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0)
2023(14597)
2022(12366)
2021(11667)
2020(9935)
2019(23170)
2018(22700)
2017(44304)
2016(24399)
2015(27690)
2014(27999)
2013(27186)
2012(24611)
2011(21782)
2010(22002)
2009(19863)
2008(19627)
2007(17190)
2006(15040)
2005(13297)
作者
(69005)
(56939)
(56831)
(54235)
(36476)
(27299)
(25817)
(22501)
(21811)
(20593)
(19584)
(19153)
(18338)
(18177)
(17583)
(17527)
(17130)
(17011)
(16378)
(16219)
(14222)
(14187)
(13866)
(13066)
(12901)
(12852)
(12700)
(12658)
(11550)
(11222)
学科
(98829)
经济(98710)
(89119)
(86233)
企业(86233)
管理(83794)
方法(50357)
数学(41051)
数学方法(40340)
(30467)
业经(28066)
中国(23374)
(22956)
财务(22876)
财务管理(22853)
理论(22368)
(22282)
企业财务(21669)
技术(20574)
(18921)
(18433)
(17091)
地方(17073)
(16634)
(16133)
贸易(16124)
(15702)
农业(15248)
(15009)
教育(13586)
机构
学院(345220)
大学(337712)
管理(140581)
(132564)
经济(129697)
理学(121870)
理学院(120617)
管理学(118354)
管理学院(117748)
研究(104595)
中国(77610)
(71684)
科学(65401)
(61721)
(51949)
(51092)
财经(49871)
业大(49573)
(49028)
研究所(47261)
中心(47186)
(45248)
北京(45048)
(43426)
师范(42992)
技术(42098)
(41546)
经济学(39006)
(38386)
农业(38314)
基金
项目(233416)
科学(184304)
研究(172831)
基金(167594)
(144768)
国家(143465)
科学基金(125232)
社会(106214)
社会科(100644)
社会科学(100616)
(94078)
基金项目(88574)
自然(82889)
教育(82828)
自然科(81085)
自然科学(81067)
自然科学基金(79612)
(78021)
编号(72480)
资助(70609)
成果(57310)
重点(52139)
(50850)
课题(50251)
(50153)
(48522)
创新(46443)
项目编号(45193)
科研(44541)
教育部(44165)
期刊
(143136)
经济(143136)
研究(96297)
中国(64511)
管理(56652)
学报(50769)
(50623)
科学(47659)
教育(46714)
(42385)
大学(39014)
技术(37088)
学学(36714)
农业(29780)
财经(24444)
(24165)
金融(24165)
业经(23961)
经济研究(22736)
(20940)
技术经济(18884)
问题(17718)
(17289)
图书(16643)
职业(16482)
科技(16369)
统计(16187)
财会(15986)
理论(15741)
现代(15687)
共检索到494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昌荣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驱动力。"校企共育能力递增"模式是一种具有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在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高职"校企共育能力递增"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论述,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共育性课程体系、共育性教学内容、共育性师资队伍、共育性培养过程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康树元  
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影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关系模型,对该模型的各个关系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校企合作实施模型,并对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静  刘旭东  
本文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找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宁  盛定高  徐善状  刘永利  何时剑  喻步贤  杨新春  
本研究针对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引企入校、联合申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共建生产和实训基地等形式,校企双方以教学、生产、科研的合作项目为平台,在合作机制建立、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实训条件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师资互聘互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在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琨智  姜洪文  陈立波  王桂芝  聂英斌  
本文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二等奖获奖项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校企联手、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进行了介绍,该专业依托吉林化工职教集团,与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等企业通过"十双"开展校企联手育人、实现人才培养的三阶递进,形成了共同培养、共同研究、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基于"产品检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进行了岗课证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组建了"教学名师、行业专家"引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成了校内外优势互补的实训基地,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杨京钟  
人才培养模式覆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的全过程。福建省示范院校黎明职业大学的省级精品专业和示范性专业——会计与审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二个驱动、三个能力、四个突出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733"阶梯式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规格教育的目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邱雪峰  余构雄  
高职教育重点培养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已被多数企业及高职院校所认同。随着会展经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以该模式来培养适合行业及市场需求的会展人才研究较为少见,理论跟不上实际发展需求。本文在分析现有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模式基础上,从理念、思路、课程及运作体系四大层面构建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南  
本文以邯职院的中东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阐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发展基础,解释了其运行及保障机制,并从人才培训、技术开发和职业服务三个方面介绍了合作的主要内容及已经取得的成绩。该模式对同类高职院校有示范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文权  曾文英  龙立功  
本文根据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和实际,提出了软件技术专业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此模式专业在课程体系、项目资源库、师资队伍、教学企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慧明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深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创造并不断完善"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龙海  刘殿红  
本研究基于实践基础上分析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产学一体化工作室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并探索了独具特色的"双基地、双实境"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凯  黄亚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提出以"股份制"为前提,以"机制共创""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容,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汉  曹军平  刘俊栋  陆桂平  王涛  黄宝中  董加喜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行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工学结合,校行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轮换进行,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于为雄  霍炬  姜华  赵志衡  
构建学校和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合力育人模式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以和伊顿公司合作为例,建设了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共建了校内联合实验中心、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并推广到多个企业,归纳总结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令秋  秦琼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化、动态性、实效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出现生源结构混乱、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正确定位,以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进行了思考,以期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