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1)
2023(5005)
2022(4076)
2021(4011)
2020(3496)
2019(8162)
2018(8184)
2017(15124)
2016(8760)
2015(10477)
2014(10631)
2013(9681)
2012(8550)
2011(7669)
2010(8049)
2009(6591)
2008(6354)
2007(5560)
2006(4796)
2005(4158)
作者
(23953)
(19826)
(19747)
(19077)
(12679)
(9523)
(8927)
(7746)
(7590)
(7246)
(7011)
(6738)
(6495)
(6405)
(6206)
(6128)
(6070)
(5970)
(5880)
(5637)
(5188)
(5049)
(5025)
(4632)
(4534)
(4481)
(4459)
(4452)
(4090)
(3918)
学科
(29711)
经济(29691)
管理(19941)
(18067)
方法(17215)
数学(15933)
数学方法(15407)
(15109)
企业(15109)
理论(9362)
教学(8691)
中国(8270)
(7644)
(6990)
教育(6576)
技术(6001)
学法(5860)
教学法(5860)
业经(5778)
学理(5117)
学理论(5117)
(5024)
农业(4769)
(4541)
贸易(4537)
地方(4421)
(4394)
(4256)
(4229)
学校(3929)
机构
学院(117913)
大学(108935)
管理(41570)
(37846)
经济(36770)
理学(36030)
研究(35786)
理学院(35616)
管理学(34386)
管理学院(34213)
中国(25509)
科学(24317)
(23546)
技术(21881)
职业(20061)
(18655)
(18366)
(18222)
业大(17728)
研究所(16999)
(16735)
中心(16544)
(16516)
师范(16326)
技术学院(15260)
(15150)
北京(14711)
职业技术(14549)
农业(14306)
财经(13514)
基金
项目(80463)
科学(62949)
研究(60198)
基金(54349)
(47800)
国家(47420)
科学基金(40656)
(35401)
社会(33225)
教育(33168)
社会科(31352)
社会科学(31343)
(29616)
基金项目(28380)
自然(28049)
编号(27657)
自然科(27468)
自然科学(27464)
自然科学基金(26919)
资助(23873)
成果(21127)
课题(21023)
重点(19616)
(17753)
(17293)
(16944)
(16919)
创新(15932)
项目编号(15788)
规划(15739)
期刊
(38152)
经济(38152)
研究(29629)
教育(27723)
中国(27335)
学报(17795)
技术(17281)
科学(16532)
(15719)
管理(15665)
大学(13659)
职业(13139)
学学(12750)
(12070)
农业(11058)
技术教育(8609)
职业技术(8609)
职业技术教育(8609)
统计(7469)
(6972)
论坛(6972)
(6867)
(6826)
(6637)
金融(6637)
业经(6620)
经济研究(6384)
决策(6198)
财经(6056)
资源(5905)
共检索到16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挺  张碧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职高专教育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实践———理论"的第一次飞跃,进入新世纪,高职教育开始了新一轮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再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将出现第二次飞跃。据此,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主体和保障体系三个层面论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志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规格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范式。其具有系统性、稳定性、示范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为此,高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遵循培养目标原则、质量保障原则、办学特色原则和专业差异原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令秋  秦琼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化、动态性、实效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出现生源结构混乱、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正确定位,以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进行了思考,以期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建求  
高职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有别于普通高教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教学设计、课程模式、教师队伍、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的特色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小星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处于第二次社会转型时期的高职教育,必须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等八个方面的对接,从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建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实现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积极应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职业技能养成为落脚点,以教育教学规律为基本遵循,以更高质量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完善课程体系为关键点,以加强教学管理为基本保障,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工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晓静  刘冬梅  
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利用率。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可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全过程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走一条服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办学之路,逐渐进入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就高职院校如何实施"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天罡  
本文在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现存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阐述了素质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改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职人才素质教育的若干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柏铁山  邱程  
高职院校中一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偏弱,个人成就感缺乏,学风较差。必须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潜能。以"自主学习中心"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职业核心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鹏飞  李向阳  
随着IT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IT"双创型"人才,成为IT类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以"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培养高职IT"双创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双创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双证书"式、"订单"式、顶岗式、工学交替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形式。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保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永新  杜学森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文章阐述了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