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9)
- 2023(14751)
- 2022(12367)
- 2021(11261)
- 2020(9509)
- 2019(21655)
- 2018(21254)
- 2017(41408)
- 2016(22211)
- 2015(24831)
- 2014(24380)
- 2013(24426)
- 2012(22122)
- 2011(19575)
- 2010(19364)
- 2009(18026)
- 2008(17937)
- 2007(15678)
- 2006(13621)
- 2005(12138)
- 学科
- 济(98003)
- 经济(97896)
- 业(92809)
- 企(84747)
- 企业(84747)
- 管理(81301)
- 方法(45396)
- 数学(36136)
- 数学方法(35768)
- 业经(31766)
- 财(30161)
- 农(29530)
- 务(22902)
- 财务(22841)
- 财务管理(22819)
- 中国(21897)
- 企业财务(21648)
- 农业(21258)
- 技术(19739)
- 地方(17970)
- 和(17822)
- 理论(17632)
- 制(17364)
- 划(17212)
- 学(16209)
- 贸(16202)
- 贸易(16196)
- 策(15790)
- 易(15713)
- 环境(15273)
- 机构
- 学院(321629)
- 大学(317770)
- 管理(136409)
- 济(131773)
- 经济(129217)
- 理学(118476)
- 理学院(117307)
- 管理学(115608)
- 管理学院(115027)
- 研究(99404)
- 中国(75860)
- 京(66754)
- 科学(60916)
- 财(60282)
- 农(51012)
- 财经(48887)
- 所(48519)
- 业大(47375)
- 江(46221)
- 中心(44968)
- 经(44547)
- 研究所(44046)
- 北京(41610)
- 农业(40043)
- 范(38655)
- 经济学(38582)
- 师范(38356)
- 州(37378)
- 商学(37012)
- 商学院(36637)
- 基金
- 项目(220544)
- 科学(175827)
- 研究(162555)
- 基金(162200)
- 家(139807)
- 国家(138584)
- 科学基金(121927)
- 社会(104083)
- 社会科(98823)
- 社会科学(98800)
- 省(86659)
- 基金项目(86639)
- 自然(79587)
- 自然科(77816)
- 自然科学(77802)
- 自然科学基金(76422)
- 教育(73029)
- 划(71344)
- 编号(65893)
- 资助(65798)
- 成果(51071)
- 创(48312)
- 重点(48295)
- 部(48254)
- 发(46845)
- 创新(44384)
- 课题(44034)
- 业(43148)
- 国家社会(42722)
- 科研(41786)
- 期刊
- 济(144409)
- 经济(144409)
- 研究(92445)
- 中国(55258)
- 管理(53654)
- 财(48175)
- 农(47104)
- 学报(45708)
- 科学(44286)
- 大学(35266)
- 学学(33539)
- 农业(33386)
- 教育(29538)
- 技术(29439)
- 业经(26156)
- 融(24804)
- 金融(24804)
- 财经(23688)
- 经济研究(22371)
- 经(20292)
- 业(19467)
- 问题(18767)
- 技术经济(18316)
- 现代(16249)
- 科技(15735)
- 商业(15360)
- 理论(15202)
- 财会(14900)
- 图书(14171)
- 版(13774)
共检索到460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王希希
构建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模型、基本指标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指标体系预测方程。以宝钢公司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进程及趋势。结果表明宝钢"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持续提高,其中,减排效应比节能效应更为显著;通过预测"十三五"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趋势和模拟仿真,发现薄弱环节,得出优化方案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周旋
当前,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是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面临的两项重要工作,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演进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和水平。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我国钢铁业3家先进企业宝钢、鞍钢、武钢,收集了2009—2014年期间的企业相关资料和数据,从纵横向实证比较分析3家钢企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度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第一,3家高耗能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度均不断提高,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企业经济效益对科技创新影响较大,对节能减排影响较小。
关键词:
高耗能企业 科技创新 节能减排 协调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绍萍 郝建芳 王倩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运用税收政策来认识和解决节能减排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以高耗能企业1996~2012年单位产值能耗和排放以及税收收入等数据为基础,利用Engle-Granger方法,分析了税收对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用于节能减排的增值税收入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产值排放)显著负相关,节能减排增值税税收政策能够有效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用于节能减排的消费税和资源税收入在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产值排放)正相关,消费税和资源税节能减排政策在高耗能企业的节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系统的协同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度高于其他系统的协同度;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相关的系统协同度均较低,这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有直接关系,表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中要克服"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使各子系统协同发展。
关键词:
高耗能产业 技术创新 节能减排 协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申萌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然而其整体具有"双重红利"的证据不足。"政策波动性"和"政策机制设计"是可能造成政策对产业经济促进效果不显著的两个原因。为了消除政策波动性的影响,文章考察了2006~2008年节能减排规制较为严格时期内受规制企业的经济变化。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10249家高耗能企业名单,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相结合的"准自然实验"方法,文章发现节能减排政策整体上提高耗能企业的工业总产值11.2%和股本回报率17.1%,但企业劳动力水平和出口额分别降低了5.2%和4%。文章利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在政策波动性较小的前提下,节能减排政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少芳
新时代下加强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是促进我国高耗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应实现耦合乃至协同发展。本文构建了高耗能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双向关联度和耦合度评价模型,以2006-2015年间宝钢公司发布的数据为例,对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间耦合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技术创新系统与节能减排系统的交互作用已基本达到良性耦合的程度,但强度不高、不均衡、有短板;技术创新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大于节能减排对技术创新的反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技术创新与节能
关键词:
高耗能企业 技术创新 节能减排 耦合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由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六大高耗能产业20042014年总体协同度呈现上升状态,但各产业均出现协同度下降的年份,主要是研发投入不稳定、企业管理疏漏等造成各子系统有序度降低,导致产业协同度降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高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是由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低,导致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关的协同度都较低,表明提高协同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各高耗能产业需要针对各自的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系统总体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由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六大高耗能产业2004~2014年总体协同度呈现上升状态,但各产业均出现协同度下降的年份,主要是研发投入不稳定、企业管理疏漏等造成各子系统有序度降低,导致产业协同度降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高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是由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低,导致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关的协同度都较低,表明提高协同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各高耗能产业需要针对各自的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系统总体的协同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希希 王少芳
节能减排是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的控制性目标,新时期要靠科技创新来完成。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可以衡量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进程的贡献程度。文章构建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了2006—2015年("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六个主要的耗能行业及所集成的产业群,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协同效应变化。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从整个研究期间来看,高耗能产业群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效应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但个别年度有一定的波动,即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了"十三五"期间高耗能产业群协同效应的发展趋势,就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卫红 丁章明 王建英 张爱美
为促进我国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发展,在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子系统间协同发展程度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PEST分析方法从4个维度分析系统协同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程度和方向;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设计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琪
以提升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为目标,探讨了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的概念,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机理。以某高耗能产品为例,运用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模型构建了"三高"协同防控系统,深入分析了该产品通过生产流程改进所能实现和提升的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并给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能有效提升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产生预防和协同控制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高耗能产品 循环经济 信息流 防控系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琪
以提升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为目标,探讨了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的概念,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机理。以某高耗能产品为例,运用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模型构建了"三高"协同防控系统,深入分析了该产品通过生产流程改进所能实现和提升的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并给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能有效提升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产生预防和协同控制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高耗能产品 循环经济 信息流 防控系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俊豪 霍雨佳 金暄暄
本文基于我国330个地级行政区2005—2022年的面板数据,考察“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这一激励性管制政策对高耗能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管制显著提升高耗能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主要表现为企业绿色专利、发明型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的数量增加;与其他企业相比,激励性管制对大型企业、技术研发偏向型企业及政策实施前未获得任何专利授权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从激励性管制视角进一步拓展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动因,为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激励性管制政策效果评估提供企业层面的微观经验证据,并从激励性管制政策的优化完善、其双重属性的有效发挥及多元政策衔接运行机制的制定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彭晓婷
在准确衡量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复合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快高耗能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国兴 高秀林 汪应洛 郭菊娥 汪寿阳
本文收集了我国1978-2013年间的节能减排政策.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开发了节能减排政策量化标准并据此对收集的政策进行了量化.构建了政策效力和政策协同度的度量模型.利用量化数据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的节能减排政策数量越来越多.政策总效力越来越大.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在节能减排政策的演变过程中.政策总效力的增加主要是由政策数量的增多引起的.政策的平均力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逐渐降低.并且政策的制定表现出一定的战略和系统缺乏性;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部门协同、措施协同和目标协同的协同状况...
关键词:
节能减排 政策测量 政策演变 政策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