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8)
2023(15798)
2022(13168)
2021(12559)
2020(10356)
2019(24046)
2018(24103)
2017(45427)
2016(25386)
2015(28778)
2014(29250)
2013(27955)
2012(25565)
2011(22655)
2010(22894)
2009(20564)
2008(20092)
2007(17752)
2006(15462)
2005(13713)
作者
(72545)
(59975)
(59483)
(56883)
(38278)
(28655)
(27237)
(23727)
(23012)
(21713)
(20443)
(20261)
(19172)
(19136)
(18673)
(18634)
(18051)
(17897)
(17344)
(17211)
(15076)
(14969)
(14791)
(13803)
(13518)
(13469)
(13431)
(13321)
(12259)
(12009)
学科
(94773)
经济(94660)
管理(68940)
(62209)
(52175)
企业(52175)
方法(43580)
数学(37527)
数学方法(36789)
中国(27536)
(25668)
(23072)
(22365)
业经(21643)
理论(20540)
地方(18938)
(18034)
农业(16905)
技术(15557)
教育(15543)
(15458)
(14798)
贸易(14786)
(14670)
银行(14617)
(14309)
(13939)
环境(13933)
金融(13931)
(13897)
机构
学院(347438)
大学(344368)
管理(131945)
(125694)
经济(122595)
研究(116059)
理学(113816)
理学院(112481)
管理学(109816)
管理学院(109201)
中国(84703)
科学(75193)
(75092)
(59112)
(58282)
(58162)
研究所(54022)
业大(53652)
(52772)
中心(52322)
(49004)
师范(48459)
北京(47531)
财经(46236)
农业(45563)
技术(44991)
(43262)
(42707)
(41932)
师范大学(38813)
基金
项目(238240)
科学(185437)
研究(176026)
基金(167796)
(146917)
国家(145629)
科学基金(124022)
社会(105464)
社会科(99581)
社会科学(99553)
(96272)
基金项目(88027)
教育(84636)
自然(81338)
(80689)
自然科(79467)
自然科学(79445)
自然科学基金(77914)
编号(74513)
资助(70006)
成果(61562)
重点(54008)
课题(53423)
(51063)
(50173)
(49124)
创新(45602)
项目编号(45453)
科研(45350)
大学(44508)
期刊
(137678)
经济(137678)
研究(100138)
中国(73882)
学报(58669)
教育(56086)
(53161)
科学(51522)
管理(49593)
(44309)
大学(44073)
学学(40834)
农业(36824)
技术(36035)
(26962)
金融(26962)
业经(22813)
经济研究(21815)
财经(21578)
图书(21411)
(19423)
(18343)
职业(18213)
问题(17885)
科技(17006)
(16978)
理论(16139)
技术经济(16008)
统计(15961)
(15697)
共检索到512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檀祝平  
在分析专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和本科"功能材料"专业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办学定位的趋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有效的运行措施是实现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课程一体化体系构建和实践的关键因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丽巍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文章首先指出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问题、课程体系的内容选取问题、课程体系的组织问题、课程体系的评价问题,然后论述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原则及总体思路,以及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最后提出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子贵  
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对其他工科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甄国红  张天蔚  睢忠林  
建立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而课程体系的衔接则是贯通培养的核心环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联合培养"3+2"财务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衔接双方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特征,构建了"模块+平台"的课程结构体系,为相关院校开展衔接培养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宁  夏妍春  何亚飞  蔡捷  张骜  
作为一项人才培养模式,"中本贯通"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有益探索,对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我校机械工程中本贯通试点专业以"核心课程"为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衔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总结了实现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的技术路径与实践经验,为其他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依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艳华  
高职印刷类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整个印刷出版环节。遵循编辑出版行业"采、编、印、发"一体化的产业链格局,将高职印刷类各专业课程设置归类整合为采写、编辑、印刷、发行四个部分,并移植借鉴过来,横向形成培养采、编、印、发四种能力的四个课程模块,纵向分成"理论+技能+实践+拓展(选修)"4个课程群,构建采、编、印、发一体化课程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勤  
本文指出了现行会计学本科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确立了重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并构建了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雪松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的首选。然而,尚不完备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制约了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做好团队建设、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研制等环节的工作,以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洋  
"3+2"中高职衔接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体系设计则是"3+2"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本文结合开展"3+2"中高职衔接改革实验的实际经验,从课程体系衔接的工作基础、基本原则和衔接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3+2"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杰  
刘杰在《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5期中撰文,分析了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协同构建课程体系的需求与必要性,阐述了协同构建课程体系的理念与目标,提出了协同构建课程体系的内容与教学方式。高职专科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工学结合,过度强调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育,导致毕业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过度强调系统理论学习,致使毕业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因此,为了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杰  
基于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两个层次院校的课程体系有协同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一体化的框架中,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目标,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方式等四个维度出发进行课程体系的协同构建,促进两个主体教育的有机衔接,从而在培养高技能、技术型革新人才这一目标上达到"1+1>2"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大梅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与路径,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就业需求的"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课程体系框架,设置了以就业为导向,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一体化课程,提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举措。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家寰  
本文针对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设计一体化课程结构,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史丽晶   林映巡   韩江萍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中高职课程组织衔接的关键作用,可以从垂直组织、水平组织两个组织方向和学科的内在逻辑、学习者的心理发展顺序与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三条基本逻辑来深入理解。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发现中高职课程组织衔接面临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断层现象、协商机制尚未健全等现实困境。对此,应从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课程设置的统筹规划和衔接机制的有效构建三个方面着力,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组织衔接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佩燕  
中高职衔接既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文章对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包括制定有利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制度、建立多元参与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沟通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