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5)
- 2023(17573)
- 2022(14637)
- 2021(13556)
- 2020(11513)
- 2019(26348)
- 2018(26001)
- 2017(49740)
- 2016(27428)
- 2015(30855)
- 2014(31341)
- 2013(30393)
- 2012(27620)
- 2011(24537)
- 2010(24795)
- 2009(23056)
- 2008(22757)
- 2007(20451)
- 2006(18226)
- 2005(16627)
- 学科
- 济(106300)
- 经济(106131)
- 业(95785)
- 管理(94583)
- 企(89994)
- 企业(89994)
- 方法(45868)
- 数学(35718)
- 财(35501)
- 数学方法(35276)
- 业经(31421)
- 中国(29852)
- 农(28151)
- 制(25842)
- 务(24948)
- 财务(24866)
- 财务管理(24830)
- 企业财务(23588)
- 理论(22983)
- 学(22439)
- 技术(21391)
- 和(20125)
- 体(19725)
- 地方(18845)
- 农业(18760)
- 划(18496)
- 贸(17557)
- 贸易(17546)
- 银(17144)
- 银行(17096)
- 机构
- 学院(389376)
- 大学(385291)
- 管理(152769)
- 济(150792)
- 经济(147382)
- 理学(130619)
- 理学院(129218)
- 管理学(127022)
- 管理学院(126317)
- 研究(126259)
- 中国(95700)
- 京(83253)
- 科学(76796)
- 财(75009)
- 所(63075)
- 江(60071)
- 农(58942)
- 财经(58747)
- 研究所(56786)
- 中心(56693)
- 业大(55439)
- 经(53183)
- 北京(52454)
- 范(50053)
- 师范(49538)
- 州(48027)
- 院(46216)
- 农业(45949)
- 技术(45330)
- 经济学(45061)
- 基金
- 项目(256923)
- 科学(202808)
- 研究(191938)
- 基金(185170)
- 家(160208)
- 国家(158770)
- 科学基金(137408)
- 社会(119806)
- 社会科(113286)
- 社会科学(113258)
- 省(101858)
- 基金项目(97606)
- 教育(89659)
- 自然(88549)
- 自然科(86504)
- 自然科学(86480)
- 自然科学基金(84927)
- 划(84853)
- 编号(79998)
- 资助(75634)
- 成果(65709)
- 重点(57433)
- 部(56194)
- 课题(55803)
- 创(54329)
- 发(53752)
- 创新(50458)
- 制(49946)
- 项目编号(49719)
- 教育部(48685)
- 期刊
- 济(172944)
- 经济(172944)
- 研究(115738)
- 中国(80862)
- 管理(62246)
- 财(62124)
- 学报(59960)
- 科学(55103)
- 农(54001)
- 教育(50841)
- 大学(46141)
- 学学(43119)
- 技术(37659)
- 农业(36533)
- 融(33843)
- 金融(33843)
- 财经(29738)
- 业经(28443)
- 经济研究(26593)
- 经(25450)
- 问题(22227)
- 业(20122)
- 图书(19561)
- 技术经济(19177)
- 理论(18256)
- 版(18172)
- 现代(18164)
- 科技(18068)
- 财会(17772)
- 职业(16779)
共检索到585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鉴铭 梁宁森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校企一体化是建立在大学与企业(行业)、大学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校企合作组织,它是校企合作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发展的新阶段。校企一体化的主体关系涵盖了大学——企业之间、政府——大学之间、政府——企业之间三类双向互动关系,其中大学——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核心。三重螺旋理论强调大学、产业、政府都可以是创新的组织者、主体和参与者,在校企一体化中这三类主体关系存在着不尽相同的动力因素,而且这些动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校企一体化的系统关系及其动力因素来看,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鉴铭 徐建华 丁学恭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浅层次、低水平、松散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已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政府缺乏政策、企业缺乏动力、学校缺乏主动等是我国校企合作一直难以走出怪圈的重要原因。要彻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实施紧密型的校企共同体合作模式,构建校企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不断探索,在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共同体建设,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思考。
关键词:
校企一体化 动力机制 案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金林
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和有机的运作系统,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想与方法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系统、动力机制的内涵和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作用机制及其启示。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动力机制 系统论 动力因素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春华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增长、工业需求、农村发展、对外开放以及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推动力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困难、缺乏组织和社会保障。要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扶持农村教育、建立就业信息系统和行业工会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城乡劳动力市场 一体化 动力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银元 李晓琴
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模式。本文从驱动力(D)、发展状态(S)和响应(R)三个方面构建城乡旅游一体化DSR发展动力机制模型,认为城乡旅游一体化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城乡旅游目的地到一定程度必经的阶段和过程。该过程由内部拉动力和外部推动力共同驱动,由城乡旅游功能、形象、氛围和效益等状态进行表征,通过政府、城乡居民、市场参与者的态度和行为作出响应,进而实现城乡旅游一体化的螺旋式提升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旅游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建议,认为应围绕构建城乡旅游目的地这一中心,从发展的前提、目标、方向和措施等方面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城乡旅游 一体化 动力机制 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果 任平 周介铭 何景熙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成都市作为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实证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社会人口动力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力。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玉成
旅游区域一体化的动力具体包括内部推动力、外部推动力以及阻碍力。内部推动力可以从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外部推动力可以从“公权”界定的驱动和一体化正外部性效应的诱导两个途径来进行解释。制约因素主要受制于市场壁垒、补偿欠缺两个方面。旅游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与产品。市场与产品的一体化程度决定了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进度与质量,同时,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和区域旅游产品组合创新、一体化还需要通过区域旅游管治一体化来保障实施。
关键词:
旅游区域一体化 动力机制 政策 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平 杜娜 曾永明 宋洁华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为实证对象,采取因子分析法,对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级差、社会级差和生态级差是其主要驱动力,并且这三种级差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
关键词:
海口市 城乡一体化 发展动力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璐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由于校企之间价值理念、利益导向的差异,制约了一体化办学效用的发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必须从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的价值认同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入手,为破解校企合作难题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一体化办学 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国旗 刘思婧
通过分析企业、政府、社会公众对资源型城市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构建了基于集聚效应和专业化分工的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共生模式、全社会循环模式、两网合一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构成要素、运作主体、设施配置及适用对象。最后,以四川省的四类资源型城市为例,分析了其逆向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给出了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选用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慧芹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校企一体化"是校企合作内涵的深化,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形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原则构建"理事会",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平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将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评价体系一体化融入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校企一体化 办学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玉娟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作为与金融保险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新兴专业,建设"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对推动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提高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深入剖析了目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如何建设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 金融保险专业 校企一体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万一
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制度创新,校企一体化办学为校企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提供了有效组织形式。开展高职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前提条件是形成较强的利益交汇点、校企资源互补依赖、合作平台(项目)支撑、合作关系稳定等。通过管理一体化、资源一体化和功能一体化,使校企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师承瑞
如何办好高职院校是摆在全国近1300所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研究。教育部虽有明确要求,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要从当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此,从创新高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化"这一语言流变的背后,显示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进入到了新阶段。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的成立,更意味着"校企一体化"不再只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个案,而是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现象。"校企一体化"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一体化",在内涵上存在"组织一体"、"功能一体"、"管理一体"三种不同角度的理解。考察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践,主要有独立体、共建体、协同体三种模式。访谈、分析已有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利益因素、能力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高职校企一体化办学成功实现的四个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