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7)
- 2023(13288)
- 2022(11713)
- 2021(11186)
- 2020(9318)
- 2019(21605)
- 2018(21416)
- 2017(41313)
- 2016(23170)
- 2015(26099)
- 2014(26318)
- 2013(25552)
- 2012(23608)
- 2011(21260)
- 2010(21445)
- 2009(18954)
- 2008(18543)
- 2007(16264)
- 2006(14305)
- 2005(12538)
- 学科
- 济(83171)
- 经济(83075)
- 管理(65422)
- 业(63008)
- 企(52634)
- 企业(52634)
- 方法(37793)
- 数学(32344)
- 数学方法(31876)
- 农(23972)
- 中国(23399)
- 财(22336)
- 学(19206)
- 业经(19089)
- 理论(17714)
- 地方(17668)
- 农业(15883)
- 制(15781)
- 贸(15548)
- 贸易(15542)
- 技术(15309)
- 易(15121)
- 策(15068)
- 务(14381)
- 财务(14313)
- 财务管理(14289)
- 教育(14203)
- 和(13907)
- 企业财务(13590)
- 银(13240)
- 机构
- 学院(321495)
- 大学(315690)
- 管理(125417)
- 济(121123)
- 经济(118205)
- 理学(108465)
- 理学院(107224)
- 研究(107170)
- 管理学(105379)
- 管理学院(104774)
- 中国(76916)
- 京(67571)
- 科学(67217)
- 财(56554)
- 所(54140)
- 农(51439)
- 研究所(49427)
- 江(48045)
- 中心(47804)
- 业大(47537)
- 财经(45172)
- 范(43675)
- 师范(43266)
- 北京(42711)
- 经(41099)
- 农业(40253)
- 技术(40103)
- 州(39345)
- 院(39197)
- 经济学(34684)
- 基金
- 项目(218080)
- 科学(170505)
- 研究(163182)
- 基金(154494)
- 家(134233)
- 国家(133042)
- 科学基金(113741)
- 社会(98182)
- 社会科(92825)
- 社会科学(92801)
- 省(87400)
- 基金项目(81965)
- 教育(77959)
- 自然(74796)
- 划(73402)
- 自然科(73032)
- 自然科学(73016)
- 自然科学基金(71682)
- 编号(69254)
- 资助(64426)
- 成果(56893)
- 重点(49189)
- 课题(49084)
- 部(47960)
- 发(46478)
- 创(45544)
- 创新(42194)
- 项目编号(42048)
- 科研(41350)
- 教育部(41065)
- 期刊
- 济(133078)
- 经济(133078)
- 研究(94146)
- 中国(63333)
- 学报(50242)
- 教育(48247)
- 农(46648)
- 管理(46330)
- 科学(46099)
- 财(41568)
- 大学(37828)
- 学学(35372)
- 农业(32713)
- 技术(31088)
- 融(27079)
- 金融(27079)
- 业经(22140)
- 财经(21348)
- 经济研究(20691)
- 经(18118)
- 图书(17399)
- 问题(16952)
- 业(16821)
- 职业(16195)
- 科技(15553)
- 理论(15316)
- 坛(15099)
- 论坛(15099)
- 技术经济(14705)
- 现代(14538)
共检索到467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金昌
从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的角度来说,要实现高职教育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出路还在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性。从高职教育低水平就业和高流失率的现象出发,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师资保障、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路径,从而为高职教育实现不可替代性提供策略借鉴。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不可替代性 策略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金昌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难以培养的不可替代性人才。与普通高校相比,它是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的内部逻辑体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它是教育层次上的区别,即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中的科技文化的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全旺 赵兵川
受国内外整体经济状况变差,技能型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适切性低的问题较明显,这不仅给个体造成"伤疤效应",也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问题,可以采取深化校企合作,夯实技能型人才从学校到工作的基础;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高职院校与质优企业的分类合作模式;畅通信息渠道,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职业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与国家资格等级认证制度的合力等措施提升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技能型人才 适切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瑾琏 陈志雄 张虹
工程化人才是我国科技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化人才队伍的质量如何,是否能够胜任科技全球化的挑战,直接对落实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产生重要影响。而作为培养工程化人才的主体之一,企业所采取的管理策略对工程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文章从分析我国企业对工程化人才培养所采用的管理策略入手,剖析工程化人才培养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程化人才 培养 管理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金路 李红浪
培养一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技能人才队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师资力量不强、校企合作层次不深、教学模式较为落后等不足。针对不足,提升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增进校企合作,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技工院校 技能人才培养 策略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慧勇 蒋祥龙 宁静 余兴华
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把专业认同作为隐性目标,也就是把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情感、学习引导和就业意愿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把专业认同理论作为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的理论依据,以促进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以连锁经营专业为例,通过宣传相关专业文化、改善教学条件以及提升就业工作等途径来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和情感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切感和就业意愿。在提升专业认同感的同时,要改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进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连锁经营 人才培养 专业认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波 李学容
高职院校跟风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理念不明晰、定位不准确、课程不合理、理论不扎实、实践不专业等问题。提出了培养理念中国化、培养定位区域化、课程设计科学化、教材选用校本化、师资建设专业化、理论教学实务化、实训实习实用化、就业岗位差异化等人才培养的教育行动化改革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褚建伟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可归纳为:战略性价值追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具性价值追求,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人本性价值追求,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在实现价值追求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标准体系、课程改革、招考制度3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价值追求 推进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健
本文从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角度提出新兴产业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运用聚焦策略和跨国合作办学策略重组教育资源,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路径,基于行动导向策略改革高职人才培养体制,引入政府力量破解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制度瓶颈,并以此角度提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新兴产业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茂波 刘冰清
依据应对产业结构升级、满足人民获得感提升、实现自身发展的使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着重于道德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获得幸福的能力。实现上述价值导向,需要强化高职教育相关主体对人才培养质量价值导向的认同度,聚焦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搭建开放融合的校企一体化平台,建立多元系统的院校管理体系。同时,需要多部门联动构建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获得感的社会环境,突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校企的主体地位,落实多元评价标准,推动高职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闾志俊
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服务区域经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论证;在区域经济产业对接背景下,中高职业院校需要构建与产业链上下游人才需求特点相对应的贯通式课程体系。以家纺产业为例,分析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对接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娟莉
调查显示,当前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不高,主要源于高职院校主要是从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的角度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却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和第四代评价理论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开展教学评价的观点,从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视角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而提出以服务学生需求和关注学生评价为中心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瑛
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分析了以合作企业为依托、以施工现场为平台、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建成工学教研于一体的"现场课堂"的背景;提出了"现场课堂"的建设思路,明确了"现场课堂"的建设目标定位和对象选择原则;从多元共建、平台搭建、功能复合、标准引领和交替运行等5个方面,阐述了"现场课堂"的运行模式,介绍了"现场课堂"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
工程管理类专业 人才培养 现场课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水洪 孟雪 钱一分
产科高端服务体系是近年来中国助产联盟在全国倡导和主推的新型助产服务项目,已被业界普遍认可。文章分析当前助产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以产科高端服务体系引领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建设专兼结合的助产专业团队和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人才培养中实训工作难的瓶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产科高端服务体系 助产 人才培养 高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爱东 赵晓毅 宋秀英
环渤海经济区正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第三极,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面临挑战和机遇。文章简述了环渤海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增长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诉求——集群化、针对性和开放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助推环渤海经济增长极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增长极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