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7)
2023(8596)
2022(7190)
2021(7048)
2020(5987)
2019(13832)
2018(14110)
2017(25661)
2016(14341)
2015(16161)
2014(16038)
2013(14704)
2012(13263)
2011(11903)
2010(12737)
2009(11476)
2008(11227)
2007(10064)
2006(9268)
2005(8424)
作者
(37236)
(30966)
(30690)
(29669)
(19808)
(14770)
(13874)
(11836)
(11759)
(11378)
(10688)
(10499)
(10208)
(10054)
(9576)
(9530)
(9214)
(9003)
(8980)
(8926)
(8091)
(7579)
(7491)
(7266)
(7103)
(7090)
(6973)
(6926)
(6286)
(6141)
学科
(49054)
经济(48992)
管理(43366)
(40639)
(36699)
企业(36699)
方法(21386)
数学(18533)
数学方法(17932)
技术(17589)
中国(16403)
(14327)
(13494)
理论(13402)
业经(12674)
(12201)
技术管理(11893)
教学(11124)
教育(11029)
(10289)
银行(10275)
(9905)
(9892)
地方(9177)
(9126)
(8916)
金融(8915)
农业(8385)
体制(8158)
(7900)
机构
学院(186951)
大学(180412)
管理(71330)
(70318)
经济(68567)
研究(60107)
理学(60040)
理学院(59433)
管理学(58030)
管理学院(57679)
中国(46632)
(39035)
(35601)
科学(35006)
(32492)
(29477)
中心(28030)
技术(27730)
财经(26220)
研究所(26168)
(25984)
师范(25771)
(25759)
(25698)
北京(25212)
职业(24979)
业大(24173)
(23611)
(21927)
(20518)
基金
项目(117427)
科学(93601)
研究(92622)
基金(80695)
(68922)
国家(68256)
科学基金(59947)
社会(55453)
社会科(52438)
社会科学(52426)
(50791)
教育(48022)
(41504)
基金项目(41468)
编号(40311)
自然(37804)
自然科(37064)
自然科学(37058)
自然科学基金(36396)
资助(33425)
成果(33087)
课题(30630)
(30532)
创新(27427)
重点(27283)
(25704)
(25167)
(25066)
项目编号(24190)
规划(24028)
期刊
(83530)
经济(83530)
研究(60456)
中国(50995)
教育(42183)
管理(32043)
(28405)
技术(24843)
学报(23634)
(23572)
科学(23081)
(19909)
金融(19909)
大学(19290)
学学(17189)
职业(15954)
农业(15208)
业经(13855)
财经(13096)
经济研究(12989)
(11728)
论坛(11728)
(11389)
科技(10938)
图书(10795)
技术经济(10559)
(10494)
技术教育(10268)
职业技术(10268)
职业技术教育(10268)
共检索到302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龙生  张娜艳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展转为内涵提升,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职院校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本文剖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着重阐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杜娜  
高职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山岭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院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刻体现了其人才观和教育理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要素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考试方式等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环节,以及学生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金梧  
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与一些办学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要把一批中国大学办成世界著名大学,就需要我们找准大学自身的定位,保持和弘扬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成功的经验,突破现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构筑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大学文化,在科技创新中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努力在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中有所作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士群  项东升  
本文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工学结合在实践层面上所遇到的诸多难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以期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双证书"式、"订单"式、顶岗式、工学交替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形式。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保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玉  
我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交往已经从经济、政治层面扩展到教育层面。实现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战略已成为我国与西方国家达成深化交流合作的突破口。而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则是这个实践战略的关键点。本文在合理界定国际人才涵义的前提下,立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针对如何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实践和研究,力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国际化进程的深化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国际人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余胜泉   汤筱玙  
智能时代社会生活形态的重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诉求,迫切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本文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和治理体制五个层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转型。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以前沿的认知科学规律为引领,以释放人机结合的分布式智能为目标,以多态多境跨域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面向成长的发展性评估为导向,以开放弹性适应性的治理为保障,从而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有机衔接、培养理念和过程的一体贯通、教育环节和要素的协同配合、育才价值和育人旨归的内在统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建军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果之一的独立学院,经过近10年的发展,规模和效益都令人瞩目。随着教育部为独立学院设置的5年过渡期即将结束,独立学院一部分从母体高校完全独立出来,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一部分回归母体,转成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部分基本维持现状;一部分自然淘汰。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后独立学院时期,内涵建设、模式创新、质量立校是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创新是撬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科海  
文章就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的合作企业选择,"订单"班级的组建、培养、就业,组织保障等问题结合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有所裨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向新梅  徐培江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各种企业、单位不断涌现,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各种财务软件的出现,使得各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的要求有了质的改变。文章分析了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供需现状,指出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方法和优势,以及改革高职会计教学方式的意义,以期能够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会计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怡  
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是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较为欠缺、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和培养模式趋同等问题,应立足社会实际,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知识与应用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黎明  
打造高职教育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就如何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