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39)
2023(8239)
2022(6859)
2021(6569)
2020(5615)
2019(13157)
2018(13049)
2017(24485)
2016(13955)
2015(16209)
2014(16781)
2013(15512)
2012(13974)
2011(12558)
2010(12866)
2009(11321)
2008(10741)
2007(9647)
2006(8337)
2005(7335)
作者
(40904)
(33685)
(33608)
(31842)
(21165)
(16163)
(15336)
(13363)
(12944)
(12274)
(11665)
(11453)
(10817)
(10698)
(10508)
(10389)
(10286)
(10079)
(9874)
(9529)
(8632)
(8401)
(8352)
(7746)
(7636)
(7601)
(7531)
(7406)
(7065)
(6824)
学科
(51729)
经济(51682)
管理(34810)
(30755)
方法(27022)
(25218)
企业(25218)
数学(24544)
数学方法(23970)
(13907)
中国(13514)
理论(12747)
(11780)
(10322)
业经(10206)
(10160)
教学(9941)
地方(9115)
农业(8916)
技术(8729)
(8676)
教育(8594)
(7508)
银行(7472)
(7396)
贸易(7393)
(7391)
(7167)
(7132)
环境(7132)
机构
学院(194047)
大学(186517)
管理(71356)
(68434)
经济(66678)
研究(62807)
理学(61575)
理学院(60864)
管理学(59183)
管理学院(58864)
中国(45335)
科学(41727)
(40229)
(36618)
业大(32587)
(32422)
(30435)
(30338)
研究所(29878)
技术(29784)
农业(28951)
中心(28652)
(26364)
师范(26021)
北京(24833)
财经(24143)
职业(24022)
(24001)
(23140)
(21882)
基金
项目(133408)
科学(103431)
研究(97211)
基金(91859)
(81495)
国家(80809)
科学基金(68402)
(56923)
社会(56860)
社会科(53789)
社会科学(53770)
教育(49574)
基金项目(48004)
(47384)
自然(45640)
自然科(44640)
自然科学(44624)
自然科学基金(43792)
编号(42030)
资助(39263)
成果(33390)
课题(31310)
重点(30953)
(28404)
(28318)
(27748)
创新(25801)
计划(25686)
科研(25510)
(25404)
期刊
(72508)
经济(72508)
研究(50534)
中国(43648)
教育(34817)
学报(33686)
(32549)
科学(29270)
管理(25539)
大学(25307)
技术(23779)
学学(23754)
(23317)
农业(22179)
职业(14521)
(13179)
金融(13179)
业经(12719)
统计(12206)
(12093)
经济研究(11616)
财经(11406)
(11058)
(10091)
决策(10061)
(9841)
(9771)
论坛(9771)
科技(9651)
图书(9625)
共检索到278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结  
专业设置是影响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科学的专业设置评价体系对于促进高职专业建设,提高专业设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立足于对高职专业设置评价体系的要素、模式及解释形式进行分析,探讨建立科学的、可靠的高职专业设置评价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绥生  赵居礼  
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评估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组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评估专业委员会,设计专业设置评价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并按照文件评审与现场考察评审相结合原则,实施专业设置评价达标平行双标准制。在构建评估体系过程中,应注重分析宏观专业结构与专业布局的合理性、校内专业结构与专业布局的合理性、专业设置的硬件条件、教师队伍条件、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评估等考核要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税文兵  杨军  杨扬  
基于工程系统发展阶段的差异重新界定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内涵,明确了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的界限,从物流系统要素构成、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三个维度提出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三维"定位模式,设计了基于该定位模式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最后结合专业建设实践表明:"三维"定位模式及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物流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立静  赵冬梅  尹四倍  
在提倡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3+2"贯通培养的大环境下,在学校与对口本科院校实施合作的过程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研究基于学分制和《华盛顿协议》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通过对课程平台加模块的合理设置,发挥本科"学科知识结构"和高职"技术技能"双优势,实现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有效结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英志  刘书明  崔晓健  赵锐  
海域资源配置是海域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我国海洋事业上升到国家关键决策层面和海域资源稀缺性日益明显,科学配置海域资源成为实现海域资源合理开发、海洋自然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决定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源配置和海域资源配置的概念和特征,然后从选取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评价分析与决策三个方面构建了我国海域资源配置的评价体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海域管理的基本实践,选取了4个一级、17个二级评价指标,结合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自指标的权重,并以德尔菲法为基本方法开展了海域资源评价分析,该评价结果将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配置主体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辉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所有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区域性专业布局结构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状况及存在问题,力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预警体系。这一专业预警设置体系包括"预警指标体系"与"预警监测模型"两大部分:专业设置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分为就业质量、社会需求状况和生源状况三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预警监测模型表达方式为,预警警报级别分"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五个级别。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荣胜  
专业设置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整个教学及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专业设置评价模型,将办学资源进行分类分析,形成对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评价,以加强高职校的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林春树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与高校快速扩张,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拨款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财政政策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高校院(系)为责任中心,探索以绩效预算管理为主线,改变高等教育资源自然获得、利益聚集以及平均分配的资金分配机制,提出高校办学资源边际效应最大化的总体思路与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晓晖  韩芳  董大奎  
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是未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发展方向。在教育评价实务中,评价模式的构建与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CIPP模式对高职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启示作用,阐述了CIPP模式的发展性、改进性和针对性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并构建了基于CIPP模式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清  易飚  
高职专业设置反映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通过研究高职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范式,构建吻合度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标准,以定量分析实现对高职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吻合度的定性预测判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乾  
随着全球碳减排进程不断推进,各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在不断加重,而作为快速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是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尖锐矛盾。本文在细致分析、对比碳强度分配与碳总量分配方案优劣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针对宏观与微观不同机制环境的综合性总量设置方案及配额分配方案。同时以我国碳强度减排的国际承诺为逻辑出发点,在借鉴成熟碳排放交易体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环境,提出适合中国发展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地理架构及体系构建的阶段安排。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大勇  
本文认为,高等学校财务资源是高等教育赖以开展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财务资源的状况与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确立适应高校财务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了解高校资金使用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改进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名选  余如  
本文针对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以职业岗位和工学结合为导向,提出"精基础理论教学→重软件开发能力培养→主抓工程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创建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新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软件开发能力,以获取软件职业资格证书为学习动力,确定软件设计师、软件评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等三大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学众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大学作为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其功能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知识生产领域内,也体现在办学模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准确把握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特点,对于高校设置专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分有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龚怡祖  
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业门类,专业设置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世界各国众多大学的经验与做法,大学专业设置一般可在设置口径、设置方向、设置时间、设置空间等方面进行形态变化设计,以充分施展专业设置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多方面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