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7)
2023(8926)
2022(7396)
2021(6748)
2020(5519)
2019(12622)
2018(12273)
2017(22696)
2016(12867)
2015(14955)
2014(15360)
2013(14565)
2012(13625)
2011(12372)
2010(12591)
2009(11658)
2008(11555)
2007(10754)
2006(9691)
2005(8832)
作者
(38034)
(31581)
(31467)
(30069)
(20136)
(15168)
(14193)
(12273)
(12054)
(11661)
(10818)
(10697)
(10516)
(10367)
(10152)
(9962)
(9431)
(9377)
(9279)
(9257)
(8141)
(7931)
(7872)
(7422)
(7303)
(7268)
(7064)
(7055)
(6624)
(6307)
学科
(47352)
经济(47263)
管理(40345)
(34520)
(29214)
企业(29214)
方法(16881)
中国(15772)
(14878)
(14437)
(14354)
数学(13045)
数学方法(12859)
业经(12765)
理论(12720)
(11885)
(10850)
农业(9700)
地方(9429)
(8762)
银行(8735)
(8595)
金融(8593)
技术(8559)
教育(8436)
(8376)
体制(8358)
(8358)
财务(8327)
财务管理(8304)
机构
学院(187901)
大学(183009)
(71902)
经济(70147)
研究(65092)
管理(64569)
理学(54223)
理学院(53572)
管理学(52585)
管理学院(52243)
中国(48222)
(39878)
科学(39125)
(37800)
(33238)
(31699)
(31388)
研究所(29688)
中心(28869)
财经(28391)
业大(26726)
技术(26614)
(25644)
北京(25099)
(25017)
农业(24795)
师范(24659)
(24640)
(23887)
职业(22932)
基金
项目(119539)
科学(93687)
研究(91116)
基金(83519)
(73137)
国家(72462)
科学基金(61546)
社会(55647)
社会科(52381)
社会科学(52369)
(49315)
教育(45881)
基金项目(43443)
(41241)
自然(38957)
编号(38720)
自然科(38020)
自然科学(38003)
自然科学基金(37352)
资助(34115)
成果(32773)
课题(29832)
重点(28500)
(27250)
(26856)
(25908)
(25465)
(24541)
(23998)
创新(23717)
期刊
(87084)
经济(87084)
研究(58250)
中国(47897)
教育(34265)
(30936)
学报(30522)
(30008)
科学(27091)
管理(26938)
大学(23780)
学学(21992)
技术(20462)
农业(19782)
(17022)
金融(17022)
财经(15342)
职业(14289)
(13298)
业经(13102)
经济研究(13090)
问题(11088)
(10141)
论坛(10141)
(9874)
(9378)
技术教育(9341)
职业技术(9341)
职业技术教育(9341)
图书(9203)
共检索到29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新民  罗志  
专业群内部机理是群内各专业的结构关系、职业面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师资结构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内部机理决定了专业群基本特征的形成;产业集群理论和学科建设理论是专业群建设的基本理论;专业群的发展动力关键是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也是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生需求。构建专业群应建立与行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步调整机制,建立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协调合作机制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建根  石伟平  
专业群概念蕴示着高职教育教学组织观念的转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高职教育需要认清专业群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厘清专业群的内在联系,对接区域产业,调整结构布局,加快内涵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金凤  
以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运行机制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以及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的实践教学特点分析,提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实践教学存在评价体系形式化、评价标准缺失、评价主体不明确的问题,进一步调整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思路,构建科学可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蒙成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革新工程。当前专业群建设缺乏总括性理论的引领,忽视专业群建设的动力来源,且复制专业建设的模式,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复杂性科学是诊察、筹思专业群建设的适切理论,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观照,激发一线普通教师的参与动力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根本之道。为此,应根据双因素激励理论重构高职院校的薪酬制度,大力强化与专业群相适应的文化建设,着意构建共同愿景。将建立统合性的组织机构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标志性任务,创建专业群工作部,创建跨专业的工作团队,创立以“人”为核心的系统结构,以此来促使专业群建设发挥整体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云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在这一大的前提背景下,如何确保培养出专业素质一流、综合技能全面、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有所发挥、进行创新性业务拓展的高水平毕业生也就成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所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基于此,国内诸多院校提出了以专业群建设促进人才质量提升的结构性变革。在高职教育中发展专业群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效益,而且对于节省办学资源、优化教学设施的配置、最大限度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聚焦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群结构;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科规律,根据专业集群的需要构建全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恒亮  杨志刚  
本文从专业群的定义、理论依据、核心内容、构建原则和途径、管理与运行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专业群建设的四项核心内容、五项基本原则和三条构建途经,明确了专业群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战略定位,论述了专业群建设在高职教育中的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翠娟  李冬  
专业群是一项综合性的发展建设项目,其内涵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拓展和完善,表现为专业群的智慧在于专业集群的策略,创新在于构建柔性的、可重组的专业建设机制,重点在于各组成专业的教学资源共享,生命力在于其发展性,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明确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的常规工作而不是应景的"政绩工程",专业资源的共享是具有挑战性、长期性的任务,专业群的构建需要战略性视野和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琪  谢志远  
加强人才链匹配产业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向。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以促进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为导向,注重突出产业群的特色、共享与创新,保持适度超前,以产教融合为圭臬,实现与区域产业群的有效对接。为了确保专业群建设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要加快构建服务区域重点特色产业的专业群建设机制、搭建专业群与产业群发展同步调整机制、打造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协调合作机制。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要着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专业群建设模式,不断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效能、水平和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张建平  
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弊端,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缓解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应遵循适应性、前瞻性、特色发展、整体优化、校企合作等原则;专业动态调整的策略有扩大大类招生改革,增设、淘汰、改造专业等;其运行模式有宏观指导机制、咨询参谋机制、具体执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波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坚持适应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协调性原则,以服务为宗旨,明确办学特色和建设方向,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硕硕   江春华   宋子齐  
高职院校专业群是适应和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学习平台和组织模式。共生理论为研究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新的依据、视角和范式。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个视角建构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体系的要素,并从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困扰、共生模式失调、共生界面阻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共生发展的现实困境。未来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的共生路径为:提高共生单元的合作效能;营造相互促进的共生环境;深化互惠共生的共生模式;创新开放协同的共生界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玉光  
在对世界各国城市群形成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和归纳方法,分析了城市群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特点及其动力机制,以期从理论上引领我国城市群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三桂  
特色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品牌的集中体现,建设特色专业群对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水平意义重大。从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办学特色和高职教育社会地位三方面对高职院校建设特色专业群意义进行阐释,并从特色性、共享性和竞争性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特征进行分析,继而从政府大力引导、学校自主规划和企业积极参与三方面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进行探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新民  杨文涛  
专业群组群逻辑包括外部逻辑和内部逻辑,外部逻辑建立起专业群和产业的对应关系,主要是职业联系;内部逻辑建立起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知识联系,人们平常所说的组群逻辑一般是指外部逻辑。外部逻辑主要有产业链组群逻辑、学科基础组群逻辑和技术基础组群逻辑,外部逻辑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专业群组建。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既不是外部逻辑也不是内部逻辑,而是连接专业群和产业的桥梁。作为专业群的内部逻辑,主要包括核心专业的作用、职业岗位群的分配、课程体系和平台课程、共享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元军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每所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建设高水平的专业群,需要过硬的专业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8字型"办学质量螺旋改进规则,建构有效且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能够使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师、学生等4个层面达到专业群建设的规划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