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
- 2023(524)
- 2022(499)
- 2021(489)
- 2020(397)
- 2019(895)
- 2018(874)
- 2017(1339)
- 2016(965)
- 2015(1308)
- 2014(1430)
- 2013(1142)
- 2012(953)
- 2011(789)
- 2010(809)
- 2009(567)
- 2008(505)
- 2007(444)
- 2006(328)
- 2005(313)
- 学科
- 教学(2290)
- 理论(1805)
- 管理(1732)
- 学法(1730)
- 教学法(1730)
- 学理(1558)
- 学理论(1558)
- 学校(1207)
- 济(1194)
- 经济(1194)
- 业(915)
- 技术(847)
- 企(818)
- 企业(818)
- 教育(796)
- 方法(701)
- 中国(673)
- 高等(657)
- 职业(611)
- 职业技术(607)
- 学(586)
- 技术学校(586)
- 数学(585)
- 高等职业(583)
- 数学方法(553)
- 思想(497)
- 政治(495)
- 德育(489)
- 思想政治(489)
- 政治教育(489)
- 机构
- 学院(12310)
- 大学(7891)
- 职业(5876)
- 技术(5290)
- 职业技术(4403)
- 技术学院(4389)
- 研究(2855)
- 管理(2559)
- 科学(2267)
- 江(2227)
- 京(2144)
- 理学(2065)
- 理学院(2039)
- 州(2021)
- 管理学(1902)
- 管理学院(1891)
- 中国(1812)
- 济(1802)
- 经济(1678)
- 农(1657)
- 所(1646)
- 业大(1571)
- 教育(1531)
- 研究所(1498)
- 工程(1484)
- 范(1456)
- 师范(1436)
- 农业(1320)
- 北京(1300)
- 中心(1267)
共检索到16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从峰 钱吉奎 杜连森
高职与应用本科"3+2"分段培养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一条可行之路。高职与应用本科的职业教育属性是双方衔接的理论基础;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及规格是双方衔接的逻辑起点;在衔接技术策略上,要系统化设计两阶段的课程体系,推进"做中学"与理论提升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技术技能+文化素质"考核选拔方式。
关键词:
高职 应用本科 “3+2” 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颜汐
文章首先论述了高职教育与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衔接的必然性,然后揭示了高职教育与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高职教育与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衔接的对策: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设立协调机构,实现完美衔接;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 衔接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益芙 魏会贤
高职院校推进实践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校企合作共赢,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需要创新协同育人理念,突出实践育人的引领作用;实施分层分段培养,提升实践育人的针对作用;形成“四类协同机制”,凸显实践育人的系统作用;构筑“四型实践平台”,深化实践育人的长效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践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鲁武霞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并将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是解决目前高职专科"招生难"和应用型本科"就业难"问题的现实出路,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和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完善的方向选择。从主体维度分析,高等教育类型的横向贯通和教育层次的纵向衔接,都要落实于承担相应教育的执行主体——高职专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两者打开传统观念的桎梏,携手合作、协同发展,并在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中形成各自的生态位,从而在应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施俊 袁德正
探索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衔接与贯通,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的核心内容。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分段培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能否顺畅衔接,直接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文章从项目的组织、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及过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提出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的实施策略和衔接机制。
关键词:
中高职 应用型本科 分段培养 衔接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甄国红 张天蔚 睢忠林
建立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而课程体系的衔接则是贯通培养的核心环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联合培养"3+2"财务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衔接双方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特征,构建了"模块+平台"的课程结构体系,为相关院校开展衔接培养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静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衔接则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纵向递进与横向拓展"的课程衔接思路,构建了"二层次、三类型、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在垂直(继续性)与水平(整合性)的衔接,以达到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吉奎 李从峰
高职与应用本科"3+2"衔接试点,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3+2"试点项目在人才培养理念、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仍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问题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衔接策略,具体包括:引导地方本科转型,促进人才培养理念贯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实现两阶段课程对接;加强省级政策统筹,调动本科院校的积极性;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加快发展现代高职本科教育。
关键词:
高职 本科 “3+2”分段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臧志军 石伟平
中国已经开始了中高职衔接的尝试,但许多做法仍有待完善。与之相对,美国人从1984年开始就进行了借助于技术准备项目的中高职衔接,形成了独特的机制。本文通过对两国中高职衔接机制的对比,试图发现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可改进之处。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衔接机制 生涯技术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范敏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3+2”工作在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针对目前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机制上的不足,从“衔接”与“选拔”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吟龙 廖发良
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交通运输行业需求,从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关系特征、平台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明确协同育人关系,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理顺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关键词:
校企一体 协同育人 平台 运行机制 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倩 崔俊媛 刘娜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因为生源质量整体不如本科院校,获得的社会关注度不高,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多处于下风;本科类院校由于社会实践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够,学生大多理论较强而操作能力不足。鉴于这种情况,文章通过对现代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现状的分析,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建设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教学模式,在价值论、职业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上,实现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专业师资的衔接。
关键词:
高职 应用型本科 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慧娟
分析会计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课程设置的不同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进行课程衔接的起点,模块化、体系化是设计课程衔接的关键,合理的教学模式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衔接效果的保障。
关键词:
会计专业 3+2 高本衔接 课程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湛年远 谭永平
中高职衔接贯通、产学研用合作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通道。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时期,要从招生考试、课程改革、联合培养以及考核评价、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和建立中高职衔接贯通、产学研用合作协同的系统化育人模式。
关键词:
中高职 衔接贯通 产学研用 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在铁
一体化整体开发3+3分段培养中高职衔接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下行、企、校全程参与、深度合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建立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激励措施等规范运行保障机制,以及遵循对接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关键词:
分段培养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体制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