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5)
2023(11790)
2022(10224)
2021(9497)
2020(7788)
2019(17899)
2018(17741)
2017(32682)
2016(18393)
2015(20921)
2014(21492)
2013(20441)
2012(18905)
2011(17131)
2010(17569)
2009(15838)
2008(15859)
2007(14812)
2006(12839)
2005(11331)
作者
(52722)
(44049)
(43995)
(41942)
(27707)
(21299)
(20055)
(17016)
(16408)
(15946)
(14821)
(14786)
(14006)
(13925)
(13888)
(13679)
(13490)
(12961)
(12793)
(12614)
(11082)
(11022)
(10672)
(10339)
(9998)
(9994)
(9908)
(9807)
(8989)
(8983)
学科
(66903)
经济(66847)
管理(58158)
(52435)
(43638)
企业(43638)
方法(29138)
数学(24667)
数学方法(24389)
(21659)
中国(19768)
技术(19231)
环境(17746)
(17594)
业经(16288)
(15864)
地方(15304)
理论(15085)
农业(14271)
(13435)
(13215)
(12401)
技术管理(12339)
(12204)
贸易(12196)
(11818)
教育(11787)
教学(11100)
(11043)
财务(11019)
机构
学院(262286)
大学(252429)
(98104)
管理(96304)
经济(95621)
研究(83843)
理学(82194)
理学院(81260)
管理学(79799)
管理学院(79323)
中国(61981)
科学(53666)
(53477)
(45425)
(43782)
(43138)
(42837)
中心(39600)
业大(38835)
研究所(38805)
(36195)
师范(35841)
技术(35833)
财经(35790)
(34704)
农业(34114)
北京(33727)
(32135)
(30589)
职业(29630)
基金
项目(170585)
科学(132929)
研究(131110)
基金(116590)
(100817)
国家(99860)
科学基金(84907)
社会(78545)
社会科(74107)
社会科学(74083)
(73175)
教育(63634)
基金项目(62608)
(59823)
编号(57002)
自然(53235)
自然科(51860)
自然科学(51844)
自然科学基金(50892)
资助(46023)
成果(45756)
课题(41391)
(40672)
重点(39473)
(38638)
创新(37045)
(36522)
(34215)
项目编号(33309)
(32651)
期刊
(113078)
经济(113078)
研究(72515)
中国(59209)
教育(43859)
(39864)
学报(39429)
(36883)
科学(35721)
管理(34719)
大学(29424)
技术(28656)
学学(27322)
农业(26882)
业经(20573)
(20382)
金融(20382)
财经(17114)
职业(16761)
经济研究(16703)
(15217)
(14784)
问题(14536)
科技(14521)
(13896)
论坛(13896)
技术经济(13772)
图书(13756)
(12932)
资源(12526)
共检索到389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辉  
创新强国战略指导下,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应当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从而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提供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本研究阐述了高职教育的生态环境的内生性结构及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互促关系;从高职教育文化生态环境、高职教育制度生态环境及高职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等方面揭示当前高职教育生态环境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阻碍根源;提出创新高职教育文化生态环境,重构高职教育制度生态环境及优化高职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等具体策略,以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生态环境构建的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铁传  
人才培养模式需与国家发展模式相适应。当今世情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确立符合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的新人才观;落实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杜志强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及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在执行教学任务和课程考核中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回访,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体系。根据2013—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数据分析,说明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就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就业、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玲  徐晓艳  管图华  刘红梅  
从培养计划、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创新平台、育人环境几方面进行探讨,采取科学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合理构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扎实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平台、积极营造创新人才孵化生态环境等举措,促进高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玉祥  刘颖楠  石华敏  艾红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工程人才培养大国,却远不是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需要。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的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列位第48。合格工程科技人才的短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走"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要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祖和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在分析创新型人才特质的基础上,提出只有国家、大学、教师、学生共同奋斗,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霞  王云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各要素之间共同作用,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与发展。在这一理念基础上,通过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背景,进而对高校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战略进行更深度的思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汤飞飞  
我国在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提出"智志双扶"的理念,随着"智志双扶"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体现出来,因此,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能够助力"智志双扶"的相关工作。文章论述了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智志双扶"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达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更多的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而不再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将对实施创新驱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通过科学规划、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在我国培养并形成一支适应国情要求、更高水平、结构合理、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已刻不容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由晓霞  吴斌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前提,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规划指导之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增加创新教育内容,广泛开发创新基地,以促进创新型能力与区域岗位需要快速、有效对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红华  何云剑  
工学结合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教育部门与产业界或院校与企业相结合。实施工学结合需要进行校企合作,制订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玉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地方工科院校教育改革的核心,但目前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课堂教学与学生需求脱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节、国家号召与教师响应脱节等问题。针对共性问题,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出了一条"导师+项目+竞赛+校企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波  陈廷柱  
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而应运而生的研究性教学,它以解决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为出发点,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研究能力为目标,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文章从研究性教学的科学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及源自于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创造心理学、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兆花  燕珍  蔡晓丽  
在分析我国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六个方面探讨了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琳玮  
根据势科学原理,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人品格、身心和谐四方面构建了创新型人才素质8维对称化模型,并从内外系统的作用机理提出创新能力形成的数理公式。这既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提出,信息社会创新的机制在于营造信息强势。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信息势,加强学科间联系,营造有效信息量,理论学习与实践互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心理教育和身体锻炼形成稳定的创新人格,以创新型师资队伍激发创新潜能,从而在教育场中营造出最强的教育信息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