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2)
2023(6956)
2022(5696)
2021(5796)
2020(4662)
2019(11443)
2018(11920)
2017(21169)
2016(12350)
2015(14044)
2014(14731)
2013(13331)
2012(11774)
2011(10596)
2010(11223)
2009(9818)
2008(9843)
2007(8619)
2006(7767)
2005(7102)
作者
(31713)
(26063)
(25975)
(25197)
(16726)
(12510)
(12097)
(10109)
(10081)
(9830)
(9113)
(8851)
(8631)
(8461)
(8150)
(8141)
(7988)
(7768)
(7668)
(7567)
(6827)
(6550)
(6435)
(6182)
(6115)
(6050)
(5992)
(5834)
(5450)
(5180)
学科
(39436)
经济(39380)
管理(30081)
(25429)
(22316)
企业(22316)
方法(18324)
数学(16093)
数学方法(15525)
中国(12881)
理论(12602)
教学(11925)
(11538)
(11293)
教育(10623)
(9770)
业经(9666)
(8133)
学法(7875)
教学法(7875)
(7499)
(7326)
银行(7314)
农业(7020)
(6976)
技术(6971)
地方(6842)
学理(6603)
学理论(6603)
(6574)
机构
学院(157487)
大学(149934)
管理(54733)
(52802)
经济(51172)
研究(49472)
理学(45443)
理学院(44915)
管理学(43572)
管理学院(43281)
中国(38228)
(33234)
科学(30144)
(27914)
(27555)
技术(26299)
(25155)
职业(25145)
(23877)
师范(23652)
中心(22925)
(22456)
研究所(22201)
(22123)
北京(21644)
业大(20610)
财经(20326)
教育(18497)
师范大学(18407)
技术学院(18360)
基金
项目(95223)
研究(77344)
科学(73233)
基金(61771)
(52366)
国家(51829)
科学基金(44318)
社会(42546)
教育(42040)
(41705)
社会科(39941)
社会科学(39929)
编号(36834)
(34075)
基金项目(31131)
成果(30980)
课题(27875)
自然(27682)
资助(27149)
自然科(27034)
自然科学(27030)
自然科学基金(26485)
(24216)
重点(22459)
项目编号(21541)
(20446)
规划(20202)
(20188)
(20108)
(19812)
期刊
(65325)
经济(65325)
研究(49300)
中国(43691)
教育(41569)
(23387)
管理(22955)
技术(22233)
学报(21054)
(20529)
科学(18573)
大学(16882)
职业(16386)
学学(14790)
(14606)
金融(14606)
农业(13549)
业经(11435)
图书(11128)
技术教育(10752)
职业技术(10752)
职业技术教育(10752)
经济研究(9988)
财经(9810)
(9796)
论坛(9796)
统计(8573)
(8503)
书馆(8007)
图书馆(8007)
共检索到254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四是运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玉清  
本文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内外环境的变化,阐述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外延,分析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介绍本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同时提出今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恩剑  刘国生  蒋新革  刘铱  马仁听  周世平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8月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正式移交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后,坚持立足行业和服务地方并重,探索确立了"联企借力强内涵"的发展路径,凝练践行了"产教一体、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了"厂中校、校中厂"工学结合示范园,以适应市场、服务社会换取学院的跨越发展,成功实现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省示范校和国家骨干校三大跨越,学生得到成长,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行业企业得到人才和服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良模  陈舒怀  邹桂章  
笔者重点研究计算机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十多年来办学实践成功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小英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对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制约因素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云飞  李云霞  
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须明确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彰显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性、主体多元化、内涵层次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等特征。高职院校可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树立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理念,构建彰显区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台生  张大凯  夏安琼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市场,主动贴近企业,构建并完善了"学校育才、学生成才、企业用才"的"三才"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文件和质量评价制度,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庆伟  
物流管理人才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创出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成为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有效地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规格,在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与岗位衔接的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际,阐述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吉顶  范国辉  
"4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经过近10年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具有行业和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4业"指的是"专业+企业、就业+创业","4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与互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潘溪  
培养的应用型法学人才要"上得了法庭,出得了现场"。对于证据调查和物证技术教学可以多种模式的教育方法,如证据调查和物证技术兴趣小组模式、物证技术实验室产学研模式以及与实践部门合作培养模式等。通过利用共建单位物证技术资源开展实验教学、教学参观活动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去",以及通过邀请物证专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国际化物证技术前沿交流和讲座"请进来"的教学实践案例,为开展该类实践课程的探索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晓峰  刘世军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几年来在工学结合方面,经过努力探索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2+1”办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