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的内容;拓宽法制教育的方式,开辟法制教育的实践渠道;优化法制教育的环境,希望能促进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红  刘亨荣  王路遥  
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不仅表现为人格上的顺从、依赖,也表现为行为上的自我低要求和自我价值感过低,这种现状是社会文化导向、教育缺失和女大学生人格弱点与自我认可缺失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构建有利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文化氛围、课程内容体系并激发女性创造性人格的发展,都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小先  郭传杰  江崇廓  刘乃泉  
高等教育观念的代谢和更新,是人类对教育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伴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则是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工作的大发展。因此,观念的力量对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等学校贯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旭东  
我国高职教育普遍缺乏人文素养培育的内容,这不仅不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期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文教育的缺失表明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差,本文旨在揭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树功  雷海波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信用教育缺失严重,需要通过信用教育来弥补高职学生所缺失的学生信用和职业信用。信用教育是一个内化过程,要依靠层次化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来完成信用教育的内化。高职院校的信用教育可以分成信用意识形成教育、信用能力强化教育、信用行为实践教育三个层次。高职院校的信用教育内化过程应增强外在力量,以多主体协作形成合力,同时要以畅通化的渠道作为外在保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席  郝德永  
隐喻在课程理论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跑道式、学科式、经验式课程隐喻反映了传统课程价值现的褊狭和单一,从而造成了实践领域的无序和混乱。"通道"、"文本"、"乐谱"式课程隐喻则真正代表了课程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次、浓厚的文化底蕴及教育学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明  郝理想  
本文在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公平视角阐释了我国职业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原因,提出从制度入手,准确定位政府、企业与学校在职教发展中的角色,是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广宇  
马克思的价值转形数学模型,是建立在两个隐含假定之上的:一是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固定,一是部门间没有资本流动,这两个假定把模型限制在历史的一个横截面上。而价值转形问题,其实质是解释价值规律从简单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演进。因此,只有取消这两个假定,把价值转形问题放在生产力进步、资本跨部门流动的历史进程的背景下,才能解决价值转形问题。在这个生产力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超额剩余价值是最核心的概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标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诱致因素表现为: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淡薄,轻视企业信用管理,此为其内部因素。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国家政策欠稳定,民营企业产权无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征信体系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与执行不规范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诱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檀传宝  
中国教育,到底缺什么?这恐怕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关心中国发展的有识之士常常追问的问题之一。猛一想,也许中国教育最缺的是德育。因为在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国民一星期之内可以在飞机上打两次架之类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足见国民所受德育的重大缺陷。个中原因之一,当然是我们"缺"某些"德"育——我们在德育虚胖(即占用大量课时强调形形色色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内容)的同时,基础道德教育却往往被有意无意地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桂生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一般不致怀疑自己尽心尽力所做的工作属于"教育工作"。只是最近若干年来,间或也有人循名责实,对于在称作"教育"的部门中是否还存在"教育"产生怀疑,或直指这个部门舍本逐末。面对这种质疑,信耶疑耶,便成为问题,也就少不得斟酌一番。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阮孟禹  
文章从多方面理性地分析了图书馆评估的意义与缺失,指出评估的主要目的不是肯定已经取得的成效,而是查找各自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提出整改措施,以便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此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存在的价值,引导图书馆朝着更加健康、更加有为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亚鸿  
高职教育的人文性是与高技能性相对应的另一重属性,它是指高职教育具有人伦教化、文化传递、社会整合功能和培养人文素养、塑造人文精神使命的属性。高职教育的人文性立足于人的和谐发展,通过教化和传递文化,培育人的审美情感、道德理想、健康人格、思维能力等品质和潜能,为社会生活提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简言之,高技能性是教人"如何做事"的育技性,人文性则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育人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怀南  杨成  
目前职业教育多以实用性为先,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为满足社会精细化分工,迫使其走上唯专业、深井式发展道路,因此也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视野不够开阔、社会适应能力差以及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因素详细分析高职院校重专业、轻博雅的原因;着重阐述博雅教育在"完整人"发展、创新思维培养以及核心价值观塑造方面的重要意义;从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深度融合、课程科学合理设置、博雅教育资源构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教育评价体系重构五个方面系统阐释解决高职院校博雅教育缺失的对策和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