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7)
2023(4219)
2022(3497)
2021(3171)
2020(2617)
2019(5841)
2018(5109)
2017(9939)
2016(5218)
2015(6296)
2014(6431)
2013(5905)
2012(5258)
2011(4658)
2010(5005)
2009(4565)
2008(3255)
2007(2838)
2006(2605)
2005(2448)
作者
(13536)
(10756)
(10515)
(10242)
(6682)
(5140)
(5037)
(4371)
(3982)
(3939)
(3741)
(3686)
(3585)
(3468)
(3421)
(3298)
(3230)
(3127)
(3109)
(2985)
(2874)
(2750)
(2547)
(2521)
(2515)
(2467)
(2466)
(2444)
(2297)
(2206)
学科
(24076)
金融(24076)
(20914)
银行(20911)
(20415)
(17050)
经济(17040)
中国(14053)
(13813)
管理(12592)
(11917)
企业(11917)
中国金融(10822)
(7696)
(7211)
地方(6940)
方法(6079)
(5687)
财务(5674)
财务管理(5668)
数学(5627)
数学方法(5538)
理论(5522)
企业财务(5506)
业经(5240)
(4624)
(4554)
事业(4414)
体制(4038)
教学(3964)
机构
学院(69444)
大学(58305)
(26350)
经济(25640)
中国(22863)
管理(20860)
研究(19725)
理学(17184)
理学院(17038)
管理学(16670)
管理学院(16578)
职业(15545)
(14507)
(14100)
技术(13944)
银行(13632)
(13506)
金融(13243)
(12815)
中心(11825)
(11804)
技术学院(11421)
职业技术(11321)
财经(11319)
(10769)
科学(10581)
人民(10456)
(10265)
(10111)
国人(9515)
基金
项目(42641)
研究(35745)
科学(33320)
基金(28098)
(23290)
国家(23036)
社会(20847)
(20218)
科学基金(20076)
社会科(19891)
社会科学(19886)
教育(18534)
编号(16805)
(15556)
基金项目(14675)
课题(12973)
成果(12740)
资助(12015)
(11757)
自然(11486)
自然科(11220)
自然科学(11219)
自然科学基金(10998)
重点(10465)
(10455)
(10426)
(10013)
(9944)
项目编号(9630)
规划(9624)
期刊
(26501)
经济(26501)
(24758)
金融(24758)
研究(19953)
中国(16373)
教育(13329)
(11135)
技术(9736)
职业(9238)
(8262)
管理(7626)
学报(7511)
科学(6509)
大学(6128)
技术教育(6014)
职业技术(6014)
职业技术教育(6014)
学学(5964)
财经(5713)
(4850)
(4822)
论坛(4822)
农业(4710)
中国金融(4524)
经济研究(4445)
业经(3821)
理论(3814)
实践(3481)
(3481)
共检索到108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淑燕  何树贵  吴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主要存在专业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与就业企业的相关度有待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不适应产业升级、技术发展的要求,基地建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寻求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结合点可以采取如下举措:建立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联合审批新专业或专业调整机制,瞄准区域产业链上延伸的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和人才紧缺产业设置专业,以产业群打造专业群;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产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工作过程、文化等元素融入培养方案;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混合式师资团队;建立"服务换资源,资源促发展"基地建设的"双赢"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长春市教育局合作共建国家级职业教育文化传播基地4月7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长春市教育局举行合作共建国家级职业教育文化传播基地协议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学校与长春市教育局双方将在长春市合隆职教园区共建以职业教育博物馆为核心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文化传播基地,共同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实物馆)、数字化职业教育博物馆(虚拟馆)、若干职业教育专题馆、职业教育专业图书馆、职业教育数据库和评价(监测)中心、职业教育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职业体验和职业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思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颇受关注。新时期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途径。由蒋新革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一书,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出发,讨论市场机制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从制度保证的角度解决对外开放的实施问题。本书选题新颖且有较强实践性,论述了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类型,对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校企文化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治理体系等改革内容加以探究,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及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志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尽快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当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由贺星岳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学园城"一体化实践的全面剖析,探索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长效机制与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衡宇  
高职院校肩负着“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应该积极主动对接利益相关方,多元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指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思路:传承校本文化、对接行企文化、吸收地域文化。最后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路径:构建以文化人育人机制、激发校园文化自信和践行自觉、把企业文化引入教育教学、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佳妮  张天雪  
基于产业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个案调查,分析产教融合实践现状和困境,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借助政府的支持力量以推动园区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园区管理运行机制以促进园区产教深度合作、建立双导师制以提升园区导师教学能力、打造园区交流平台以服务职业意识教育的建议,深化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产教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昌荣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媛  
深化产教融合对于促进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转变、解决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之间仍存在诸多困难,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劳动教育、完善校企治理体系、建立反映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以促进校企融合、培养各方认同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向红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分析了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立地式研发的逻辑起点,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立地式研发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立地式研发的具体路径和驱动机制,以期解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层次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喜英  
产教融合契合了高职院校育人改革的迫切要求,也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在高职育人中,思政课程是一项重点,通过理论、实践课程的连接,旨在为学生打通知识壁垒,对接产教融合,打破高职院校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的错位与隔阂,提高育人质量,满足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文章针对当前高职思政实践育人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产教融合下高职思政实践模式的创新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显嵘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必须明确其建设机理和行动依规,其中要以推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和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满足区域行业、产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以实现学院、学科与专业重构为关键。在此基础上,促进高职产业学院的组织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治理方式变革和保障机制建构,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高职产业学院的多方共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悦  
产教科城深度融合是加快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有效产出区域城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实践中依然存在区域城市、行业、产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发挥不充分,校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等问题。文章在分析高职产教科城融合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产教科城生态体系体制机制,建立城行校企研多层进级互融并进组织架构,规范拓展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出入口,实施产教科城平台+高职产业学院、科技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产出校企共荣共享策略,补齐产教融合建设短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金铃  
为深化产教融合,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以人才培养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必须积极培育高职产业学院。高职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区域产业,与企业、产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同程学院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及挑战,提出产业学院未来的发展对策:国家法律层面: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形成激励保障协同支持;政府、行业协会层面:发挥统筹协同作用,促进产业和教育联动发展;学校、企业层面: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降低成本,完善校企共同治理模式;学生层面:进行产业学院内创业孵化器建设,减少人才流失。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明誉  
浙江省高职院校区域布局基本合理,专业设置与产业基本匹配,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结合紧密,但开展技术服务规模偏小,社会培训数量偏少。同时,深化产教融合的合力不够,动力不足,创新力不强,红利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政府、学校、企业的"粘度",加强高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强化产教融合的引导激励,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向帅  
对我国高职院校而言,产教融合困境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构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实践层面找到真正有力的抓手。为此,可以探索将PPP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中,其主要优势包括: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利益共享机制;降低校企合作成本,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深度合作机制。在这一改革过程中,PPP模式应用的关键则在于实现内涵、技术、制度三个维度的系统创新,即激活改革存量资源,丰富公私合作形式;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加强合作平台建设;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完善教育产权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