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
2023(369)
2022(401)
2021(462)
2020(408)
2019(1012)
2018(796)
2017(1397)
2016(1123)
2015(1654)
2014(2006)
2013(1497)
2012(1335)
2011(1120)
2010(1181)
2009(574)
2008(394)
2007(328)
2006(240)
2005(181)
作者
(2099)
(1571)
(1563)
(1556)
(1029)
(801)
(774)
(767)
(727)
(668)
(628)
(606)
(600)
(576)
(565)
(537)
(531)
(525)
(516)
(499)
(493)
(477)
(453)
(449)
(426)
(420)
(419)
(407)
(407)
(407)
学科
教学(2866)
学校(2789)
学法(2252)
教学法(2252)
理论(2178)
学理(2088)
学理论(2088)
高等(1816)
技术(1804)
职业(1786)
职业技术(1778)
技术学校(1731)
高等职业(1719)
教育(1441)
管理(1311)
思想(1143)
德育(1142)
思想政治(1142)
政治(1142)
政治教育(1142)
治教(1142)
中国(839)
(767)
贸易(767)
(766)
电子(707)
网上(696)
网上贸易(696)
文教(424)
语文(385)
机构
学院(14693)
职业(12126)
技术(9678)
职业技术(9139)
技术学院(8960)
大学(4549)
(2937)
(2709)
职业学院(2588)
教育(1891)
研究(1839)
科学(1556)
(1372)
管理(1366)
(1356)
师范(1337)
(1337)
浙江(1336)
工程(1273)
(1157)
(1149)
工业(1144)
(1116)
业大(1064)
(1040)
科技(1029)
(1014)
经济(999)
研究所(993)
理学(896)
基金
研究(8692)
项目(7208)
教育(7115)
编号(6354)
(5746)
课题(5574)
科学(5538)
(5536)
高职(5309)
(4179)
主持(4140)
(4136)
主持人(4128)
成果(4119)
职业(3475)
(3422)
规划(3369)
(3255)
年度(3253)
院校(3099)
研究成果(2765)
项目编号(2763)
社会(2715)
教学(2676)
(2598)
教育科(2462)
社会科(2443)
社会科学(2443)
高等(2435)
基金(2419)
期刊
教育(9905)
职业(8107)
技术(5613)
技术教育(5237)
职业技术(5237)
职业技术教育(5237)
中国(4923)
(3121)
论坛(3121)
职教(3056)
研究(1286)
成人(1039)
成人教育(1039)
(993)
经济(993)
学报(810)
(722)
大学(631)
学学(598)
教研(574)
高教(574)
农业(517)
科学(466)
(455)
经济师(446)
高等(441)
(375)
管理(330)
(326)
高等教育(318)
共检索到17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璐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培养优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是其发展的重心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校打造良好的口碑,保证其招收更多优质生源。文章以高职铁路运营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应用"2+1"人才培养计划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做好相关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以求更好地促进该专业的发展壮大,满足铁路运营行业的发展需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佩秋  高芳  
制定系统完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而政策支持、多方参与,目标明确、层级清晰,能力递进、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对点衔接则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从专业人才目标确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实践了中高职衔接"2+3"人才培养,并提出在整体设计、分段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资源共享是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志武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区域旅游行业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要求。最后,结合问题和企业要求,提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怡跃  
高职"2+1"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带来了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时压缩的强力挑战、校内外如何衔接以及校外顶岗实习如何有效安排和充分监督等重要问题。通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梯级化、公共基础理论设计的分层化、丰富化和服务高职教育大众化、专业基础理论设计的宽广化、专业理论设计的既全面又深化、专业校内实习设计以项目成果为导向、专业顶岗实习设计问计于顶岗的工商企业、顶岗实习全程化指导与监控等举措,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够用、重视实践"这一长期的高职人才培养定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卫新  王慧才  
高职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实施要抓住四个环节,即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制订顶岗实习内容,确定顶岗实习单位,安排顶岗实习岗位。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实习制度,实行校企双重管理,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共同考核。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镇  
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创新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针对行业发展及目前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以学生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构建校行企三方共育的"2+1"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有利于彰显专业优势与特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慧娟  
分析会计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课程设置的不同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进行课程衔接的起点,模块化、体系化是设计课程衔接的关键,合理的教学模式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衔接效果的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坚  
"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两种角色若不能及时转换,学生极易产生心理冲突;同时,1年的顶岗实习时间较长,学生易出现职业倦怠。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应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就业观、择业观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建立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同时企业和学生家长也要给学生以关心和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佩秋  
针对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衔接不畅等情况,文章提出通过对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统筹规划,解决中高职相互独立、人才培养缺乏一贯性和互补性以及课程有效对接的问题,将"整体设计、分段培养"方案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裕崴  章建新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以人才需求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和工作项目分析为重点,将商务开发、国际物流业务操作、物流企业绩效评估、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基本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和职业岗位,确定工作任务,再据此构建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设计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环节和生产性实训,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涛  
我国已成为动漫产品的消费大国,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动漫类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严重紧缺的问题逐步显露。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任务,应从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出发,改善高职院校动漫类专业硬件设备落后、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合格师资匮乏等问题,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动漫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明  
天津自贸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这对天津高职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首先对"自由贸易区"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论述了自贸区给天津现代服务业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构建面向自贸区的天津高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创新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职业教育学历提升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丽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回答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必须综合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永明  
大力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既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与社会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也是共同的利益所在。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实践证明,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离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黎  梁长垠  
基于对本地电子行业人才需求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与分析,按照能力递进规律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层,将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层、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层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层,并将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训导贯穿其中,由此形成"3+2"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校企共同制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