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8)
- 2023(14949)
- 2022(12768)
- 2021(11634)
- 2020(9819)
- 2019(22083)
- 2018(21734)
- 2017(41773)
- 2016(22901)
- 2015(25351)
- 2014(24871)
- 2013(24763)
- 2012(22404)
- 2011(20266)
- 2010(19933)
- 2009(18026)
- 2008(17493)
- 2007(14991)
- 2006(12966)
- 2005(10987)
- 学科
- 济(92883)
- 经济(92794)
- 管理(65218)
- 业(61662)
- 企(50517)
- 企业(50517)
- 方法(43274)
- 数学(37757)
- 数学方法(37367)
- 农(25383)
- 中国(22239)
- 业经(21967)
- 学(21618)
- 财(20987)
- 地方(20463)
- 环境(18151)
- 农业(17132)
- 贸(16599)
- 贸易(16595)
- 易(16089)
- 技术(15771)
- 和(14642)
- 产业(14500)
- 理论(14315)
- 制(14252)
- 划(13643)
- 务(13418)
- 财务(13359)
- 财务管理(13340)
- 企业财务(12657)
- 机构
- 大学(324527)
- 学院(324199)
- 管理(129883)
- 济(126864)
- 经济(124325)
- 理学(114508)
- 理学院(113235)
- 管理学(111208)
- 管理学院(110666)
- 研究(108797)
- 中国(76828)
- 科学(72453)
- 京(68540)
- 农(61032)
- 业大(56220)
- 所(55095)
- 财(53140)
- 研究所(51269)
- 中心(48513)
- 农业(48472)
- 江(44972)
- 财经(44266)
- 北京(42503)
- 范(41710)
- 师范(41185)
- 经(40397)
- 院(39643)
- 经济学(37625)
- 州(36686)
- 经济管理(34712)
- 基金
- 项目(237168)
- 科学(185482)
- 基金(171833)
- 研究(166125)
- 家(152939)
- 国家(151740)
- 科学基金(129331)
- 社会(104989)
- 社会科(99691)
- 社会科学(99663)
- 省(94321)
- 基金项目(92683)
- 自然(86773)
- 自然科(84685)
- 自然科学(84660)
- 自然科学基金(83138)
- 划(79523)
- 教育(74797)
- 资助(69482)
- 编号(65804)
- 重点(53505)
- 发(51392)
- 成果(50627)
- 部(50577)
- 创(49960)
- 创新(46661)
- 科研(45789)
- 计划(45472)
- 课题(45162)
- 国家社会(43147)
- 期刊
- 济(130596)
- 经济(130596)
- 研究(86992)
- 学报(60184)
- 中国(55687)
- 农(54288)
- 科学(52529)
- 管理(44571)
- 大学(44134)
- 学学(42113)
- 农业(38073)
- 财(37512)
- 教育(30959)
- 技术(25702)
- 业经(23372)
- 融(21335)
- 金融(21335)
- 经济研究(21142)
- 财经(20533)
- 业(19696)
- 科技(18371)
- 经(17624)
- 问题(17513)
- 业大(16484)
- 版(16318)
- 资源(15595)
- 图书(15529)
- 技术经济(15468)
- 商业(14795)
- 理论(14599)
共检索到445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彭晓婷
在准确衡量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复合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快高耗能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季良 王少芳
高耗能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产业协同创新网络雏形,其发展机理和演化过程应引起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提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概念,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其演进机理,构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演进的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剖析其演化过程,并以宝钢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及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宝钢集团通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与进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卫红 丁章明 王建英 张爱美
为促进我国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发展,在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子系统间协同发展程度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PEST分析方法从4个维度分析系统协同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程度和方向;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设计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张亚
传统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为分析研究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变状况,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收集我国冶金、化工、建材、火电4个典型高耗能产业2005—2014年相关数据,将4个产业两两组合形成6个复合系统,实证分析该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研究结果显示,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度水平是有差异的,其中冶金与其他3个高耗能产业的协同度较好,而火电产业与其他3个产业的协同度总体较
关键词:
高耗能产业 循环经济 协同度 复合系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高耗能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采用产业集聚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趋势明显,各细分行业集聚趋势存在差异;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的省际差异变化趋势尚不明显;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有负向抑制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应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控产业污染转移、加强绿色制造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耗能产业 产业集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王希希
构建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模型、基本指标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指标体系预测方程。以宝钢公司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进程及趋势。结果表明宝钢"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持续提高,其中,减排效应比节能效应更为显著;通过预测"十三五"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趋势和模拟仿真,发现薄弱环节,得出优化方案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由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六大高耗能产业20042014年总体协同度呈现上升状态,但各产业均出现协同度下降的年份,主要是研发投入不稳定、企业管理疏漏等造成各子系统有序度降低,导致产业协同度降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高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是由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低,导致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关的协同度都较低,表明提高协同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各高耗能产业需要针对各自的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系统总体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由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六大高耗能产业2004~2014年总体协同度呈现上升状态,但各产业均出现协同度下降的年份,主要是研发投入不稳定、企业管理疏漏等造成各子系统有序度降低,导致产业协同度降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高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是由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低,导致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关的协同度都较低,表明提高协同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各高耗能产业需要针对各自的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系统总体的协同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希希 王少芳
节能减排是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的控制性目标,新时期要靠科技创新来完成。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可以衡量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进程的贡献程度。文章构建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了2006—2015年("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六个主要的耗能行业及所集成的产业群,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协同效应变化。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从整个研究期间来看,高耗能产业群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效应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但个别年度有一定的波动,即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了"十三五"期间高耗能产业群协同效应的发展趋势,就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系统的协同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度高于其他系统的协同度;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相关的系统协同度均较低,这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有直接关系,表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中要克服"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使各子系统协同发展。
关键词:
高耗能产业 技术创新 节能减排 协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广阔 王艺群
本文运用非期望Super-Min DS模型测度了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各市高耗能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探索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京津冀地区高耗能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普遍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市间的差异较大,差异随着时间变动呈现收敛态势;(2)京津冀各市高耗能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北京、天津、沧州、廊坊、保定5个城市形成了稳定的高——高正相关聚集区;(3)区域经济水平、科技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琪
以提升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为目标,探讨了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的概念,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机理。以某高耗能产品为例,运用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模型构建了"三高"协同防控系统,深入分析了该产品通过生产流程改进所能实现和提升的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并给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能有效提升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产生预防和协同控制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高耗能产品 循环经济 信息流 防控系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琪
以提升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为目标,探讨了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的概念,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机理。以某高耗能产品为例,运用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模型构建了"三高"协同防控系统,深入分析了该产品通过生产流程改进所能实现和提升的循环经济协同效应,并给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高耗能产品循环经济信息流防控系统能有效提升产品循环经济协同效应,产生预防和协同控制产品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高耗能产品 循环经济 信息流 防控系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陈志勇 李小云
文章提出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汇率、利率、FDI、原油价格和贸易开放度对高耗能产业的就业、利润率和累计资本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内,汇率贬值对高耗能产业的利润率和累计资本的脉冲均收敛于0.0%,对就业具有微弱冲击0.009%;短期内,利率的提高将缩减高耗能产业的就业,对各产业就业的脉冲的最低点介于-0.24%~-0.028%之间,长期无影响;原油价格的提高对高耗能产业无论是就业、利润率还是累计资本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产业的这三个指标的脉冲的最低点介于-1.30%~0.0%之间;FDI与贸易开放的提高,短期均会促进高耗能产业的就业、利润率和累计资本,FDI对各产业的脉冲最高点介于0.0%~0.44%,贸易开放度对各产业的影响基本是非线性的,其中,对利润率的导数图呈"U"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金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